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罗密欧与朱丽叶 Roméo & Juliette: De la haine à l'amour(2002)

罗密欧与朱丽叶 Roméo & Juliette: De la haine à l'amour(2002)

导演: Redha Gilles Amado

编剧: 威廉·莎士比亚 Gérard Presgurvic

主演: 达米安·萨格 希西莉亚·卡拉 葛里高利·巴奎特

类型: 剧情 爱情 歌舞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02-02-06(法国)

片长: 140分钟 IMDb: tt0410532 豆瓣评分:9.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是声名显赫的两大家族,因为祖先们结下恩怨,两家人将彼此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可是造化弄人,在机缘巧合之下,蒙太古家的小儿子罗密欧(达米安·萨格 Damien Sargue 饰)在一场宴会上偶遇了凯普莱特家的女儿朱丽叶(希西莉亚·卡拉 Cécilia Cara 饰),在不知道彼此身份的情况下,两人双双坠入了爱河,并且在神父的见证之下私定终身。

演员:



影评:

  1. 一、 概述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源于意大利民间,后由莎士比亚进行改写和再创作,成为四百年经久不衰的经典剧目;有多个戏剧、歌剧、音乐剧版本,甚至到上个世纪,还有多个电影版本。
    从创作时段上分,《罗密欧与朱丽叶》属于莎士比亚早期作品,整部剧显得朝气蓬勃,非常乐观、狂放、自由和雄浑磅礴。这时期的莎翁,对世事持更多积极态度,对腐朽的社会风气猛烈抨击——如剧中,蒙家与卡家的世仇:但在思考中,是宽容的,歌颂人性的高贵,爱的美妙,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故在剧中,蒙卡两家最终握手言和。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脱胎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而进一步,把关注点的放在了普通人身上,歌颂爱,批判恨;但尚未发展到莎翁后期,四大悲剧中,对人性深刻剖析的性格悲剧。故而独树一帜,剧中饱含浓烈而真挚的情感,纯粹而且有力,以生死讲爱恨,情感色彩鲜明而且厚重。
    由此看来,《罗密欧与朱丽叶》(Roméo et Juliette)这部法语歌剧,为部分人所诟病的所谓风格过于浮夸,舞台过于绚丽花哨,事实上是非常合乎主题,甚至是这部音乐剧非常优秀的闪光点。而剧中设置的身着白衣,从头到尾始终存在的,神情冷酷又肆意的死神,更是将命运之恶的象征意义推向了顶点,使该剧艺术感十足。
    法语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爱恨缠绵》(Roméo et Juliette:De la haine à l'amour)(以下简称《罗密欧与朱丽叶》(Roméo et Juliette))是法国作曲家 Gérard Presgurvic的作品,改编于莎翁的原剧,并于2001年在 Palais des congrès de Paris首演,收获巨大成功。后于2006年又推出了新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维罗那的孩子》(Roméo et Juliette:Les enfants de Vérone)——2012年到上海演出的,也正是这个版本。
    本文以2001年老版为赏析对象,将主要从舞台美术、舞蹈、以及音乐的角度,对该剧进行赏析。

    二、舞台美术
    布景:一反大部分西方戏剧所追求的实景布局,《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布景是非常抽象,甚至有些后现代的。通过一些移动的水泥柱,抽象地划分空间,比如在《Aimer(爱》这一曲中,在水泥格中,通过白衣舞者和灯光,营造出教堂的神圣感;而《Aimer》的曲风也很类似于教堂的颂歌;使结婚这一段圣洁美好。而总体黑暗冷硬的色调,又暗示着这个故事始终笼罩着死亡的阴影。而且这种立体布景,更多地利用了舞台空间,脱离了平面的束缚,能够同时表现多个场景而不起冲突,并在演员的位置变化中,标志了剧情的发展,或者极大加强升华了情感。并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增强了唱段的感染力。
    而在一些二重唱的曲目中,演唱者站在高处,舞者在舞台平面伴以张力十足、情感充沛的舞蹈,极大丰富了舞台,而不显得凌乱。
    服装:蒙太古家的所有演员着蓝色,而卡普莱特家族的所有演员着红色,神职人员和王子着黑色,而死神着白色。在色调单一冷硬布景的对比之下,身着鲜亮颜色的演员就十分显眼了,舞台上红蓝对峙、纠缠、以及最后和解拥抱等,都是一目了然,更助于表达剧情的。而这二色的选择未尝不应和着副标题中的“爱”、“恨”二字。
    而为死神选择白色,更显得鬼魅飘逸,捉摸不定,也与暗色布景相对比,更为显眼。

    三、舞蹈
    这部剧的舞蹈非常值得一讲。《罗密欧与朱丽叶》虽名为音乐剧,但若是缺少了这些极具张力和感染力的舞蹈,尤其是群舞部分,其精彩程度将会大打折扣。
    开场《Vérone(维罗纳)》中的群舞,非常直观地塑造了一个热闹美丽,但两大家族对立的维罗纳城;而《Les Rois du Monde(世界之王)》中,欢快享乐嬉戏的人群,非常契合歌曲中蒙家少年意气风发,享受生活、藐视一切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舞蹈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强调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情感;而乱中有美的舞台整体,更像是有形形色色人们的自在人间。使得整个段落,视觉、和听觉上都精彩非凡。
    而歌曲《La Haine(恨)》中,两家主母站在高处,而平面上的两对舞者,相互厮打,动作绝望,而合适的翻滚动作,更是加强了仇恨的情绪,感染力非常强。
    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哑侍女的角色,明明作为哑角,在音乐剧中毫无发挥余地,但由于精心编排的动作,使得其在该出剧中,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重要角色。也实在是可以见得编舞的功力。

    四、音乐
    相较于传统音乐剧,该剧加入了很多电子音,尤其是表达欢快情绪的部分,塑造迷离沉醉的愉快气氛,而效果很棒,尤其是卡家舞会两段《Le Bal》使得音乐剧融入了很多的现代元素。对于现代人来说,增强了可看性。
    而其中的经典曲目,如《Les Rois du Monde(世界之王)》、《Le Balcon(阳台)》、《Aimer(爱)》等,词曲皆佳,已经在该剧之外,成为了恒久经典的歌曲。

    五、总结与比较
    相较于其他法国歌剧,如《小王子》、《巴黎圣母院》等,注重唱词和演员个体的表演、舞台稍显枯燥乏味的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爱恨缠绵》精彩丰富的舞蹈,显得感情厚重,色彩浓烈,视听皆精彩;其舞台设计、舞蹈等与唱词的重要性不相上下,甚至其中的舞蹈单独拿出来,也可以编成一处精彩的舞剧。而每次,剧中的死神,随着舞者或者歌者一起起舞时,动作冷酷而缠绵,象征着死亡的围绕,也使舞台丰满;强调命运,也是这出剧中非常优秀的创意和表现手法。
    可以说,这一出音乐剧,是一出,以情感造就的优秀作品。它极大地,将命运、爱、恨等抽象事物、通过舞蹈、角色设置、服装等元素,清楚直观地展现在舞台上的;使观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看到剧情情感色彩的变化,和他们自己随着剧情发展的内心世界的展现。舞台华丽,而情感丰沛,感染力极强。而强烈的色彩对比,也正应和了副标题中的爱、恨二字。
    而每个角色都脱离了平板印象,是丰满立体,爱恨鲜明,也各有个性的。其中演员的表演,也是相当优秀到位。饰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员,当年分别只有18和15岁,而他们精彩到位的表演,真是让人难以相信这一点。
  2. 罗密欧与朱丽叶最近的一个版本在10年,算是比较年轻啦。所以今年在北京场看着热爱的主唱们一个个现身,激动得我哇哇大叫。虽然罗朱换人了,但是奶妈,两个家族的母亲,还有教主都唱的好棒呀。风采不减,但是提拔特有点失望啦,居然破音了!整个人都不好了!然后说回男主女主,虽是新人,但是都是唱将,功底扎实!而且也是很帅呀。16年的天桥版本其实还是发现了挺多改动的痕迹,不知是不是加戏了反而有点冗杂。有好有坏吧。舞美布景很棒!弥补了天桥场地小的不足,我觉得能亲眼看到那些伴舞们疯狂而且卖力得演出,也是一大满足。舞美极致炫酷可能也是我喜欢法国音乐剧的原因之一吧。无论如何,这是一部无论谁都应该去感受一番的经典

    来几张谢幕时候拍的照片

  3. 2019年7月13日,特地跑去深圳看的,在南山文体中心。早两个月就订了票,是在五一节和老爹老娘去厦门看了摇滚校园后,就想着人生还是要及时行乐,趁着现在年轻,现在喜欢,花点时间和金钱,在负担得起的情况下,还是要满足下自己。尤其毕业后跑到了小县城平时也没这种机会,去厦门看剧已是时隔7年了,当时还纠结了很久很久,虽然那剧不怎样,但出趟门还是蛮感慨的。

    买的是680的票,是目前为止我买的最贵的了,上次摇滚校园是最便宜的票。这次选在一楼比中央高半楼的边座,我特别喜欢的位置,因为一竖排都只有一个位,左右没人,不会被人打扰。之所以会买稍高价位的,也是因为网上看了2001版和2010版的后,刚开始还没什么感觉,多看了几遍后,越来越喜欢而不可收拾,从此我最喜欢的音乐剧换了,就是它!可惜的是现在只能看2010版的了,而且是中年大米。要是能看2001版的少年大米和少年朱丽叶那简直是。。。

    坐了四五个小时的动车到的深圳,再坐地铁拖着小行李箱直奔剧院,行李就放在入场口,因为不能带水,又旅途劳累,我怕待会渴就喝饱了进去的。事实证明,渴总比尿急好!上半场简直在尿急中度过,出来解放吧又怕错过了,而忍着又严重影响观感,完全无法轻松地享受!甚至有些地方都没看进去!哎!浪费啊!浪费!

    最最开心的是什么?最最开心的就是在开场前,我坐在边座上看着票,拍着照,看着进场送的卡片时,看到前面的女孩子向我斜前方招收打招呼,我一抬头,哇塞!大米!大米从边座的门里走出来,从我左前方走过来,从我边上过去,他弯着腰,手上牵了个小小的好可爱的外国女孩子,头发卷卷的,穿着小裙子,嘴里还叼着奶嘴一样的东西。我的边座是从前数过来第二个座位,就这么几步路的距离,我和大米还对视了下,我看到他微笑了,他也微笑着,演员真的有着很不一样的气质,那感觉简直超级好!

    这就是开场的开心的事,而中场休息我上完卫生间回来后,坐在座位上,大米竟然又从我身边经过了!这次是扛着小女孩,从我后面往前走,从前面的边门进去了。这么两次近距离接触,简直满足了~

    其实这部剧我最爱的除了2001版的那首歌,那四句话,就是返场的“二十当头”,不知道大米那些演了20年这剧的演员们依旧唱着这首歌时是什么感觉。他们演这么久,会不会烦了,腻了,肯定也是有的,而这首返场是真的让人很感慨,大米已经不再20当头,直到现在依然唱这首歌,是感慨,还是内心依然年轻,还是尴尬?不得而知了。。。而观众们看剧是偶然一次的活动,要么是第一次观剧,要么也是最多刷上几场,依然时看时新,充满了激情和期待,和演员们内心倒是有反差的。

    追喜欢的剧的感觉真的是很好的,在这不尴不尬的年纪,尤其对每年体检报告都要增加点异常项目的人来说,存好该存的钱,花点让自己开心的钱,人生么,不能只有例行公事的吃喝拉撒。

  4. 罗朱的爱情十分纯粹。没有占有、欺骗和背叛,有的只是一见倾心、一唱定情、一生许诺、一世守护。有人说罗朱爱得太迅速太草率,有人反驳说“爱情可以很简单,人们非要把它复杂化。十几岁的孩子,就应该爱得轰轰烈烈”。定情太快,但真情不减。有诺言,有行动,敢托付终生,敢违抗世俗,甚至愿意付出生命去守护彼此之间的爱情,哪里草率了?这恰恰是罗朱这个故事多年打动读者的原因所在。

    明明两情相悦,爱而不得体现在哪里?这里更多的阻挠来自于外界:既来自于两大家族的仇恨阻碍两个年轻人在一起,又来自于罗密欧年少反叛冲动犯错被流亡,甚至还来自于送信滞延消息不畅偶然事件带来的误会导致了两人的殉情。我在看剧时常常会做一些假设,假如送信及时,罗密欧知道朱丽叶是假死,两人逃出维罗纳,是否会是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结局?但正是殉情的悲剧,更显爱情的伟大;正是年轻人对爱的执着,让老一辈放下了对恨的执着。罗朱两家人最后唱出“审判我们吧,责怪我们吧,让他们上天堂,让我们下地狱”时,竟然成为了全剧最让我感动落泪的地方。

    《世界之王》唱尽年轻人的狂妄不羁、放纵傲然,新写的《二十当头》更添了几分洒脱。二十当头,一腔愤慨。誓不效法,父辈主宰。二十当头,冲杀打斗。只信美梦,渴望期待。罗朱短暂热烈,飞蛾扑火,体现了西方与东方很大不同的人生观和爱情价值观。与梁祝的温婉绵长、细腻动人不同,但对爱情的坚实忠诚却是没有国界之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