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小丑之夜 Gycklarnas afton(1953)

简介:

    艾伯特(Åke Grönberg 饰)的全部身家性命都赌在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马戏团上面了,尽管生意日益惨淡,但他并没有产生放弃的念头,他决定用一场盛大的演出来振奋团里的士气。带着自己的情人安妮(哈里特·安德森 Harriet Andersson 饰),艾伯特来到了一个名叫舒伯格(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 Gunnar Björnstrand 饰)的男人处,希望能够向他借一些演出用的服装。

演员:



影评:

  1. 让一群市侩的普通人哀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当然说的不是普通人就不会痛苦,他们会叫骂、嚎叫、争吵、动手,他们会无比绝望,但哀伤是另一回事。哀伤是带有明显边界和独特性的感情,你很难让一群高八音忙于愤怒和痛苦的人哀伤,然而一旦爆发,它就像打哈欠一样,带有不可抗拒的传染性。《小丑之夜》就是这样一部充斥着哀伤的电影,尽管被肮脏和贫穷系到了一起,疏离和无奈才是每个人身上的华服。

        影片讲述马戏团团主艾伯特带领着他的巡演马戏团来到了瑞典的一个小镇,由于经营不善,马戏团岌岌可危。艾伯特带着情人安妮向当地的剧院借服装,却不料安妮为了获得盘缠,和剧院的演员发生了关系。艾伯特的妻子也拒绝他回到商铺重新生活,好在最后马戏团表演所获颇丰,生活还是要继续......

        如果把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后面,再加上一句生活还是要继续,兴许就接地气多了。收到屈辱和折磨的人们,不敢死的,只能继续生活。留给过去一个背影,无论它坚挺与否;留给过去无需笑脸,不管旁人的口舌锐利。马车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聚在这个马戏团里,何尝不像是一种人生。挺不住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还能再挺一挺,人在面对艰难时的潜力是无穷的。




        片中呈现了四对男女的情爱关系:马戏团团主艾伯特和妻子、小丑福斯特和他的妻子艾玛、马戏团团主艾伯特和情人安妮、安妮和她的情人,然而无论哪种关系都处于危墙之下:

        艾伯特和妻子分居多年,抛妻弃子自顾自经营马戏团,直到经营不善才想回到妻子身边,最后的尊严让他渴望是妻子对他有所需求才留下,然而被从头到脚拒绝个干净。这段婚姻其实分的很精彩,艾伯特没有摆出大男子主义的暴力和高声强硬的留下、妻子也没有被婚姻束缚住前进的脚步。大家都是成年人,既然要一拍两散,何不姿态利落面容干净。

        小丑妻子的美貌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走形,然而在一个炎热的下午,她还要穿着美艳勾引一群士兵下河裸泳。她渴望的自由和快乐,并不是那样一群以轻视和亵玩为主的人能给得了了。最终,小丑来河里救她,两个人的衣服都被人藏了起来,小丑只能抱起裸体的妻子一步步走回去。身体瘦弱的他在愤恨和烈日的双重刺激下几乎一病不起,而最后,当夜晚来临,他们还是要绕颈而卧。在这段婚姻里,一个人的耻辱,就要由两个人来承担。只要两个人还能共同承担不幸,那么不幸就永远都是配角。

        艾伯特和安妮,是搭档、也是情人,他们对彼此皆不真诚,只要有机会必然毫不犹豫抛弃对方,然而却只能在现有的机遇下互相取暖。他们何尝不是婚姻的一种常态:互相利用,却没有爱情。其实老祖宗把婚姻这种常态作为两个家族的合体是件聪明的做法,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单靠感情,而不是地位、金钱、权力、子嗣、力量的联系,试图长久难于上青天。在退无可退的绝境下,还能于江湖上相视一笑共同闯荡,又何必在乎那一点初衷呢。

        安妮和情人,与安妮和艾伯特的感情类似,只不过艾伯特没有退路,而情人有退路。安妮选择的情人徒有其表、舌能生花,但在性欲满足后,他从安妮处一无所获,两个人的关系过于不平等,分裂也是必然。而安妮对艾伯特而言,既是表演筹码,也是唯一慰藉。

        所有的感情最终都被背叛和羞辱覆盖,这何止是小丑之夜,这是小丑的世界。人们输了个精光,却还要奋力的爬起来继续生活。喝上口酒,眼泪干涸要比伤口愈合还要快,向前走,生活还要继续。影片许多镜头是直指着观众的,强烈的参与感让这个故事强行把你我拉了进去。看着对面那个情绪变幻的人,似乎看到的,也是你我。既张扬又被压抑的性只有被窃笑才能令人觉得安全,这个孤独的世界,人们都未睡醒。共同经历过被众人侮辱的痛苦,婚姻关系继而更加巩固,真是悲哀。
  2. 《小丑之夜》是我看的第一部伯格曼的电影,在看完的之后几天也看了其它几部,但这部给我印象最深刻也让我最想下笔。但无一例外的,不管他的电影题材怎么变我都清晰地感受到了以下几个词:屈辱,生命,审判,死亡,永远未知。还有多次出现过的意象:镜子,野草莓,动物,酒。

    我所认为的指向:

    镜子-----想象,非现实,自我疑问

    迷失
    艾伯特的自我注视
    《野草莓》梦境中的苍老的自己

    野草莓---童年,纯真、安宁美好

    动物---生机勃勃的组成部分

    酒-----转折的条件 欲望的释放

    《夏夜的微笑》中两男人的生死赌局

    注视屈辱

    这部电影的耻辱出现在开头和结尾,尤其开头的耻辱最具戏剧效果。艾玛刚和士兵们在水中嬉闹,小丑弗罗斯特脱掉小丑的衣服抱回赤裸的妻子艾玛,小孩把他的衣服藏起来。一群人就跟在他身后看着他把妻子抱回比较远的路程,背景音乐此时很重,频率也快,脱掉衣服的小丑回归了自己的身份---------丈夫。

    崎岖不平的路让两个抱在一起的人摔倒,弗罗斯特脸上的汗珠密布,艾玛神情扭曲,人们只是这样看着,旁观者,丈夫后来体力不支,艾玛开了口,但影片中并没有她的话语的声音,只是表情,也是这样的处理,让我对这一幕的艾玛记忆深刻。人们最后把晕倒的弗罗斯特抬回去,这里又是这样,观众还在为人们的冷漠麻木叹气时,又有了现实的一面即最后的“帮忙”。

    同样,在《第七封印》,也是影片中唯一幸福安宁的代表,一家人中的丈夫,也是一个马戏团演员在餐馆遭到铁匠的羞辱,他被逼到桌子上像个小丑,围坐在桌子旁的人们笑着并且拍打着桌子让他出丑,是的,屈辱从来不是一人对一人的,他是集体对个人的无情。

    马戏团的表演不是真实,但是它比真实直白,恰是这种没遮羞的讽刺让人们肆意展示丑陋,不同于剧院,一个营造罗曼蒂克的氛围让人们觉得自己是绅士淑女,一个把可笑嘲弄当成平常让人们暂时丢掉自己的羞耻心。

    死亡,亘古不变的命题

    死亡是命题作文。 《第七封印》中的死神如影随形是将这一人们日常忘却的事实大胆的公开,这种直白没有避讳,就是要让观者知道这次讲故事的人不遮遮掩掩了,我就把死神放这里又能怎么样呢?在电影的最后,死神将他们带走,天堂还是地狱?共舞还是惩罚?死神自己都不知道。

    在《小丑之夜》的最后,死亡的是熊,也是镜子中的艾伯特。让可以解脱的解脱,让不能解脱的人杀掉那个想放弃责任的自己。这不是妥协,这是绝对的选择。

    生命的存在本来就是对抗死亡

    马戏团的生活是带着腐臭味道的,但在这腐臭味道中也有酒的味道,酒中有得意的忘形与失意的悲凉,跟着杂耍的动物发出的味道,这些气味混合在一起是人味儿而不是他们去找帮忙的剧院的虚假与空旷的味道,你没有看见舞台上的谎言吗?在伯格曼的《夏夜的微笑》中男主与曾经情人的再次相遇和与妻子的对话中同样撒了谎,也许,剧院这样的场合注定让人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欲望并试图掩饰它。那些说着浪漫爱情诗意生活的虚伪?可以想象观众的掌声,演员的表演使空气变味了,散场,走出剧院的门,生活回到真相。

    主角艾伯特和小丑弗罗斯特在安妮出轨回来的那个下午痛饮苦酒。艾伯特说自己可以忍受今天街上给自己难堪的警察,可以原谅安妮的出轨,“你轻视我,你轻视所有人,最轻视你自己了”他抓着酒杯大声地说着:“但是我喜欢人们,我想拥抱他们,我不惧怕他们”“我想成为一个城市的贫民,拥有一个账户和一个受尊敬的妻子”。影片到这里,是转折的前奏,真正的矛盾在这里显露无疑,艾伯特是我们大多数人,和自己生活现状有了冲突,在两个选择中做出了决定后又对另外一条道路有些许幻想和期盼。当然,艾伯特也意识到了这是无解的题,但是他的人性底色是善的,他同情自己,也同情所有人包括出轨的安妮,既然如此,困境必须冲破,只有冲破这个困境才能到达另一个困境与不同形式的解脱。

    弗罗斯特对艾伯特说:“你应该杀那头熊,他活的很不好。”是啊,人尚有自觉,动物没有。门被打开,准确的说是被撞开,在此可以理解为冲破困境,人们嬉戏欢笑,马在吃草,铸铁的人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轻烟在一旁升起,艾伯特仿若变了一个人开始唱起歌来:“我爱他们!我爱他们!”他催促人们开始准备今天的表演,到这里他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想过上何种生活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尽管他喝醉了。

    来自信仰的审判

    《野草莓》梦境中的审判
    《第七封印》为了疫病的蔓延烧死她

    结局永远未知

  3. 结尾时马戏团一个人走在马车后面对另一个人说
    “我做了一个梦,她问我:你想休息吗?我说:好啊。
    这样你就可以在我的子宫里睡觉了,她说。
    于是我钻了进去,感到安心像一块摇篮里的石头,
    我越来越小变成一颗种子,然后我就消失了。”


    沉郁的马戏团中的一个形容温暖梦境被讲述出来,
    也无法给这场大梦添上光泽,意志,尊严,亵渎,贫穷,虱子,尘沙,假袖口,假衣领,汗水,廉价香水,恶臭,乏力以及与马戏团息息相关的一切,这股热气蒸发了所有固定的秩序的美好的。

    马戏团主人不爱马戏团,他爱上的是可能性。
    那种可能性是:马戏团主人通常很富有。
    马戏团永无法与固定搭上平衡的桥梁。
    一个团体若失去秩序将是毁灭美好的最后一根稻草。

    开幕是以一个小丑抱着赤裸的妻子从簇拥堆满石块的海滩向马戏团帐篷前行,被抱着的妻子伸直双腿,直直得贴着小丑,遮掩着泄露的尊严。身后不进不远跟随着嬉笑小丑的人群,被一个群众藏起了衣服裤子和鞋子,赤裸的双脚在石块上一步步行走,妻子的重量加上自身的重量,终于让小丑力竭摔倒在石块上,妻子颤抖着嘴唇凌乱的头发哭喊着“是你们不顾他的死活!”,人群中有人大喊“是你先这样做!”
    于是士兵对小丑的笑声变成观众对马戏团的笑声,那股源源不断的笑声贯穿了马戏团主人对马戏团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是我的事,哈哈哈哈哈哈,马戏团主人通常很富有,那是在美国,这里是瑞典。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求求你让我留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不会娶你,你背叛了我。



    末尾马戏团主人极欲自杀,打开,颤抖着,放下,对着那管子弹 仿佛诉说着对命运女神:“我来到世上后身子上有了厌倦,灰尘,恶心,汗水,假衣领,虱子,贫穷,嘲笑,请求能进你的子宫里,让我睡个好觉行吗?”

    “想得美。”


    其实,这以《小丑之夜》为名却讲述着马戏团主人的生活的影片,
    终了,告诉观众,仍然迁徙,仍然居无定所。
  4.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游走四方的马戏团,回到了七年前到过的一个小镇。当时,马戏团主人艾波特的妻子因为厌倦了四处飘泊的生活,决定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在小镇上留下来,开了个卖烟卷的杂货铺。艾波特带着他的马戏团和发财梦继续在全国巡演。马戏团的小丑也在这个镇上留下了羞辱的回忆,他的妻子和当地的军人一起在河里洗澡,一个小孩把他们的衣服悄悄拿走,为了遮挡衣不避体的妻子,小丑抱着妻子离开,挡住围观的人群,还没走到家就因为体力不支昏倒在地。

        七年之后的今天,当马戏团再回到小镇之时,已濒临破产边缘:表演的熊长期吃不饱,小孩身上长着蚤子,一半的人已没有演出的服装,艾波特连一件象样的衬衣也没有,只能穿着假衣领和假袖口来充门面。马戏团想在到达的当天晚上进行演出,却因为手续没办好受到当地警察的阻挠,扣留了他们的马匹。

        艾波特在马戏团有一个叫安妮的女友,年轻、性感、漂亮,因为艾波特要回去看望妻子和儿子而生气吵闹,她担心艾波特厌倦了自己和这个失败的马戏团而回到妻子的身边,艾波特答应他会回来的。

        艾波特小心、忐忑不安的回到妻子开的小店,看到儿子健康的长大,家里整洁干净,妻子贤淑而能干,匆匆的见一面,还补好了他的破外套(小情人安妮可不会管这些吧)。在那一刻,艾波特很想留下来,他求她的妻子,说他可以把帐篷和马都卖掉,一起照顾儿子,照顾小店;妻子拒绝了,她说:“我曾经真的爱过你,但当你离开的时候,爱马上就消失了。现在,我不要任何人来打扰我的安静和自由,任何人!”

        艾波特离开家里回去的途中看见了从镇上剧院出来,又进了金店的情人安妮。回去后,在他的逼问下,安妮告诉他,为了报复他,她和剧院的演员弗兰斯发生了关系,但不是她情愿的,是演员威逼并用珠宝诱惑她的,结果确发现演员骗了她,给她的项链根本不值钱。
     
        当天晚上他们用借来的戏服进行了表演,观众很多,演出非常成功;而弗兰斯也来到了现场,并在安妮出场的时候大声的羞辱她。艾波特与弗兰斯在场中对抗,并被弗兰斯打败。

         曲终人散,艾波特回到马车屋里,失望加羞愤,使他拿出手枪企图自杀。经过一番挣扎,最终他放弃了,他打开门,以杀死那头熊作为发泄。

         然后,大家继续上路。

         艾波特常挂在嘴边的话:“在美国,马戏团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人群夹道欢迎,人们欢呼,尖叫,我们就象英雄一样。”“马戏团主人是很有钱的,有车,有钻石,当然了,是在美国”。他就是怀着这样的发财梦带着马戏团走遍了瑞典全国,但他的经营却没有成功,而他除了继续走下去,已没有别的退路。

        轻易丢下的妻子已无法回头,年轻漂亮的情人,是自己并不尊重也不愿娶的女人,衰败的生意还得继续,明天的出路在哪里?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长满了虱子。


        PS:女主角也主演了《犹在镜中》,并在《夏夜的微笑》中扮演了一个女佣,演技不错,身材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