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子夜的太阳 Il sole anche di notte(1990)

子夜的太阳 Il sole anche di notte(1990)

又名: 午夜的太阳 / The Sun Also Shines at Night

导演: 保罗·塔维亚尼 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编剧: 保罗·塔维亚尼 托尼诺·格拉

主演: 朱利安·山德斯 夏洛特·甘斯布 马西莫·博内蒂

类型: 剧情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法国 西德

上映日期: 1990-05-15(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112分钟 IMDb: tt0100650 豆瓣评分:7.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一个出身中下阶层的男爵,在他只有8岁的时候,蹲在河边看见前来视察灾荒的国王,一个人远离侍卫,孤零零的站在河水泛滥的岸边。这个男孩感受到了国王的寂寞,他对自己发誓,长大以后要到国王的身边,去帮助他。国王的队伍离开后,小男孩把一块石头放进鞋子里,坚持徒步走回家去。他以这种方式和国王一起受难。以这种方式企图接近那个在他眼里伟大的灵魂。这是君主制下最美丽的一个瞬间。多年以后当小男孩成为男爵,成为国王身边的第一侍卫。他的信仰轻易的被一场肮脏的赐婚击得粉碎。他离开国王,离开世俗的生活,成为一名隐居苦寒之地的教士。他从一种信仰之中跌落,在另一种信仰之中,将一块更大的、更为尖锐的石头放进了朝圣者的鞋子。

演员:



影评:

  1. 子夜的太阳当年也是在CCTV6放的。那些年CCTV6和8我都是死忠粉啊。8台放了一堆英国电视剧和海外原声影院,有很多经典片,6台专门在半夜放一些我迷的要死然后再也找不到的电影。比如,嗯....追忆似水年华,真是要命,在我高考前放。不过好在因为是这个电影,我睡一觉爬起来接着看还能跟上剧情...还有就是这部了。我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在网上试图找子夜的太阳的下载,无果。还是因为豆瓣,给我找到了这个骡子的链接,并且下到了中英字幕,GOSH!Incredible!

    结果这么多年过去,原来美好的印象还在,个人想法和视角已极度WS,观看角度变得非常恶俗,默默默。剧情用我那恶俗的嘴巴一说,就是.............

    纯洁美丽的边缘地区小少年Sergio是一个有恋父情结和虔诚思想的意大利漂亮好孩子,从头到尾就没出现过他爹,只有外公,母亲,姐姐(虽然看介绍着是俄罗斯小说改编的)。他和美丽的花儿结下一个盟约。许诺要永远BALABALA(稍后剧透)是什么呢!?他要终身守卫他觉得“始终孤独的国王”!


    像于连一样,漂亮聪明的小孩都是有野心滴,而有野心的Sergio的目标就是,保卫国王!终于有一天,凭着他出众的牌艺,和他在牌桌上深情款款战战兢兢的诉说,国王被感动袅.........他当上了军官,还被提拔了,还被指定了个很漂亮的贵族小姐。

    纯洁有野心的Sergio不知道,“人生就是一袭....”当然主语可以随意替换,比如,宫廷,贵族啦。他还很不好意思滴向未婚妻坦白,说自己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没想到未婚妻居然被他感动了,说出了实情........国王其实是顺手处理了自己的旧情人给他!

    做人不能太纯情,也不能太愤愤,纯情而愤愤的Sergio被这个惊天大雷吓倒了,梦想破碎了,世界幻灭了,再也没能成为未来马基雅维利式的腹黑,或者基督山伯爵。在意大利,拯救小心肝的方式,是上帝的安慰,amen...一个大好青年去了神学院,把自己奉献给了上帝。

    出色的人到哪里都是出色的,Sergio也一样。他那漂亮的皮囊,他那狗血的俗世生活,都是主教用来献给教区贵族们的一道大餐,连她的前未婚妻都跑来参加他的弥撒,以求获得心理上的安宁。深感自己被主教当成炫耀的黄金长袍的Sergio中二病发作,于是把自己放逐到了荒野,小破屋子里苦修去也。

    在一个风雨之夜,美丽的xx贵族小姐(是不是就是娜塔莎金斯基哇...这堆意大利人美人弄的我脸部辨识能力速降啊),突然兴起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决定去勾引Sergio神父,好赢了打赌。因为Sergio神父的苦修已经有名气了哈,征服这样的神父一定很有成就感(OTZ,原来这个禁忌制服控古今皆然,贵族小姐一定不知道Sergio神父在荒野里的日常工作之一是在身上抓虱子)。风雨之夜,Sergio神父半梦半醒中看见一个美女,还以为是撒旦派来的诱惑(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哇)。

    美女进来后就宽衣解带坐在他床上烤火,还很轻松地说...反正你不会转头看的。

    像古典言情小说一样,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刻啊。

    炉火噼里啪啦的小火星在雨声衬托下那么清晰。贵族小姐脱下自己的长裙,丝绸发出悉悉索索的声音,他甚至能听见她脱下了长袜,用手轻轻擦拭着头发,梳理着。他好像看见了她正在摸着自己光洁细长的小腿.....

    是人就会被诱惑,Sergio神父心中的艳情画面大有演化成N18的可能,他多么希望能够只听见雨声哇...好不容易克制住,结果漂亮姑娘居然悠闲自在毫无顾忌的在他床上睡着了。

    Sergio在床边凝视着美人,美人悠然叹气说:“没有人会知道的。”这,就是邀请!

    这一刻撒旦几乎要战胜上帝了,自尊心超强的神父跑到门口菜板那儿,伸出左手食指..............................悲剧哇!

    醒来的美人吓傻了,Sergio神父剧痛中忍不住啦,直接开口请她走人。深感自己被魔鬼玩了的美女羞愧万分,居然光着脚走了,也不坐马车,这是赎罪吧...

    挺讽刺的,少了一根指头的Sergio被人视作有了神力,他也居然真的让一个哑巴开口说话了。虔诚的人民们纷纷汇聚到他这里,给他的破屋子变成了一个教堂,给死在这里的前任修士修了一个很华丽的墓。郁闷的Sergio神父发现自己居然又没能躲过大家的注视,把惩罚自己以图靠拢上帝的过程又变成了一个工作。他开始想逃了。

    有一天一个商人带着女儿来了,要求治好女儿的眼病。

    其实那女儿是个JP HC 的色女。她晚上来了之后直接用语言和身体(哎,美好的胸部和身材),把Sergio彻底打败了。

    半夜惊醒的Sergio突然发现自己正缠绵的和小姑娘裸身躺在一起,想来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他大惊失色,拎起自己当俗人时的衣服就逃了出去。 跑到一个湖边,想淹死自己(我看完这里才明白当年CCTV似乎把这段剪了,我说我怎么一直疑惑他怎么突然要自杀。很美的两个人哇,口水)。

    求生的欲望又一次战胜了上帝的惩罚。他没死成。

    后来Sergio神父成了一个打临工的乞丐一样的人,没人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

    电影拍的很美,各种意象,美丽的风景。尤其第一幕,我后来在我住的地方的葡萄园喝酒的时候,忍不住想起这部电影,因为葡萄园那个地方的外号就是...德国的小托斯卡纳,虽然我觉得像这里土人的自我吹嘘,但是风景确实很美,让我联想到树下那个虔诚可爱的小男孩。

    Sergio 神父似乎在世俗地位上越来越低,从贵族到神父再到苦修士,这是一个自我放逐的道路。他在逃避俗世的罪恶,希望在上帝那里找到依靠和救赎。但是实际上在荒野呆了那么多年,他的精神并没有获得平静,也并没有真正找到上帝的存在。(虽然在我这个无神论者看来上帝就是来跟他开开玩笑的)

    欲望在关键时刻考验了他三次,第一次他成功了,却付出了一个手指的代价,后二次却失败了。Sergio神父在第一次失败后就和上帝解了约,脱下了象征自己身份的长袍,而是穿着当年军官的衣服仓皇跑路。

    他渴望通过真正的苦修来达成和上帝的约定,蒙神的救赎和恩宠(我是没有这个体验了,个人理解为希望心中能够感到安宁不再唧唧歪歪的不舒服,汗...)

    救赎其实是成功了, 在他回到家乡看到那对他熟悉的老夫妻,当初发下愿望要一起死,终于如愿以偿的时候。从此终于赤条条尘世来去无牵挂了,也再也没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骄傲来指挥他的行动了。
    换句话说,他当济公去了。

    恩,果然是恶俗的评论。

    原谅我吧....我文艺不来,虽然我很感动(抽打,承认自己是来源已久的神父控吧,在罗马HC的两眼放光的人就不要装腔作势了!)

    另外让我无比震惊的是,见鬼的这么好看的Sergio居然是英国人演的.................原来我是无可救药的必须沦陷在英国演员的海洋里了,连JP美男子Kim Rossi Stuart都有一半的英国血统。

  2. 电影里讲到神父在旷野隐修,衣衫粗陋,生活简朴,心却安定和平。看到他憔悴却坚毅的面容,我想这张脸,大概就是耶稣的模样了罢。以前看根据路加福音改编的《耶稣传》,也是这样一张脸。

    在学校图书馆找到过一本画集,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圣经故事画像。俄罗斯画家画的耶稣在旷野,风格和其他国家都不同。书里的注解说,反映当时知识分子没有出路的困境。那幅画里的耶稣,就和电影里的神父神似。

    但是他到底还是个凡俗之人,只是在某些时间点,接近了我们心中那个无暇的圣者。这个时间点,也许是他小时候看着神职人员的队伍经过时跪下来默念“上帝,请带我走”的那天,也许是他为战胜自己情欲而剁掉一截食指的雨夜,也许是混迹在流浪朝圣者中间接受路人施舍的那段时日。

    老农妇对神父说,愿午夜都有太阳照耀着你。但这电影里我看到,信仰不是午夜的太阳,那是八岁那年,暗自放进鞋里的石子,含有某种自我惩罚而又无可奈何的意味。细嫩的脚磨出血,忠诚、虔敬和渴望牺牲的感觉那么强烈,却不知朝向谁,只做给自己看。

    马太福音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是他自己选择了窄门、险路和荆棘王冠。不管结果如何,亲爱的父神,我努力过了。

    至于他为什么当修士,豆瓣的电影简介说“他离开国王,离开世俗的生活,成为一名隐居苦寒之地的教士。他从一种信仰之中跌落,在另一种信仰之中,将一块更大的、更为尖锐的石头放进了朝圣者的鞋子。”概括得很好。而托尔斯泰书里这样写,“他把别人以及从前自己供职时认为非常重要的一切都视为粪土”,“正登上一个新的高度,在那里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他曾羡慕过的芸芸众生。”这是他性格里追求完美、争强好胜的一面;而他内心潜藏的宗教情感,是“这一切把它引向绝望,绝望把他引向上帝,引向在他心中从来没有被破坏过的童年的信仰”。

    至于他当修士以后,做得如何,电影侧重于外化的表现,小说则是大段的心理剖析。倨傲是他一切罪的根源。“倘若你蔑视荣誉是为了上帝,你就会忍受。你身上世俗的傲气还没有消灭。”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而牺牲自己隐修的平静和孤独,做给人看,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他是一盏点亮的灯,他越是感觉到这个,就越感到心中燃烧的上帝的真理之光正在渐渐黯淡和熄灭。”他有怀疑,有肉欲的挣扎,也有外界的干扰。

    马可福音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作为一个努力了却没有成功的人来说,也许这很悲哀,但这个追逐寻找神的道的过程,亦是蒙福的。至于信仰是何物,被造者难以揣度造物主的心思意念,只求有祂的同在。

    小说结尾关于帕申卡的段落,很精彩,电影没有讲这一部分。神父选择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而小时候的玩伴帕申卡,选择了安安分分做一个世俗的人。一个忍受宗教的苦行,一个承受生活的磨砺,是谁离上帝更近呢?他所表现出来的谦卑、纯洁和博爱,是属世的,是刻意为之;而她的坚韧、顺从、舍己和不求回报,已经脱离了自身利益的考量,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似乎这才是属灵的。

    我们的一生可以怎样度过。帕申卡是谢尔盖神父“从前应该做而没有做到的人”。他说,“我从前为人们活着,却以上帝为借口;她活着为了上帝,却以为是为了别人。”人和人千差万别,圣徒也一样。《超脱》里的年轻妓女对男教师说,你有什么资格教训我,你的问题,看起来比我还要多。是的,有的人很容易、很自然地就有美德与喜乐,而有的人付出很多,问题却只增不减。也许帕申卡和谢尔盖神父就分别代表了这两种人。经上说,“耶稣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有的人要经历漫长的挣扎,相信最终会得到安慰。

    小说的结尾,神父隐姓埋名,做“上帝的奴仆”,谦卑而坦然地接受财物,再施舍出去,别无所求。也许这是最自由和最平静的时刻:“世俗之见具有的意义越小,他就越强烈地感受到上帝。”愿做主的工具和器皿,用卑微生命做土壤,去开出祂的花种。

    原谅我还是会躲开那些沉重的反思和关于罪的探讨,我还是会选出轻盈美好的那一部分去记住。电影很美,很舒缓。落花、石子、“希望同时死去”的老两口、笼中的人工鸟儿、苍白的哑巴少年、在田间干农活的情景,都是我觉得电影出彩的部分。影像和文字,各有所长。
  3. 2011

    昨天读了评废名的一段话,大意是说,废名是自成一境界,是隐士,用自己的笔和文字将哲理倾注于人。隐士自成一境界,他孤独,他思考,以无为践行人世,看似远离人世,实则是透过距离自僻疆界,因为他的隐,他的不与人人接触,他的体验是自己,是天空,是星星,是脚下的小草,石头,是四季变换的风雨雷霜,因而,他体验的可以说是整个宇宙。这便是隐士的境界。

    正好,今天看过电影《》(il sole anche di notte),据说这是根据托尔斯泰的小说《谢尔盖神甫》改编(下一步我要收集他的全集)。我个人感觉在意大利导演的镜头之下,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这位神甫对于信仰或真理的追求,而只是他追求“人”的“自然态”的一种心理历程。

    “人”,是多重的人。首先,他是爱自然信自然上帝的人。片首那组小时的镜头,交待的朦朦胧胧,亦是他头脑中的上帝的影像。其次,他是宗教熏陶的人,“上帝”,在他小时候的眼中是十字架,然而,他并不知道,那是不是就代表上帝,尽管如此,他小时便发愿要上帝带走他。后来,他是想为国王效忠的义人。他果然如愿以偿,转了一圈发现,成为国王的义人,却违背了他心底的那个“自然态”的人——或是他心中的上帝。

    “自然态”,亦有双重,一就是大自然,其二便是人的“自然态”——不必靠揣摩、争强好胜才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的状态。

    于是,他一切重来,出家当了修士,做了神甫,在一次弥撒上,与旧爱相遇,却发现自己并不能斩断尘缘,而他从上帝那里找到一个借口,他说自己犯的傲慢的罪。他彻底把自己流放,到了山高僻远的旧堡垒,当起隐士。期间发生了许多许多,就如在一开头所说的隐士那样,他体验到一种“隐士”的境界。他自以为他达到了“圣”,但最后全毁在一个“魔鬼美少女”的手里。他觉得自己背弃了信仰,上帝,和他自己。的确,他真正发现自己与上帝从未接近,甚至他从未信过上帝——在他闻知那两位老乡亲夫妇同时去世,他们曾在他这隐居的神甫的面前祈愿,请他准许他们老两口能同时去——而他们真地几乎在同时去了。两个没文化的乡人,是这样忠诚地信奉着上帝。这一点,让人想起高尔基《童年》里的外公,外婆,他们两个信着不同的上帝,却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忠诚地祈祷着。

    隐士最后死了,跪在两个简陋的土坟丘前面。他的事迹,甚至是创造的奇迹也很快被人忘记。 人于人类或人群间之被轻易忘记,与人在自然面前不留痕迹地消失,有什么不同呢?惟其不同在于,你在人群中,不得不背弃自己的自然态,或是心中的上帝;而于隐居的闲处,虽贫困,却仍能与自己与上帝在一起——没有选择地在一起。隐士,决不留恋尘间的种种人迹善名。只是在人迹无所不至的人间,隐士自己也会迷失,分不清众人的上帝和他自己的上帝。

    所以,真正的隐士是只有少数人达到的一种境界,也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他们。当一个人只与他自己的上帝在一起,他又于别人何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