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门》可以说是我第一部完整地看完,没按快进,甚至连每一集的片头都没错过的电视剧。很喜欢片头曲,周劲翔先生填词的《陌路行》,其中有一句词是这么写的:海棠秋日梦,尔与此生何处不是悲空。让我想起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中的一节: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海棠的象征意有多种,放在本剧所述之时代进行解读,更是意味深长。其中有一种说法,称海棠为断肠花,思乡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观《镖门》中刘安顺的一生,除了规矩二字,不也萦绕着道不清的乡愁,说不尽的别绪? 《镖门》由马师傅的死开始的。 马师傅是带刘安顺第一次走镖的启蒙之师,因为擅自更改镖路夹带私货,为了对得住镖门选择饮弹自杀。 这是这个故事的第一道离别。 在外人眼中,马师傅的死是因为刘安顺的不近人情所致,加之后来他自认比武落败,又因为有吃软饭才坐上大镖头位置之嫌,说是自愿接受当开镖牛的惩罚,实质是被迫离开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太谷,远行北上。也因如此,有了刘安顺的乡愁。 乡愁是暧昧的,离家的人最清楚,又最糊涂,它可以是你从小在此长大的城市,也可以是家中老母的笑容,亦可以是记忆中街头巷尾小店里那口馄饨的味道,到最后,你分不清楚你想念的是故乡的什么,但仍念念不忘。 刘安顺当然也是有乡愁的,不说那刀削面、汾酒,离乡万里,他始终记挂着家乡的师父戴海臣,惦记着青梅竹马未过门的戴戎,手足情谊的李希平,时时不忘开辟新镖路,摘黑袋,回太谷。 刘安顺的乡愁不是美丽的,全剧的开局就为这部剧定了个苍凉的调子。但这部剧最出彩的地方是,时常有让观众忍俊不禁的人物设定。满嘴跑火车的佟哈,干的是骗人的勾当,投奔了刘安顺后仍不忘以广顺镖局总经理自居,每次那特色的京剧背景音乐响起,便知道佟哈又要开始“唱戏”了。 古灵精怪的匪妹路遥婷,初来乍到北京城,便提出要去嘎杂子多的地方,丝毫没有顾忌自己女儿家的身份;喜欢的人便直直地看着,不懂忸怩掩饰,常常被网友亲切调侃为痴汉脸;说错了话便被老爹打歪帽子,撒娇时会窝在老爹怀里,与老爹碰头。 憨厚傻气的额尔赫,上门比武被女流戴戎打败了,便说自己是中了妖法;碰上秀儿就开始晕头转向,但又时常顾念到作为男人与王爷的尊严,一本正经地摆架子;嘴笨心直的他每次总是冷场王。 传说睁眼就要杀人的山猫,在和叔面前便像个厌倦父母说教的小孩子,老跟和叔抱怨“你不要在我耳边叨叨叨,叨叨叨的”;跟和叔置气后像个要不到糖的小孩般嚎啕大哭;会幻想自己有魔法,能够施法使门自动开,下人开门开得快了还被他责骂一句“你不能慢点儿开吗”;每次见到匪妹的时候,眼神都像见到最心爱的玩具的小孩子一样。 嘎杂子袜爷,平时爱装成牛逼哄哄的样子,实际上经常认怂,找刘安顺单挑,直直地向别人冲过去,人家拳还未出,他自己反倒自打自个儿一拳,还向大伙儿叫嚣是刘安顺打了自己。这无赖的做法还让刘安顺留下了阴影,让人哭笑不得。 当然剧里还有许多让人轻松一笑的情节,譬如刘安顺初到京城的镖局,把鲁系掌勺的陈爷误以为是镖师的一问一答把人逗乐;带匪妹买布时,误把匪妹幻想成戎戎后忽而惊醒的眼神逗趣得很;在京城,匪妹伙同两个小伙伴又想打劫逛完窑子的九贝勒时,被刘安顺识破后落荒而逃,那逃跑的速度让人怀疑是加了快进;还有看似古板的祁爷,也会捉弄人后来一句”逗你玩的“。 变脸的戏法为什么好看,不在于每一张精美的脸谱,而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张脸是什么。 佟爷这边厢还在说着麻衣神相的事儿,勾搭着人买他那个据说染有香妃娘娘体香的鼻烟壶,但他能为重建镖局的事儿捐出自己珍之重之的大洋,在解散镖局的时候坚持留下来。 ”匪二代“路瑶婷初出场时是刁蛮任性,但后来的匪妹,为了帮爹报仇,也不愿刘安顺搅进这趟浑水,忍痛离别了爱人。 看似懵懵懂懂的王爷,却一心为了报效清朝,恨铁不成钢,信仰着达木苏王,其实就是信仰着自己心中的坚持。 而山猫,我始终不认为他是一个好人,但他是坏人,不是小人。能光明正大地坏,像个宠溺坏的孩子,肆意挥霍自己的性子使坏,总比小人的阴险来得叫人痛快。何况他对瑶婷的从一而终,令人惋惜。 而袜爷,是这部剧中的第二道别离。他一生的确干过不少受人唾弃的勾当,但袜爷不是没有脸子的人,在妓院,他吹嘘自己也是看家护院的镖师,却在被人逼问镖局的名字的时候,支支吾吾说不出口。袜爷的心中其实敬佩正气的人,所以王府着火,他会看似反常地带着人维持治安,却被贾克木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当街斩首,临死前要求扬名的呼喊,令人对这个市井的嘎杂子刮目相看。 《镖门》到最后,几乎每一集都是一道别离。 让我想起《一代宗师》里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世间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所以《镖门》里,这些人的离开,是否都是为了重逢而准备的久别? 沁格格的欲言又止,离开前给予刘安顺的拥抱,可惜没等到刘安顺已然举起的手作出的回抱,她便毅然地转身离开。看似毫不恋栈的潇洒,却是一个女人的骄傲。 为了摆脱“镖匪不同路”的宗规,路宗山为了女儿下山接受招安,求的是女儿身份的洗白,却为此送了命。 匪妹路瑶婷,历尽艰辛,以为可以与刘安顺策马天下,可终究是难逃一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雪下在安顺的心里,却沾不湿瑶婷的发。 师父戴海臣,从太谷远道而来京城,为的是请安顺回去当大镖头,却遭到安顺的婉拒,他便想师徒三代人再走一次镖,没想到这次的走镖竟成了自己的绝唱。 其实老爷子始终是希望安顺能回去的,所以苦心经营,让希平随时退让大镖头的位置,因为他相信安顺会回来,太谷是他们师徒的故乡。 但是,什么是故乡? 倘若故乡,仅仅是一个居留之地,那么镖师四处走镖,漂泊天涯,故乡便在脚下,走到哪里,哪里也可作为故乡。 然而鄙人认为,故乡是无形的。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同样,在《镖门》里,有规矩,就有故乡。 规矩就是故乡。 刘安顺的一生,恪守着众多的规矩,同门之间不能传授,同门之间不能觊觎,镖匪不同路,这些都是镖门的规矩。刘安顺离开了太谷,然而规矩自在心中,故乡也在心中。 因为所谓故乡,其实便是塑造一个人性格的原初。 所以刘安顺的乡愁,并不是太谷看得见的林林种种,他思念的,是乱世之中,守规矩的心。 因为很多人都认为时势造英雄,顺时势者昌,逆时势者亡,没人甘于安守那些老土的规矩。所以希平急于变革镖局,不惜剑走偏锋,结果是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他践踏了镖门的规矩,贩卖烟土,残害同门,没有了立身之本,再也回不去太谷,回不去镖门,回不去心里那个故乡。 所以李希平做事是无所不用其极的,他三番四次像是失了控只管向目标冲的盲牛一样,想方设法杀害刘安顺,但却会在得知贾克木误杀了路瑶婷后对贾克木拳打脚踢,其实希平的心中也存着乡愁,仍是惦记着与刘安顺戎戎三人在太谷的美好日子,只不过他被嫉妒熏了心,蒙蔽了双眼。 乡愁与别离,像是片中那些打马而过的、铺满黄叶的枯树林,也像是安顺夜挑八大镖局时下的那场鹅毛大雪,是我对《镖门》的印象,也是我对《镖门》的理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结,都有一些要守的规矩,像是少东家虽然一心做一个买卖人,在乱世中求个安稳,但早年日本留学时纳投名状的壮志,他不会忘,否则大可不必跟闫金水谈什么革命生意。很庆幸,能在年轻时看到这么一部讲究规矩的剧。现今时代,信息爆炸,纷纷扰扰亦多,守还是变,或者说两者之间的衡量,莫说年轻人,就算是上了年岁的人也未必能把持得好。《镖门》告诉观众的是,无论变亦好,守亦罢,莫失莫忘的是做人的规矩,镖门的魂,人之所以为人的魂,守住了根本,才有故乡,才能在疲惫之时,心里头有个依靠。 --------------我是任性的分隔线---------------- 说到最后,想说说刘安顺的霍建华,霍建华的刘安顺。 记得在访问里头,华哥曾经直言刘安顺不好演,有时他也觉得刘安顺的一生很难,都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刘安顺还是挺直了腰杆子做人。 刘安顺是怎样的人? 这还真不好说,我始终坚信人不是脸谱,就不能简单地道得明白。但刘安顺是颠覆了我对武师的印象的。正如华哥的理解,刘安顺是个很圆滑的人,他懂得与人去打交道。因为《镖门》,又去看了《一代宗师》,找了徐浩峰先生的《逝去的武林》来读,发现习武之人与我之前印象中固化的三大五粗的莽生有很大的出入,他们虽没多少文化,但是却温文尔雅,讲究规矩礼貌,不到非动手不可的时候往往以退为进,认“怂”居多,不轻易动武。 刘安顺也是如此,夜挑八大镖局,划下九宫格,那是迫不得已,大多数的时候,他都在卖笑(有网友截图为证),上一秒还皱着眉,下一秒已能笑脸迎人,婉转地躲开矛盾,绝不挑惹事端。 但他绝不是怂货,万事想来都在我,他的性格跟师弟李希平的“万事想来不在我”有天渊之别,顺哥喜欢扛事,跟自己的娘是报喜不报忧,却能在面对对“镖匪不同路”的恋情的质疑时,对着未来岳父、瞎子岭土匪的大当家路宗山,不输气势地说,有事我来当。有时候,我都觉得瑶婷太过幸福了,不在于她爱上的男人是个大镖头,名利皆外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消失,但一个男人,愿意担上你的担子,免你苦,免你惊,免你四下流离,免你无枝可依,这是何等的福气。 这个男人,心中有正气,不姑息作恶的小人,所以平日让人三分的他,刀刃贾克木,取了他的首级以此正乱世之法;但他心中亦有慈悲,他宽容了背弃他的青梅竹马,收留了视他为杀父仇人的孩子做徒弟,收容了路上饥荒的孤儿,收养了多次陷害他的师弟的女儿,网友戏称广顺镖局为广顺福利院,不无道理。甚至最后,他留了希平的活口,不是圣母心发作,因为他念旧情,一来答应过师父要纠正希平回正轨,二来是,已是孤家寡人的他,不忍再拆散一个家。 他不是开挂的男主,无所不能,初来京城时,他受尽欺压,只能忍气吞声;见到袜爷被贾克木误杀,只能默默走开,他有许多无可奈何,受过的许多苦,却无处说。 看剧的时候,我会顺着这个男人的一举一动,不自觉地代入了他的视角,感受着他的悲欢,也自叹不如他。 然而刘安顺不是死板的。或许我无法得知那个剧本中虚构的刘安顺,是否也会如电视上这个刘安顺一样,在买布时幻觉匪妹是戎戎,醒悟后眨巴眨巴眼镜;不知道那个刘安顺的眼神,是不是像这个刘安顺一样,诉说着故事。 这样的刘安顺,是霍建华赋予的,是霍建华诠释出来的刘安顺。 一向不太有耐性看完电视剧,但知道华哥是十二年前的《海豚湾恋人》与《西街少年》。往后因为学习工作,也因为性子使然,甚少看电视剧,所以对华哥的印象,还停留在偶像剧演员的认知阶段,顶多算是个路人粉。但去年的《战长沙》,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霍建华。一直认为,所谓的戏,就是即使不说话,观众能从演员的眼睛里读出戏,所以以前有梅兰芳为了练眼神专门盯空中盘旋的鸽,而在《战长沙》里,我从顾清明的眼中,读出了家国之情,人与人之情,不禁惊叹,这是我脑海中,当年那个青涩的钟晓刚吗? 于是又找了些华哥的剧来看,《一一向前冲》也是十分接地气的作品。看了很多访谈,继而看到《镖门》,才明白当初片方会找上华哥。 我不太相信世上有感同身受这回事,人与人之间无论多亲密,也很难替代对方去理解对方所受的苦痛,所以这里我也不揣摩这些年华哥受过的苦,从台湾孤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大陆发展,个中的辛苦辛酸,他不愿意多说,我也只是在脑海里补补,但刘安顺代替他呈现了,这也应该是华哥坚持的用角色说话的最好表达吧。 在这里,我只是很想说,我很喜欢霍建华呈现的刘安顺,华哥,你把这个男人的心酸,悲悯,英气,正气,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表现出来了。以后遇上些不知所措的事,我想我都会想起刘安顺,想想他是怎么处理的,这就是力量。 同时感谢华哥,感谢《镖门》的全体台前幕后的演员、导演、编剧及工作人员、片方,你们的努力,贡献出一部能让我们全家一起看的电视剧,这是多少年没发生过的事。谢谢你们的付出,希望有更多更精彩的、发人深省的电视剧能够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