Home New

镖门(2014)

镖门(2014)

又名: 我叫刘安顺 / The Great Protector

导演: 韩晓军

编剧: 徐浩峰 曹逸鸣

主演: 霍建华 贾青 李健 王庆祥 倪大红 康凯 党浩予 刘一含 郭晓峰 尹铸胜 程枫 陈牧扬 周奇奇 于彦凯 董玥 汪洋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4-12-25(中国大陆)

集数: 38 单集片长: 45分钟 IMDb: tt5662640 豆瓣评分:8.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之际,世道混乱,群雄横起,正是英雄谱写传奇的多事之秋。凭借形意拳独步江湖的山西太谷镖局总镖头戴海臣(王庆祥 饰),将总镖头的位置传给入室大弟子刘安顺(霍建华 饰),并将女儿戴戎(刘一含 饰)许配与他。谁知一连串的变故让安顺跌入谷底,他被迫远走京师,而太谷镖局的总镖师则由安顺的副手李希平(李健 饰)接任,此后希平更娶了戴戎为妻。另一方面,安顺偶然遭遇泼辣的女土匪路瑶婷(贾青 饰),一镖一匪之间竟因奇妙的因缘慢慢产生了感情。

演员:



影评:

  1. 看过几集《镖门》后,发现里面有不少江湖的黑话,镖门的行话行规,形意拳的术语,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查找过资料之后,更是为这部剧的历史和江湖气氛所折服,也被编剧们折服,故而将剧中出现的一些江湖黑话,镖门行话,术语,以及历史事件做了简单的资料整理。
    本文有剧透,会根据播出内容慢慢更新。

    一、江湖黑话
    1、达官爷
    出处:第一集一片云称呼刘安顺为达官爷。
    达官爷是江湖中人对镖师的尊称。

    2、瓢把子
    出处:第一集中,赵秀一直叫山猫为“瓢把子”,而后第二集中,崔九也称呼山猫为“瓢把子”。
    瓢把子意为头领。

    3、蜂麻雁雀、老合
    出处:第二集中,佟哈深夜去找赵秀,想要骗她的钱。
    赵秀不屑地说:“蜂麻燕雀,您算是哪一门啊?”
    佟哈吃了一惊,抱拳说:“原来是老合啊。”
    蜂麻雁雀,也做风马雁雀,是江湖中的门派,属于骗术门。
    蜂,是指许多人蜂拥而至进行行骗。
    麻,同马,是指单枪匹马,一个人进行行骗。
    雁,同颜,指人通过美貌引人上当。
    雀,同缺,指官缺,通过花钱买官捞钱。
    由此可以看出佟哈是马门中人。
    老合是同道中人之意。

    4、彩门
    出处:第七集贾克木遇到杜载山,指责杜载山是在拿他当猴儿耍。杜载山说:“我是走镖的,耍猴那是彩门中的活儿。”
    同蜂麻雁雀一样,彩门也是江湖中的门派,常常与金、皮、挂合称金皮彩挂。
    彩门是指变戏法、卖艺的人。
    金,是指卜卦、看相、看风水的人。
    皮,是指卖药、卖糖为生的人。
    挂,是指看家护院、打把势的人。
    蜂麻雁雀、金皮彩挂、平疃调柳、穷(乞丐)娼等都是当时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门派。

    5、嘎杂子、三青子
    出处:赵秀与额尔顺在会元楼吃霸王餐,嘎杂子头袜爷说:“你跑这儿耍三青子来了。”
    嘎杂子与三青子都是京话方言,嘎杂子是指混混,三青子是指耍无赖,狡诈之人。

    6、点子
    出处:路瑶婷被山猫劫持,刘安顺去三礼镖局找杜载山帮忙。杜载山问:“跟点子照过面了?”刘安顺答:“照过面了,是我的故人。”
    点子即是对手,对方的意思。

    7、西北悬天一块云
    出处:山猫将路瑶婷绑架,路瑶婷得知山猫也是土匪,便说出:“西北悬天一块云。”山猫对答:“不知白云是黑云。”路瑶婷又道:“黑云过后是白云,白云黑云都是云。”这是土匪的接头暗号之一。
    这个接头暗号与《林海雪原》中杨子荣与土匪老北的接头暗号十分相似,摘录如下:
    老北说:“西北悬天一块云。”
    杨子荣答:“错把黑云当白云。”
    老北又说:“白云黑云都是云。”

    8、茬口
    出处:第一集,戴海臣说“碰到了茬口”,指的是一片云。
    江湖黑话中,茬口是指势力很大的帮派。

    9、春点
    出处:第二集赵秀戳穿佟哈身份后说:“你甭在这儿给我春点。”
    春点,也称作切口,黑话,行话。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

    10、拔香头
    出处:第十五集,山猫要救马胡子,路宗山许诺如果山猫挂甲不死可以拔了马胡子的香头。
    土匪入伙叫“挂柱”,退伙叫“拔香头”。

    11、挂甲
    挂甲,是东北土匪惩处犯了帮规的土匪的一种手段。即是在冬天将人脱光衣服绑着,往受刑者身上不停地泼冷水,直至将人冻成冰棍死去为止。
    挂甲适用于冬天,相应的夏天也有夏天的处罚方式,即“穿花”。将人绑在树上,夏秋季节会有蚊虫,一到黄昏蚊虫如雾,吸附在人身上,一夜之间就能将人吸干血液,致人死亡。
    最常见的则是活埋。

    12、空子
    出处:第十五集
    江湖中人对不熟悉江湖事理的人称为“空子”,对江湖事务一知半解的称为“半开眼”,对熟悉江湖的人成为“攒儿亮”。

    13、打镲
    出处:第十五集
    打镲是方言,意味胡扯,或拿人开涮,也有让人难堪的意思。

    14、炮头
    出处:第十五集李二奎。
    炮头是匪帮中负责抢劫任务的小头目,属于里四梁。
    土匪最核心的领导者叫大当家的,或瓢把子。大当家的下面是里四梁、外四梁。里四梁指炮头、粮台、水香、翻垛。外四梁指的是秧子房、花舌子、插千的和字匠。
    里四梁中,炮头负责抢劫、执刑,持有枪支。粮台掌管后勤,翻垛出谋划策,水香负责卡子放哨。
    外四梁中秧子房管看守人质,花舌子管联络,插干负责侦察,字匠负责文书。
    有的匪帮也设有“马号”,专门管理马匹和马车的。

    15、储头子、拖钱孙
    出处:第二十三集,火车上刺杀者刺探了情报,回报说:“前面储头子旺,旁边跟着拖钱孙。”
    储头子或有钱财的意思。
    拖钱孙是指护卫。

    16、光棍门
    出处:第二十集。
    光棍在黑话中与现代意义相差甚远。在青洪帮中,光棍是指反清复明,打光棍意味参加了反清复明的活动,也有耍光棍,混光棍的说法。


    二、镖门行规
    1、合吾
    合吾谐音“黑五”,即镖行的祖师爷张黑五的名字。也有与我相合之意。
    镖师押镖上路之前喊“合吾”有开路之意,故有“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
    镖师押镖走的是既定的镖路,路过一个山寨喊“合吾”以示感谢与友好,从这点看也是一种礼数。

    2、规矩
    第三集刘安顺出镖,剧中已经说出走镖应该注意的事情,如:三分保平安,三不离,三不住。笔者查找资料之时查到一个“三硬”,一并摘录如下:
    三分保平安即逢人接物带三分笑,让三分理,饮三分酒。
    三不离即晚上睡觉武器不离身,衣不离身,车马不离院。
    三不住即不住新开之店,不住易主之店,不住娼店。
    三硬即官府有硬靠山,绿林有硬关系,自己有硬功夫。
    另,第一集中也有镖师不得私自改变线路,押镖不得夹藏私货的规定。

    三、形意拳术语
    1、形意拳三劲
    出处:第三集刘安顺说:“这额尔赫的功夫,明明和我是同门,形意门的三种劲道,他只得一个刚劲。”
    形意拳有三种劲道:明劲,暗劲,化劲。剧中所说的“刚劲”应是“明劲”。
    明劲主刚,暗劲主柔,化劲主随。明劲不愁发,暗劲不愁克,化劲不愁沾。
    明劲是三种力道层次中的第一层,是硬碰硬的打法,也是额尔赫一贯的打法。
    额尔赫在与戴戎比武时看到自己的兵器随着戴戎的剑走,自己无法控制,直叫“妖法”;后在与刘安顺比武中手中的长棍也不听使唤,只随着刘安顺的摇环刀走,也直呼“妖法”。这个“妖法”就是化劲,是形意拳三种劲道中最高层次的。
    后来刘安顺在与张端和的比武中胜出,靠的也是化劲。

    2、鹰捉
    出处:第六集刘安顺与杜载山相互拆招的时候,曾发两次“拗步鹰捉”。
    鹰捉是尚氏形意拳的基本功之一,被尊为母拳。

    3、五行拳
    在第六集刘安顺与杜载山的较量中,共发出二十个招式,通过这二十个招式可以看到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五行拳,即劈、崩、钻、炮、横,是实打实的形意拳招式。
    现将二十个招式摘录如下:
    白鹤亮翅,履手横掌,拗步鹰捉,转身翻拳,燕子抄水,顺步炮拳,并步盖掌,退步钻拳,提步横拳,金鸡扦米,并步马形,青龙出水,金鸡报晓,落步劈掌,乌龙绞柱,白猿献桃,拗步鹰捉,捋手掖掌,燕子翻身,进步崩拳。

    4、摇环刀
    出处:第十集,为了与张端和比武,刘安顺解开心结请一位匠人给自己打造了一把摇环刀。
    根据编剧徐皓峰在2011年时采访的资料得知,“它在北方叫做摇环刀,这并不说刀上有环,而是从使法上讲。在南方叫作苗刀,但是其实不是苗族人用的刀,这是一个谬称”。摇环刀资料甚少,但苗刀却算是我的旧相识。
    苗刀因形似禾苗而得名,刀身狭长,兼得刀、枪之利,以劈、撩为主,单双手皆可使用,利于防御也利于攻击,是极为厉害的一种兵器。刀法简单凌厉,实战性强,这与形意拳是相通的。

    四、一些考证
    1、达木苏王
    出处:额尔赫自称是千斤神力王的后人,并在比武之前大声呼喝“达木苏”,以此祭奠神明。
    在清代小说《彭公案》与《施公案》中都有达木苏此人,而且都是康熙年间的王爷,力大过人,曾与大象比力气。其中《施公案》第176回名为“达木苏王抗旨比武,康熙佛爷归罪含嗔”。根据小说,达木苏是康熙的儿子,而历史上康熙并没有这样一个儿子,故而这是虚构的人物。
    因此剧中额尔赫这个“铁帽子王、千斤神力王的后人”也是“查无此人”的。

    2、京城八大镖局
    历史上的京城八大镖局分别是:会友、源顺、永兴、志成、同兴、义友、正兴、万胜。其中会友镖局为京城第一镖局。
    剧中八大镖局分别是:三礼、会友、原顺、永兴、镇威、平兴、长风、开泰。其中三礼镖局为京城第一镖局。

    3、捻军
    剧中与捻军出现关联的剧情非常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戴海臣、路宗山、夏爷、山猫,都和捻军有非常深的渊源。
    捻军的前身是捻子,是反对政府统治的秘密组织,成员主要是农民与手工业者,活动在北方。
    1853年,捻子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发动大规模起义,起义后被称捻军,与太平天国起义军并称为“发捻”,强盛时兵力达二十万众。
    1855年秋,各路捻军会盟,联合后的捻军建立五旗军制,用黄、白、红、蓝、黑五色旗区分军队,各旗之间互不统属。首领沃王张洛行,黑旗旗主为苏天福。1863年雉河集失守,苏天福与张洛行同清军僧格林沁部决战,失败后被杀害于亳州。后赵浩然担任黑旗旗主。
    第十集中,张端和提到过沃王和胶莱河一战。
    起义后期捻军被李鸿章及左宗棠围剿,分成了东捻和西捻。1868年1月,东捻军在胶莱河一战中全军覆没。而张端和所说的沃王张宗禹为西捻军首领,在1868年8月溃败,全军覆没。张宗禹下落不明,另有说法投河自尽,自此捻军起义失败。

    至于剧中“黑旗老帅”的原型到底是苏天福还是赵浩然,其实并不重要,也许是其中一个,也许都不是。也正如达木苏王和京城八大镖局一样,真假虚实,都是为了讲好故事,而不是去考究成一部纪录片。毕竟,历史本来就是挂小说的钉子。

    4、片子
    出处:第三集刘安顺拿着拜帖、片子和请帖去三礼镖局。
    片子即是我们所说的名片。
    成书于1903年的《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有:“管他妈的礼拜不礼拜!我到他门口飞张片子,我总算到过了。”
    同时期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有:“要来求见,说是姓陈,又没有个片子。”
    刘安顺离开太谷镖局来到京城的时间是1911年,所以出现片子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5、感冒和开除
    这两个词都出现在第一集,之前看到有人说“那时候哪儿来的感冒和开除这种词”,现一并例证。
    感冒同类词产生于南宋陈鹄,请病假理由写为“感风”。及至清代,官员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
    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中写到:“按今制官员告假,辄以感冒为辞。”
    开除作为除名的意思,在元代已经出现。
    元曲《一枝花·辞官》中写到:“御史台开除我。”
    因此感冒和开除都是已经使用数百年的词汇,出现在剧中也是合理的。

    6、北京地名
    会友镖局:会友镖局是北京八大镖局之首,在前门一带。
    会元楼:会元楼是北京八大楼之一,也在前门大栅栏一带。
    广和楼:北京四大戏园之一,建于明末,初为茶楼,后改为戏园,也在前门一带。
    六国饭店:由英国人建于1905年,位于东交民巷。由于是英、法、美、德、日、俄六国合资,故名六国饭店。
    大栅栏: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从清代开始繁盛至今。
    今雨轩:北京没有今雨轩,但是有一个“来今雨轩”,建于1915年,以“红楼菜”著名。

    7、京剧
    号令一声哪,绑帐外:《锁五龙》,又名《踹唐营》,单雄信。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三家店》,又名《秦琼发配》,秦琼。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空城计》,诸葛亮。

    8、滦州起义
    出处:闫金水第一次请刘安顺押镖,运送枪支去滦州。
    1911年12月30日晚,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3人给清廷发通电申明主张共和,并和天津的革命党组织——北方共和会(会长为白雅雨)取得联系,秘密筹饷并策动起义。1912年1月,王、施等接受同盟会指示发动起义。1月3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推王金铭为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总参谋长。
    然而,在清廷的分化和破坏下,清朝通永镇总兵王怀庆率部于1月10日镇压了滦州起义。王、施等率部西进,在雷庄与清军遭遇,王、施被诱至清军营地谈判,被伏兵逮捕后遭枪决,白雅雨等兵败突围,也遭到枪杀。自此滦州起义失败。
    虽然剧中只提过一次滦州,到达滦州后有一场革命党与清廷的枪战,但这些不多的信息背后却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9、宋、蔡专使
    出处:第二十一集。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并要求袁世凯去南京就任大总统之位。并派出了蔡元培、宋教仁、汪兆铭(汪精卫)等人为专员到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2月29日晚发生兵变,专使住所被洗劫一空,不得已住进了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
    因此剧中出现的宋、蔡专使是宋教仁和蔡元培。

    10、北京兵变
    出处:第二十一集。
    1912年2月29日,曹锟的第三镇以索要军饷为名在北京发生哗变,随即波及保定、天津等地。乱兵“放火行劫,通宵达旦”,京津一带一片混乱。因当时正是农历壬子年,故又称“壬子兵变”。
    帝国主义国家驻华公使根据《辛丑条约》,纷纷调集军队进入北京保护使馆的“安全”,北京局势一触即发。于是商界人士吁请袁世凯“万勿南下”,北洋将领通电全国主张“大总统在北京就职”。
    这次兵变有人指出是袁世凯授意,也有人说袁世凯并不知情。虽然众说纷纭,但袁世凯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这次兵变,南京临时政府再次做出让步,同意袁世凯于三月十日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1、孙中山视察京张铁路
    出处:第二十三集。
    1912年9月6日,孙中山就任全国铁路督办,后又到京张铁路和张绥铁路视察,并与欢迎者在张家口车站月台上合影。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修建,曾说过:“夫铁路者,今日文明富强之利器也。古人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予为转一语曰:民族兴其国,必先修其路。”并提出”铁道立国“的治国理念。

    12、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出处:第二十三集。
    此句源于汪精卫所作的《慷慨篇》:
    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
    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1910年3月31日,汪精卫和黄复生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清法庭判汪精卫“大逆不道,立即处斩”。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此诗。其中以“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最为经典。


    《镖门》是一部极具文学、历史、武侠底蕴的电视剧,情节跌宕,气象磅礴,不负“民国武林的《清明上河图》”之称。《镖门》剧本过硬,班底过硬,品质过硬,值得硬气推荐。

    若有舛误,万望斧正。


    2014年12月18日
  2. 《镖门》可以说是我第一部完整地看完,没按快进,甚至连每一集的片头都没错过的电视剧。很喜欢片头曲,周劲翔先生填词的《陌路行》,其中有一句词是这么写的:海棠秋日梦,尔与此生何处不是悲空。让我想起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中的一节: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海棠的象征意有多种,放在本剧所述之时代进行解读,更是意味深长。其中有一种说法,称海棠为断肠花,思乡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观《镖门》中刘安顺的一生,除了规矩二字,不也萦绕着道不清的乡愁,说不尽的别绪? 《镖门》由马师傅的死开始的。 马师傅是带刘安顺第一次走镖的启蒙之师,因为擅自更改镖路夹带私货,为了对得住镖门选择饮弹自杀。 这是这个故事的第一道离别。 在外人眼中,马师傅的死是因为刘安顺的不近人情所致,加之后来他自认比武落败,又因为有吃软饭才坐上大镖头位置之嫌,说是自愿接受当开镖牛的惩罚,实质是被迫离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太谷,远行北上。也因如此,有了刘安顺的乡愁。 乡愁是暧昧的,离家的人最清楚,又最糊涂,它可以是你从小在此长大的城市,也可以是家中老母的笑容,亦可以是记忆中街头巷尾小店里那口馄饨的味道,到最后,你分不清楚你想念的是故乡的什么,但仍念念不忘。 刘安顺当然也是有乡愁的,不说那刀削面、汾酒,离乡万里,他始终记挂着家乡的师父戴海臣,惦记着青梅竹马未过门的戴戎,手足情谊的李希平,时时不忘开辟新镖路,摘黑袋,回太谷。 刘安顺的乡愁不是美丽的,全剧的开局就为这部剧定了个苍凉的调子。但这部剧最出彩的地方是,时常有让观众忍俊不禁的人物设定。满嘴跑火车的佟哈,干的是骗人的勾当,投奔了刘安顺后仍不忘以广顺镖局总经理自居,每次那特色的京剧背景音乐响起,便知道佟哈又要开始“唱戏”了。 古灵精怪的匪妹路遥婷,初来乍到北京城,便提出要去嘎杂子多的地方,丝毫没有顾忌自己女儿家的身份;喜欢的人便直直地看着,不懂忸怩掩饰,常常被网友亲切调侃为痴汉脸;说错了话便被老爹打歪帽子,撒娇时会窝在老爹怀里,与老爹碰头。 憨厚傻气的额尔赫,上门比武被女流戴戎打败了,便说自己是中了妖法;碰上秀儿就开始晕头转向,但又时常顾念到作为男人与王爷的尊严,一本正经地摆架子;嘴笨心直的他每次总是冷场王。 传说睁眼就要杀人的山猫,在和叔面前便像个厌倦父母说教的小孩子,老跟和叔抱怨“你不要在我耳边叨叨叨,叨叨叨的”;跟和叔置气后像个要不到糖的小孩般嚎啕大哭;会幻想自己有魔法,能够施法使门自动开,下人开门开得快了还被他责骂一句“你不能慢点儿开吗”;每次见到匪妹的时候,眼神都像见到最心爱的玩具的小孩子一样。 嘎杂子袜爷,平时爱装成牛逼哄哄的样子,实际上经常认怂,找刘安顺单挑,直直地向别人冲过去,人家拳还未出,他自己反倒自打自个儿一拳,还向大伙儿叫嚣是刘安顺打了自己。这无赖的做法还让刘安顺留下了阴影,让人哭笑不得。 当然剧里还有许多让人轻松一笑的情节,譬如刘安顺初到京城的镖局,把鲁系掌勺的陈爷误以为是镖师的一问一答把人逗乐;带匪妹买布时,误把匪妹幻想成戎戎后忽而惊醒的眼神逗趣得很;在京城,匪妹伙同两个小伙伴又想打劫逛完窑子的九贝勒时,被刘安顺识破后落荒而逃,那逃跑的速度让人怀疑是加了快进;还有看似古板的祁爷,也会捉弄人后来一句”逗你玩的“。 变脸的戏法为什么好看,不在于每一张精美的脸谱,而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张脸是什么。 佟爷这边厢还在说着麻衣神相的事儿,勾搭着人买他那个据说染有香妃娘娘体香的鼻烟壶,但他能为重建镖局的事儿捐出自己珍之重之的大洋,在解散镖局的时候坚持留下来。 ”匪二代“路瑶婷初出场时是刁蛮任性,但后来的匪妹,为了帮爹报仇,也不愿刘安顺搅进这趟浑水,忍痛离别了爱人。 看似懵懵懂懂的王爷,却一心为了报效清朝,恨铁不成钢,信仰着达木苏王,其实就是信仰着自己心中的坚持。 而山猫,我始终不认为他是一个好人,但他是坏人,不是小人。能光明正大地坏,像个宠溺坏的孩子,肆意挥霍自己的性子使坏,总比小人的阴险来得叫人痛快。何况他对瑶婷的从一而终,令人惋惜。 而袜爷,是这部剧中的第二道别离。他一生的确干过不少受人唾弃的勾当,但袜爷不是没有脸子的人,在妓院,他吹嘘自己也是看家护院的镖师,却在被人逼问镖局的名字的时候,支支吾吾说不出口。袜爷的心中其实敬佩正气的人,所以王府着火,他会看似反常地带着人维持治安,却被贾克木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当街斩首,临死前要求扬名的呼喊,令人对这个市井的嘎杂子刮目相看。 《镖门》到最后,几乎每一集都是一道别离。 让我想起《一代宗师》里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世间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所以《镖门》里,这些人的离开,是否都是为了重逢而准备的久别? 沁格格的欲言又止,离开前给予刘安顺的拥抱,可惜没等到刘安顺已然举起的手作出的回抱,她便毅然地转身离开。看似毫不恋栈的潇洒,却是一个女人的骄傲。 为了摆脱“镖匪不同路”的宗规,路宗山为了女儿下山接受招安,求的是女儿身份的洗白,却为此送了命。 匪妹路瑶婷,历尽艰辛,以为可以与刘安顺策马天下,可终究是难逃一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雪下在安顺的心里,却沾不湿瑶婷的发。 师父戴海臣,从太谷远道而来京城,为的是请安顺回去当大镖头,却遭到安顺的婉拒,他便想师徒三代人再走一次镖,没想到这次的走镖竟成了自己的绝唱。 其实老爷子始终是希望安顺能回去的,所以苦心经营,让希平随时退让大镖头的位置,因为他相信安顺会回来,太谷是他们师徒的故乡。 但是,什么是故乡? 倘若故乡,仅仅是一个居留之地,那么镖师四处走镖,漂泊天涯,故乡便在脚下,走到哪里,哪里也可作为故乡。 然而鄙人认为,故乡是无形的。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同样,在《镖门》里,有规矩,就有故乡。 规矩就是故乡。 刘安顺的一生,恪守着众多的规矩,同门之间不能传授,同门之间不能觊觎,镖匪不同路,这些都是镖门的规矩。刘安顺离开了太谷,然而规矩自在心中,故乡也在心中。 因为所谓故乡,其实便是塑造一个人性格的原初。 所以刘安顺的乡愁,并不是太谷看得见的林林种种,他思念的,是乱世之中,守规矩的心。 因为很多人都认为时势造英雄,顺时势者昌,逆时势者亡,没人甘于安守那些老土的规矩。所以希平急于变革镖局,不惜剑走偏锋,结果是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他践踏了镖门的规矩,贩卖烟土,残害同门,没有了立身之本,再也回不去太谷,回不去镖门,回不去心里那个故乡。 所以李希平做事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他三番四次像是失了控只管向目标冲的盲牛一样,想方设法杀害刘安顺,但却会在得知贾克木误杀了路瑶婷后对贾克木拳打脚踢,其实希平的心中也存着乡愁,仍是惦记着与刘安顺戎戎三人在太谷的美好日子,只不过他被嫉妒熏了心,蒙蔽了双眼。 乡愁与别离,像是片中那些打马而过的、铺满黄叶的枯树林,也像是安顺夜挑八大镖局时下的那场鹅毛大雪,是我对《镖门》的印象,也是我对《镖门》的理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结,都有一些要守的规矩,像是少东家虽然一心做一个买卖人,在乱世中求个安稳,但早年日本留学时纳投名状的壮志,他不会忘,否则大可不必跟闫金水谈什么革命生意。很庆幸,能在年轻时看到这么一部讲究规矩的剧。现今时代,信息爆炸,纷纷扰扰亦多,守还是变,或者说两者之间的衡量,莫说年轻人,就算是上了年岁的人也未必能把持得好。《镖门》告诉观众的是,无论变亦好,守亦罢,莫失莫忘的是做人的规矩,镖门的魂,人之所以为人的魂,守住了根本,才有故乡,才能在疲惫之时,心里头有个依靠。 --------------我是任性的分隔线---------------- 说到最后,想说说刘安顺的霍建华,霍建华的刘安顺。 记得在访问里头,华哥曾经直言刘安顺不好演,有时他也觉得刘安顺的一生很难,都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刘安顺还是挺直了腰杆子做人。 刘安顺是怎样的人? 这还真不好说,我始终坚信人不是脸谱,就不能简单地道得明白。但刘安顺是颠覆了我对武师的印象的。正如华哥的理解,刘安顺是个很圆滑的人,他懂得与人去打交道。因为《镖门》,又去看了《一代宗师》,找了徐浩峰先生的《逝去的武林》来读,发现习武之人与我之前印象中固化的三大五粗的莽生有很大的出入,他们虽没多少文化,但是却温文尔雅,讲究规矩礼貌,不到非动手不可的时候往往以退为进,认“怂”居多,不轻易动武。 刘安顺也是如此,夜挑八大镖局,划下九宫格,那是迫不得已,大多数的时候,他都在卖笑(有网友截图为证),上一秒还皱着眉,下一秒已能笑脸迎人,婉转地躲开矛盾,绝不挑惹事端。 但他绝不是怂货,万事想来都在我,他的性格跟师弟李希平的“万事想来不在我”有天渊之别,顺哥喜欢扛事,跟自己的娘是报喜不报忧,却能在面对对“镖匪不同路”的恋情的质疑时,对着未来岳父、瞎子岭土匪的大当家路宗山,不输气势地说,有事我来当。有时候,我都觉得瑶婷太过幸福了,不在于她爱上的男人是个大镖头,名利皆外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消失,但一个男人,愿意担上你的担子,免你苦,免你惊,免你四下流离,免你无枝可依,这是何等的福气。 这个男人,心中有正气,不姑息作恶的小人,所以平日让人三分的他,刀刃贾克木,取了他的首级以此正乱世之法;但他心中亦有慈悲,他宽容了背弃他的青梅竹马,收留了视他为杀父仇人的孩子做徒弟,收容了路上饥荒的孤儿,收养了多次陷害他的师弟的女儿,网友戏称广顺镖局为广顺福利院,不无道理。甚至最后,他留了希平的活口,不是圣母心发作,因为他念旧情,一来答应过师父要纠正希平回正轨,二来是,已是孤家寡人的他,不忍再拆散一个家。 他不是开挂的男主,无所不能,初来京城时,他受尽欺压,只能忍气吞声;见到袜爷被贾克木误杀,只能默默走开,他有许多无可奈何,受过的许多苦,却无处说。 看剧的时候,我会顺着这个男人的一举一动,不自觉地代入了他的视角,感受着他的悲欢,也自叹不如他。 然而刘安顺不是死板的。或许我无法得知那个剧本中虚构的刘安顺,是否也会如电视上这个刘安顺一样,在买布时幻觉匪妹是戎戎,醒悟后眨巴眨巴眼镜;不知道那个刘安顺的眼神,是不是像这个刘安顺一样,诉说着故事。 这样的刘安顺,是霍建华赋予的,是霍建华诠释出来的刘安顺。 一向不太有耐性看完电视剧,但知道华哥是十二年前的《海豚湾恋人》与《西街少年》。往后因为学习工作,也因为性子使然,甚少看电视剧,所以对华哥的印象,还停留在偶像剧演员的认知阶段,顶多算是个路人粉。但去年的《战长沙》,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霍建华。一直认为,所谓的戏,就是即使不说话,观众能从演员的眼睛里读出戏,所以以前有梅兰芳为了练眼神专门盯空中盘旋的鸽,而在《战长沙》里,我从顾清明的眼中,读出了家国之情,人与人之情,不禁惊叹,这是我脑海中,当年那个青涩的钟晓刚吗? 于是又找了些华哥的剧来看,《一一向前冲》也是十分接地气的作品。看了很多访谈,继而看到《镖门》,才明白当初片方会找上华哥。 我不太相信世上有感同身受这回事,人与人之间无论多亲密,也很难替代对方去理解对方所受的苦痛,所以这里我也不揣摩这些年华哥受过的苦,从台湾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大陆发展,个中的辛苦辛酸,他不愿意多说,我也只是在脑海里补补,但刘安顺代替他呈现了,这也应该是华哥坚持的用角色说话的最好表达吧。 在这里,我只是很想说,我很喜欢霍建华呈现的刘安顺,华哥,你把这个男人的心酸,悲悯,英气,正气,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表现出来了。以后遇上些不知所措的事,我想我都会想起刘安顺,想想他是怎么处理的,这就是力量。 同时感谢华哥,感谢《镖门》的全体台前幕后的演员、导演、编剧及工作人员、片方,你们的努力,贡献出一部能让我们全家一起看的电视剧,这是多少年没发生过的事。谢谢你们的付出,希望有更多更精彩的、发人深省的电视剧能够与观众见面。

  3. 辫子和辫穗儿

    在众多辫子剧中,如果想要出众且特立独行,首先从有一条与众不同的辫子做起!开个玩笑:)

    《镖门》中,辫子的粗细及长度考虑到了历史事实。

    清前中期的辫子规制是金钱鼠尾,也就是是把四周头发全部剃得精光,只在头顶中心处留有金钱(直径1寸或3厘米)一般大小的一小撮头发,编结成又细又长的发辫,垂下来形如“鼠尾”,还要能穿过铜钱的方孔,中后期逐步向更粗的蛇尾和牛尾更迭。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

    所以,展示晚清风貌的剧中,辫子才可以粗长一些,不同的人物应该有所不同,老少发型有细微的区别,这是根据常识决定的。《镖门》中男演员的发型比较好的照应了这点。武林中人的辫子如果过粗过长,比武对阵的时候颇为不便,也容易带来把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演员辫子的辫穗儿和发饰。

    按之前的传统,老人沉稳,可加黑辫穗儿,年轻人可以用颜色鲜艳点的辫穗儿,服丧的人根据丧礼颜色用蓝或白辫穗儿。

    总镖头戴海臣的辫子加了黑色辫穗儿,体现了角色中正沉稳的性格。而刘安顺的辫穗儿则是红色的,交织在黑色的发丝中,红色所代表的英气和精气神自不必说。

    插播一句,国人历来在车马出行中非常喜欢用红色。出门上路,马头要带红绒球,马鞭上系红色的小绒球,似一团火,非常喜庆。

    此外,辫子上的发饰也颇费了一番心思。

    刘安顺的束辫子的发饰是一个红铜兽面,金属质地的发饰手感沉,质地凉,练武之人常用,暗合此君刚直勇敢的性情;师弟李希平束发的发饰则是金属与玉结合而做,暗示师弟性格圆滑,颇有心机;杜镖师的发饰则是玉多铜少,皮帽子上还带着一个大帽正,颇有京城富裕户的遗风。

    六块玉和帽正

    便帽在北京有多种叫法。如"小帽"、"帽头"、"瓜皮帽"、"六块玉"等等。无论老少也无论尊卑都可以戴。因这种帽子是由6块同质料子拼制而成,据说早在明代初年,就取它有代表天地四方的"六合统一"之含义而盛行于京城了。清入关后,同样取"六合统一"这一吉利之词,同时这种帽子又摘戴方便,博得人们喜爱,因此仍盛行不衰,便帽的6瓣呈下宽上尖状,缝成后,形如半球。帽的底边分有檐与无檐两种。有檐的即在底边上镶上1寸宽的小檐;无檐的只用缎子包个窄边而已。小帽在天热时,多选用黑纱为面;天凉时,则选用黑缎子为面。帽顶是用缎子编成一个"疙瘩",北京人管它叫"算盘结",颜色有红有黑。

    在小帽的前方正中要钉上一块"帽正",以示帽子的前后。帽正又叫帽嘴,俗称“一块玉”,吴语“准”、“正”音近,故曰“帽正”。帽正多为正圆形,上大下小扁而平,底下有象鼻眼,缀在帽子前面,戴上的对准鼻尖,所以叫帽正。其质料有好有差,好的用翡翠,白玉和珍珠;差的则用料器或金属片。

    仔细看剧,戴老爷子的帽子上不带帽正,正是因为他身为镖局总镖头,威震四海却盘踞于太谷,帽正戴金或玉都会显得浮夸,故仅戴帽不加帽正;佟哈贼头贼脑,四处打探,帽正作为明显的特质,容易让人辨识出来,所以低调为宜;杜镖师非朝廷官员,却是京城镖局的协会领袖,所以带着六块玉的小帽和碧玺帽正,正暗示其生活富裕,腹黑且骄纵。

    手把件

    少东家手中的手把件是比较符合身份的一种随身小玩物。

    镜头一晃,这个圆溜溜的手把件,色泽亮黄,冠有顶珠,如果按照史实个人认为材质可能是寿山石或玛瑙,按照实际可能是黄玉。

    手把件也就是手上把玩的物件,形制不规则,男性尤为喜欢,穿绳后便于携带和避免失手。雕工多圆润流畅,方便把玩,避免过于精细雕琢带来的损伤。同时,老辈儿常说,拿着手把件在手中玩,心中有定数,容易静心。少东家在谈生意和看比武的时候玩手把件,正是常情。

    喊镖号

    剧中,镖师大喊:“合吾”,其实也暗含描写镖局中的一句话: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这个合吾,有人认为是“黑五”的谐音;1936年孔祥熙曾派卫聚贤到山西调查票号,卫聚贤写了《山西票号史》,其中记载到:“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时神力达摩王,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外大街,嗣由其子怀玉继以走镖,是镖局的嚆失。”

    但小时候我也看过另一种记载,认为“合吾”指的是“赫武扬威”的音变,镖师以武为生,结交江湖朋友,每过山头地界,要喊此号拜过朋友和扬威称名。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有趣的典故,镖不喊沧州。

    旧时镖行规矩,过去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

    其原因是沧州民风彪悍,练武之风极其盛行。《武术汇宗》曾言:“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沧州、泊头、鄚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

    在沧州喊镖号,等于是对此地的武林豪杰不敬,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一定有人会冲出来比武,并且让喊号的镖师败的心服口服。

    有趣的名字们

    按照北方称呼,可能对刘安顺叫“顺哥”的不多,叫“顺子哥”的更多。山西,河北两省习俗,爱在小名或者名字后面加“子”以示亲热,年轻人可以称呼“顺子哥”,长辈则叫“顺子”。

    插播,如果“山猫”这名字在山西河北内蒙部分地区的叫法,很有可能就被叫做了“山狸子”,基本上小时候只听长辈们看到花猫都叫做“花狸子”。(只是展开说说,绝对不是觉得剧中的名字不对哦)

    “安顺”二字,有两重含义,平安顺遂和安分受礼。曾国藩曾在《求阙斋记》中写道:“国藩 不肖,备员东宫之末,世之所谓清秩,家承餘荫,自王父母以下并康彊安顺。”即是前者之意,而“安顺之民”即是指后一层含义。“安顺”正好与主角的性格吻合,也带有了父母的祝愿含义。

    另外,山西河北两省的民俗,喜欢给孩子的小名用物件或者家畜来起,觉得名字物贱,比较好养活。清后期著名武术家,广盛镖局创始人戴二闾的名字就由此而来,他的父亲,戴老爷子戴隆邦是心意拳名宿,山西祁县人,给儿子们起乳名就是大驴二驴,后来的学名才是戴大闾和戴二闾。如果编剧愿意,完全可以给几个山西长大的孩子加个乳名(额,这只是发散思维,不是吹毛求疵,现在也挺好的)。

    再来讲讲戴师傅的名字,必须提一下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属于内家拳,也是形意拳的鼻祖。几百年来,此拳在山西祁县戴氏家族中秘不外传,“只传戴姓,不传外家”,拳理将佛家,道家,儒家功法、理论熔于一炉,是中国四大优秀传统名拳之一。内讲究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外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故又称戴氏心意拳为心意六合拳。

    戴氏心意拳是“脱枪为拳”,意为从枪法中领悟出来的拳术。相传为岳飞处习得,“枪挑一条线”,习练此拳走直线往复。俗语云:“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这其中的奥妙和讲究,和剧中九宫格片段的对话是相当吻合的。

    所以戴海臣老师傅姓“戴”的缘由和设计,可能也暗合于此。

    此外,个人猜测,“海、臣”二字,源于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此联题字本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也正照应了戴师傅刚直忠诚的品格,因为顾念老帅及袍泽,故而对山猫网开一面,同时对徒儿暗中照应,非常看重节义。题外插播一句,洪承畴肯定是没做到这两点,汗。

    而大小姐戴戎的名字中,“戎”字的基本含义是兵戈,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是:兵也。兵者、械也。月令。乃敎於田猎。以习五戎。这个设计可能是隐含了戴大小姐的性格刚烈赤诚,十分率直,这也为之后的悲剧买下了伏笔。如果是“蓉”或“融”,则与此相反。

    匾额

    第九集中,戴总镖头嘱咐李希平给京城杜镖头送枪的片段中,身后的匾额上写着四个大字:惟德远馨,这四个大字应该取自于《尚书》,原句是:“惟德动天,无远弗界,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用到镖局,便蕴含着这样的道理:经商以诚信为基础,待世以德行施道义。做人以谦和为根基,行事以低调为本行,正好与太谷镖局的行事方针相吻合。

    而且老匾额此剧的背景是非常吻合的,有一些陈旧的痕迹,可以由此联想到,镖局经营也有了一定的历史和积淀,匾额已经悬挂了很长的时间。有些奇奇怪怪字体难看的匾额在某些电视剧中出现的时候,就知道应该到了换台的时候了:)精心制作才能有好的作品。

    继续说说帽子

    剧中,刘安顺走镖的时候穿着皮坎肩,带着黑色的皮帽子。这身装束可以比较好的抵御风寒,因为清朝男子特殊的发型,避免寒冷天气对头部的损伤非常重要。保护好前胸后背和头上,才能够避免风寒入侵,减少生病的可能性。镖师出门在外,本身就非常辛苦,风餐露宿。作为大镖头,戴顶皮帽子御风再平常不过。鉴于皮毛有点卷曲和上翘,目测可能是羊皮做的。反穿皮坎肩毛朝外,可能是突出了风餐露宿的辛苦。

    在师弟李希平跟着师哥刘安顺走镖的时候,帽盔非常简朴,而代替师哥升任大镖头之后,就换上了皮毛的帽子和皮围脖,随着位置的跃升,衣冠也随之变化,很符合情况。

    路瓢把子的皮帽是很典型的北方中老年富商的类型,一般由獭皮做成,非常保暖。补充一句,皮帽子的皮子选择也是很讲究的,不能很厚重,否则戴着压头;同时需要很保暖,可以减少热量从头顶的散失,保护耳朵。


    继续慢慢填。

    * 部分资料内容取自于百度百科。
  4.         《镖门》开播时的宣传比较低调,快开播的前两天才开始宣传,我看到深圳卫视的广告宣传是“守规矩、悟规矩、定规矩”。电视剧我跟着地方台也基本走了一遍,除了几个部分因为有事走开,基本都看完了。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剧里面的人都把规矩放在口头。
            大家对《镖门》的把握也很到位,地方台刚播完,《镖门》的标志性概括词语就出来了:“三观比五官还正”。选霍建华来演刘安顺真找对人的,他的五官超正,光头完全hold住,颜值依然爆表。

            在这个电视剧里面,剧组原本的意图似乎是写《刘安顺成长记》,记得以前在拍摄的过程中还询问粉丝,改名《我叫刘安顺》好不好。后来粉丝的投票结果依然是《镖门》。具体原因也是听老霍迷笼统说说,毕竟我是2014年7月《战长沙》入坑的,以前对霍同学完全无知。
            
            电视也是基本围绕刘安顺这个人物来展开故事情节。大家一起在风云直播看地方台高糊版本时,快乐地刷弹幕,一片呼喊,顺顺是大杰克苏,男女老少一概收服山西大棉袍下。
        
            靠的就是守规矩啊!

            故事一开始,最正派的恪守规矩的几个人物是,太谷镖局的总镖头戴海臣师傅,德高望重,威服四海。戴师傅的女儿戴戎,爹爹的传话筒,新闻发言人,刘安顺,戴海臣的大弟子,戴戎的未婚夫,刚刚继位的总镖头。这几个都比较强调规矩不可违抗。
            其他人就比较圆通:戴海臣的二弟子,刘安顺的过命的好兄弟,师弟李西平,会过人,会来事,后来为了金钱、女人、位子,彻底黑化,杀人贩毒,无可不做;北京镖局的领头人杜载山,虚情假意,故意陷害刘安顺;落魄八旗子弟佟哈,为生活所迫,四处招摇撞骗;他们虽然也部分认同规矩,但更认同适应时刻变化的时局。
            反派的人物,如京城的警察局长贾克木、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他都能靠着溜须拍马,步步高升;土匪山猫有钱为大,谁都敢劫,都认为规矩是没有必要遵守的。
            不论正派,中派,反派,无一例外的,都认为坚持守规矩的刘安顺太傻,太刚,不懂得回转柔韧,会吃大苦头。不能适应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
            刘安顺的确也因为过于刚直,死守规矩,不懂人情世故,逼死正直镖师,不能管束镖局,最后因为比武输了,失了镖物,从大镖头沦落到挂黑袋的弟子,不得不北上寻找重开新镖路的机会,从头再来。
            但是,故事最后的结局却是,经历了从清末民初、皇帝下台、袁世凯篡权、张勋复辟、军阀混战等社会大动荡,坚守规矩的刘安顺最后一一收服佟哈、杜载山、山猫、袜爷、李希平,他让所有的人都信服了他。他终于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一代镖师。

            翻看徐皓峰的访谈,发现他也是内在很轴的一个人。对“规矩”有很深的执念。
           
             在当今这样一个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里,一个黑人凭着“改变”就能让自己打破壁垒森严的种族界限,坐上美国总统的宝座,还有多少人认同“守规矩”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呢?
            老实说,作为霍迷,看《镖门》是因为霍建华对这部电视剧的认同,否则只看电影的我是不会辛苦追剧的。
            但是,既然追了,也认真地将这部电视剧看进去了。对电视里面“三观比五官还正”的剧本主题也是深有感慨。
            时逢于正在为剧本抄袭事件跟琼瑶打官司,人民日报也对此事件有了正面的评价,感慨,世界真的需要“三观比五官还要正”的规矩。

            徐皓峰浸淫在民国武林中,似乎意不仅在于明面上的挖掘行将隐没的中华武术。
            这里,我想说些题外话,我又想起那位神秘人士集齐八大主流报纸,呼吁人们支持盘发申遗。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多少正行将隐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待我们去拯救,武术也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
            徐皓峰在一个访谈里说,“当代武林作为行业已经不存在”。 《一代宗师》结尾,宗师们都蛰居香港,宫二更形神俱散。这种悲凉,是不是也是当今武林的写照?
            所以他做口述历史,《逝去的武林》、《大成若缺》,老人家的记忆,救一点儿是一点儿;也拍实战的武侠片《倭寇的踪迹》、《箭侠柳白猿》。所以,他五年磨一剑写作《镖门》,是否也有想告诉观众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呢?
           
            再回到《镖门》的"规矩”,徐皓峰特别感慨,武术的精髓是“规矩”。

            规矩首先表现为一套礼仪制度。过去的武林有完整的价值体系,以及以价值体系为基础的一套规则礼仪。
            《一代宗师》就是想讲行规的。明清禁武禁了接近六百年,之后突然世道大倡武风,这种武风的兴起是因为大家想通过武术来确立国人的价值观,而不是消遣。
            《一代宗师》一开场,宫老爷子跟其他人讲,要退出江湖,要办一个礼,得有个人跟他搭手。
            刘安顺被失了镖银,就要被降为黑袋弟子。他想重返大镖头的位置,必须要一个人去新的地方,打通一条新镖路。
            这就是中国武人的传统。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这些规矩礼仪也都在消失。
            徐皓峰尤其感慨师徒制、师徒礼节的消失。传统师徒制度里为什么会产生很多人才,达到了为人处世、专业技能和思想情感三方面全面的成熟。为什么我们在学校制度里学到了技能,在思维能力上反而幼稚和混乱,人情世故上那么粗糙呢?

            令霍迷们感到特开心的是,霍建华似乎还保留着这点规矩礼仪,每到一个剧组,都能收服一众长辈。当年在《感动生命》剧组里,跟王志文老师,李成儒老师关系都特别好。李成儒老师在首播发布会上,给予他高度评价“对演戏有敬畏之心,对长辈有敬畏之意”。
            这次镖门又和扮演师傅的王庆祥老师成为往年之交,特意参加王老师的杀青仪式,王老师还曾打电话给他,说“想他了”。许多的路透照片也表现出师徒情深。霍建华还在国剧盛典的颁奖晚会上,特意隆重地对王老师表示感谢,说,不仅是戏里的老师,在生活中也是很好的老师。

            规矩还表现在,它可以指导人的行为处事。
            西方基督教的核心理念是“因信得救”,你必须信点什么,你的生命才不会混乱,无所适从。
            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各种思想丛生,让人选择的余地很大,每个人似乎都可以自由选择三观。
            
             武林的世界里有自己的规矩,直接明了。
             看《镖门》里,刘安顺的未过门妻子戴戎和师弟李希平滚了床单,起因就是戎戎误认为刘安顺和匪女滚了床单,刘安顺终于开辟了新的镖路,喜滋滋地回家打算和戎戎结婚,结果被告知师弟师妹已经先滚了床单,刘安顺与李希平大吵一架,他责怪李希平不守规矩,爱上好兄弟的未婚妻,李希平说,要不是那些规矩,我也有权利喜欢她。

            评判标准一目了然,一切以规矩为界限。对错分明。

            这事要放天涯八卦,李希平可能也有自己的粉丝。

            今天的社会公理和规矩都不知躲哪里去了,各人站自己的立场说话,自己的立场就是理。
            于是没有了规矩的世界显得很乱,时常令人无所适从。无从评价。

            但愿这个世界不是只有强词夺理。

            所以《镖门》这个电视剧是担得起“三观比五官还正”这个称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