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倾城之恋 傾城之戀(1984)

倾城之恋 傾城之戀(1984)

又名: Love in a Fallen City

导演: 许鞍华

编剧: 张爱玲 蓬草

主演: 周润发 缪骞人 焦姣 钟景辉 金燕玲

类型: 剧情 爱情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1984-08-02(中国香港)

片长: 93分钟 IMDb: tt0087959 豆瓣评分:6.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其实《倾城之恋》(许鞍华,1984)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糟。改编的人叫“蓬草”,不知是谁的化名,很规矩,有名的台词都用上了,一句不差。只是那样做作的句子,写在小说里还好,真的从嘴巴里说出来,不知道有多腻心。谁那样说话,早一个耳刮子上去了:“会不会说人话?!”

    这大概就是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总失败的原因。《半生缘》因为是情节路线,说的话比较正常,所以就成功了。

    发哥相貌堂堂,白流苏第二次去香港,他撑了伞在码头等,一条褐色围巾搭在脖子上——许文强那种围法。还有半透明的薄纱衬衫,透出里面的白汗衫,下面是白色西装裤,不晓得多潇洒英俊,换了谁都要贴上去的——来来来,倒贴老娘也愿意。可惜坏也坏在这里,他是一个花花公子,有身家的,不是拆白党小白脸。发哥穿西装打领结总让我想起许文强,说到底还是出身不高的,所以特别精心装饰,不像真的有钱人,会有一种漫不经心的随意。

    缪骞人当年为什么会是港姐大热?她生得像个小寡妇,尤其是剪了个鸭屁股头,又穿那种松身的,颜色暗沉的旗袍,像守了寡的小学女教师。最可怕是小腿奇粗,穿了旗袍也看出身长腿短,整个人好像一直坐着。白流苏是百分百中国女人,也许她的体型也是她获得这个角色的原因之一?

    她像那种做人家的家庭主妇,所以我觉得她成为范柳原情妇后的表现比之前好许多。最喜欢她在苹果绿的樯上打手印那段,书里就那样鲜明地打了上去,但电影里她先用指尖碰了两下,搓一搓,很有家常感。

    有一幕也是她做了情妇以后,摘了红花要别到柳原西装纽扣上,像做戏一样,细细的缠绵和快乐,也做作。反而刚开头她受了气,和着四哥的胡琴对着镜子比手势那段,一点没有做戏的样子,僵硬。电影开头也是做戏,居然是《惊梦》,不晓得为何选了这段,因为都是先肉体后精神的恋爱?说起来柳梦梅真是我最讨厌的小生,看《硬拷》那折,他那种小人得志的猖狂嘴脸,我是杜丽娘宁愿钻回坟墓里的。

    拍浅水湾饭店的英国人那些,是书里没有的,倒是拍得很好。殖民久了,自然对帝国主义的嘴脸认识较多。女人们站成一排跳舞唱歌那段,是加得很好的部分。不知为什么,叫我想起《鸿鸾禧》那篇和亦舒的小说,前者我也不知所以,后者想来是因为亦舒的人也爱听收音机里的英文老歌,《绿袖子》一类。

    书里的徐太太是个胖子,电影里是马海伦演的,真神奇,她现在还常常在TVB电视剧里演些太太之类,居然几乎无甚变化。书里那段“精神恋爱”和“肉体恋爱”的话,这里是徐先生和徐太太一边跳舞(似乎是恰恰)一边说出来的,像徐太太这样的主妇居然说出这么洋派的话真是不可思议,不过看他们夫妻跳得那么兴兴头,倒是觉得原来这一对才是书中隐藏的恩爱夫妻。
  2. 这世界上有种男人,他们不承诺、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被称为“四不男人”。这种男人在影视剧里可以找到范本。

    一个是《倾城之恋》里的范柳原。范柳原是个华裔商人,时年三十三岁,父母双亡;女主角白流苏是个上海日渐败落的大家闺秀,包办婚姻嫁了个浪荡子,得了肺痨死了,她回娘家住,寄人篱下。人家介绍范柳原跟白流苏的表妹认识,后来范柳原喜欢上白流苏。在众多他身边的女人当中,白流苏是最特别的一个,一个纯粹的中国女性,美丽、聪明、浪漫,她深深地吸引了范柳原。在香港,范柳原不断从言语上挑逗白流苏,他的似问非问,白流苏的似答非答,将两人的关系保持在一个若即若离的状态。

    他使她吃醋,用的是激将法,逼着她自动的投到他的怀里去。很明显的,他要她,可是他不愿意娶她。晚上,他通过电话筒跟她探讨(或者只是灌输罢了)“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恼得流苏一口气说“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著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

    范柳原爱白流苏,但是他不愿意和她结婚,是怕束缚,是不想被婚姻拴住,他处处地方希图脱卸责任——以后她若是被抛弃了,她绝对没有谁可抱怨。

    一个是美国电视剧《欲望城市》里的大人物——Mr Big,四大女主角之一凯莉的老相好,英俊潇洒,有钱有地位。两人自街头邂逅开始一直纠缠不清,暧昧不明:

    他邀请凯莉来自己家过夜却从不去凯莉家;
    他把凯莉故意拉在自己家的生活用品原封不动地归还;
    他不把凯莉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对凯莉出现在自己和母亲面前非常不快;
    他对凯莉的身世不感兴趣,甚至很少问及她的家庭情况,也不问凯莉的生日,即使问了也会忘记;
    他们不乏亲密的时刻,但从不对凯莉说“我爱你”;
    他从来不会畅想两人的未来,乐得和凯莉一起共渡缠绵之夜,却从不说打算娶凯莉
    ……

    这一切尤其是最后一条让凯莉非常伤心,她认为两人之间缺少承诺,缺少稳定,而这些恰恰是大人物不关心不在意甚至是不需要的。

    要你,却不打算娶你,正是这类男人的通病,无论中国的范柳原还是外国的大人物。城市中,这类男人正在崛起,甚至有呈几何增长趋势。

    他们往往正值黄金年龄段,自身条件优越,具有大多数女人需要的物质储备,又不缺乏风流倜傥浪漫幽默,就如范柳原说过的“我爱玩,我有这个钱,有这个时间”;他们很满足于现状,暧昧的男女朋友关系让他们觉得放心,可控制,再有就是男人最需要的自由——“不想被婚姻栓住”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道理。

    与此同时,女人则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因为年龄的关系,一转眼就憔悴了。无论是白流苏还是凯莉,她们对婚姻的索求已经近于穷形极相,乃至于蛮横无理。在她们(尤其在白流苏身上体现的更是明显)看来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凯莉也是因为没有婚姻而无法确定与大人物之间爱情的真实度。

    而一个对爱情和婚姻还有些追求的男人,就不能不退而谨慎对待。于是不承诺、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在父辈那里被看作异类的男人,如今却堂而皇之出没于各种高档写字楼与商务会所。作为一个白领女单身,若是遇到四不男人的高危人群,纠缠还是放弃,即使高贵的白流苏或者理性的凯莉,都不能控制地陷入了困境。

    当然,一定有人会问:后来不都是大团圆吗?至少白流苏和范柳原确实是结婚了。没错,《欲望城市》第六季里,凯莉和大人物据说也确定了关系。而这里往往相关联着诸多社会因素。

    《倾城之恋》里大时代的背景使得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著,跟著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战争不可理喻地成全了白流苏。就如张爱玲自己写道:“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人往往就是这样,一旦被命运抛到生死灾难的边缘,平实的生活就可能成为首选,这可能是对他们在乱世结婚的最好解释。

    《欲望城市》里大人物在第三季里没有预兆地结婚了,对象不是凯莉。对此无数人开始揣测。大人物是非婚主义者的论调被打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结婚的对象不是凯莉可能就因为大人物和凯莉之间的说不清道不明,互为知己却更胜知己的关系,当大人物渐渐明白并且懂得凯莉后,他毫不犹豫地离婚并且回到了凯莉身边,但仍不是婚姻。
  3.     有句话要讲明,泚笔这几个月,终未敢对许鞍华的《倾城之恋》发謦咳之微。一九八四年许氏身处最颠峰却要来拍这样的一部片子,太过招风。兴许在许鞍华心中张爱铃始终占着极为重要的部分,抑或出道时扛着新浪潮的大旗,多少武妆压过红妆,现时善体己意,要做回本色了。可终究隔座看星沉大海,有阔大的情愫要发却顿然口齿不清,头蓄乱麻。

        胡金铨、许鞍华、关锦鹏、叶锦鸿有某种或明或暗的师承关系。从胡金铨的古朴刚剑到许鞍华厚重深刻的人文耽恋,又至关锦鹏柔笔素手的委婉细腻,到后来叶锦鸿浅浪式的罗曼蒂克趣味,纯武侠经历薪火相传竟至纯爱电影,细探其中因由关联虽然难免牵强附会,但师承渊源成就几代名导演却是落花流水,缘到自在。许鞍华拍旧爱故事也尽情尽理,在她半自传电影《客途秋恨》中早已有了女子的诸多不易与隐忍。

        插说些题外话,亦是脱不了大背景。我看过一部令我十分喜欢的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带狗的女人》,来自契诃夫的短篇。影片的标准长度刚好适合短篇小说或是戏剧。但不适合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的本质特征就是铺张,要拍好一部长篇,要求电影本身不是长一点,而是极端的长,长到打破电影常规的程度。当斯特劳亨将诺里斯的长篇《麦克提格》改编成电影《贪婪》失败之时,他定有此念。而《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可谓是宾斯法德版本的《贪婪》,虽皇皇巨制十五小时二十一分钟,却算得上是义无返顾的成功。按照这样的尺寸标比,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也就不是九十分钟可以打发的问题,大抵需要两个半小时方显情味澶湉。由此向下递减,每删一寸,便耗去原著的一分韵道,损至九十分钟,就是短檐危壁,无所归止了。

        还是回到本本主义,电影的序幕是于昆曲《牡丹亭》“惊梦”一出拉开,虽掐掉原唱,却可以想得出柳梦梅那句:“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淹通书史,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就此死亦可以生的古典轰烈,便衬着白流苏去荒走爱情。许鞍华是动足脑筋的,也颇有气味。随后缪骞人把白流苏演坏了,第一个近景别是白六小姐扎针绣鞋面,一个遗世独立,满腹仇怨的女人,用张爱玲自己的话讲是“浮世的悲哀”。若单就哀苦这点上看缪骞人把握还算得当,偏就是哀而不低的上海女子的乖张毒词这最有味道的成分出不来,所以想从白流苏身上入戏,就此可告以段落。范柳原的出场并未有镜头上的伏笔,印象中应该在面朝浅水湾的香港饭店阳台上,却被许鞍华放在入住登记处,显得过分稀松。周润发一袭姜黄色风衣,一句“别等我,我可说不准”,初露小马哥的庯峭。苏青讲:“柳原的个性有些好似《飘》里的白瑞德,这类男人也可以说是‘坏的’,但是他们真正谈起恋爱来,却能给女人以‘美妙的刺激’。”在最顽固的香港饭店跳舞场,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寻求一次美妙的刺激,一件冒险的爱情故事。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这是小说结尾处最精彩的处理,在电影里几乎不能这样说出来,因为整个的这段纠结情感的合托,是于长长的颠沛与无可奈何的抉择中磕出的大块淤血,结冻半个世纪,还是没能化得开。许鞍华将一个长镜头充斥横竖尸首,残血涔涔,一布惨白的字幕,草草的收了场,缪骞人笑吟吟将挂笼式的蚊烟香盘踢向一边,算交代过去。面对如此场景,惟有淡言一声: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不是如此。

        许鞍华的“倾城之恋“算是结束了,也可以说尚未完,这点大家都明白。
  4. 是的,只有疯子和偏执狂才能成功,那些散落于世的凡人们,似是无根的浮萍,人生,抑或是爱情全然没有掌握,随波逐流。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只有低头,缄默不语,在暗夜里,或因失去而哀叹,或因得到而呜咽,没有厅前看花开花落的坦然,只是对一切不安的隐忍。努力未必得到,得到又未必想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眼波流转间传达着她的情意,怕失去所以不敢全然投入,但他竟也是这样。女人,女人的出路又有什么呢,莫不真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有限的躯体总容纳着我们无法窥解的思想。本是妹妹的相亲,男方却看中了她,一曲舞终了却难忘他的气息。看似随意的安排,再重逢了,已是异地。没有了深闺大院的逼仄,颜色也亮了。他说,你知不知道你很喜欢低头,你有很多小动作都散发着浪漫的气息,她笑了,低着头,不露齿,少妇却似少女。

    或在灯红酒绿里探寻对方的气息,或在乡间小路里漫步,嘻笑打闹,自然还少不了看戏,别人的剧本看自己的故事。他深夜给她电话,劈头就是一句,“我爱你”,便挂了。她还怔怔间,他又来电话,“我忘了问你,你爱不爱我”。

    只是浮萍终是浮萍,彼此试探却终不肯全然投入,不能确定的将来侵蚀着眼前短暂的温馨,他其实是不想结婚的,或许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原因,并且他还打算离开。而她,尽管厌恶着深闺大院里的压抑,渴望自己的幸福,但却并不是反封建礼教的斗士,女人嘛,当然更想婚姻的保障。于是终于不再忍受他的忽冷忽热,背离他的理所当然,返回上海,繁华的总是光影,落寞的都是孤心。但又怎能忘了他呢,只是薄薄的信纸却已让她归心似箭。幻想里,他早已在雨中举伞守候在码头,现实里,雨有了,却是她拎着大箱子等待着他,或者并不是他不在乎,只是没有她细腻罢了。

    日本人来了,他终究不能离开了,患难与共里,一次次历劫后的拥抱,在最危险的日子里以体温互相温暖着对方。她看着他认真的打扫房间,痴痴的笑了,早已不需要海誓山盟,爱情在细琐间滋长。他跟人说,“我们结婚了,这是我太太。”她幸福的哭了。香港不是因为他们而倾覆,但他们却因香港的倾覆而终成眷属。

    2007年4月6日星期五 广东清远

    影片资料:
    导演:许鞍华。
    原著:张爱玲。
    主演:周润发、缪赛人。
    年代:1984。
    片长:94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