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的布景师是包天鸣先生。不知道他在哪儿找到的参考资料,把“河街”的布景设计在宽五十尺,长一百尺的摄影棚里,搭得还真惟肖惟妙,加上背景放映机配合着放出在长洲拍来的港口外景,看着跟实地拍的一样。片子拍出来告诉你在摄影棚里拍的你都会不相信。
老实讲在香港还真找不到沈从文先生所描写的白河,因为除了几条清澈见底的山水之外,其他的都是海水,更找不到《边城》里前川的碧溪岨。
所以在《翠翠》开拍之前,制片尔光带着我们去青山、粉岭、元朗、南生围,满世界游山玩水找外景,东奔西跑了四五天,看来看去也没有一处合适的。于是,最后姜南提议过海到香港仔看一看。我们搭了豪华的大巴士,由佐敦道过海,一直开到香港仔最里边,好容易才翻山越岭地找到了一个地方。当然说不上合适,也只是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而已。因为一样没有川流不息的河水,只是香港仔的最里边,海岸线刚巧曲折拢成凹字形,缺口处有四十多尺,前有高岗,后有小山,虽非崇山峻岭,也无茂林修竹,不过倒有几棵小树,竹不修长,也倒短粗,总算聊胜于无。因为翠翠是老船夫看见家门的翠竹而命名的,一根儿没有总不像话。
老严前后左右地看了半天之后:“行了!翠翠的家就搭在这儿吧,这地方和原来描写的劲儿差不多了。”姜南随着附和了一句:“对,虽不近亦不远矣!”我也不能太扫兴,马上表示赞成:“可不,不算太远,也就是香港到湘西的路程!”
第二天,把布景师包天鸣先生和美术曹年龙都请到现场。老严把要求说了一下。我提议翠翠家后面的白塔很重要,一定要在外景真的搭出来,而且要真砖真木、真材实料,不能用布景板。因为剧终之前,白塔要在风雨中被雷震塌了的。
“异想天开,搭真塔!那要多少钱哪?等将来你做老板再谈吧。”然后回头向包天鸣吩咐了几句:“搭内景的时候,在布景前搭个模型就成了。”一切依导演的既定计划行事。
因为戏要开拍了,所有的演员都定好了,可是戏里有一条黄狗还没找到。那条黄狗在原著里虽是畜生,却很有人情味儿,(李翰祥描述黄狗的情节)严二爷一听,朝我直点手指来:“你可真行,我教人演戏还头疼呢?谁去教狗?你以为咱们拍大马戏团哪?别找麻烦,再说李隽青的歌词上也没有黄狗,喏:‘热烘烘的太阳往上爬,往上爬,爬上了,爬进我的家,我的家里人两个呀,爷爷爱我,我爱他呀!’那只黄狗,不要不要。取消!”
得,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于是,宣传上扬言的“永华文艺巨铸”,就如此这般地铸了起来!
(狗子这段应该放在演员篇,但是这样就把原文拆得太散了,保留在这一部分)
严峻版本的翠翠电影更富有生活活力,里面的人物更充满了草根气息,台词口语化,氛围轻松,人际相处更融合自然。 凌子风版本的翠翠电影与原著更接近:冷色调、忧伤、抑郁、难懂,适合有较高文学和电影素养的人看,或者反复揣摩看过多次原著的。 青山绿水的背景,冷色调的整体效果,透着冷清,仿佛看了开头,就知道是一个悲剧。 台词惜字如金,好像知道自己是文学的经典形象,不肯多说一句。 表演克制、压抑,烦恼郁结于心的。把矛盾处理得若隐若现,也更觉得悲凉。有话说不透,观之无限惆怅。 严峻版本的就能够体谅观众,让观众的情绪随着影片忽喜忽悲,但都是痛快淋漓的释放: 1 情节上更加自然流畅,表现形式更加人性化。 比如结尾处,翠翠听说老二离开就跑下船去追,踏过高高低低的山路,立在大江大河的岸边,远眺,包括镜头最后停住,就是好像望夫崖的背景一样。 那种急切的心情、离别的不舍、焦急的寻找、苦苦的等待,情绪一层层释放、递进,与观众的心情吻合。 观众看完之后不压抑,情绪也随之释放。 2 充分体现了视觉艺术的魅力,不像文字,要揣摩很久,发挥想象力才能得到。 像翠翠与老二见面,老二善歌,用湘西民歌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既符合环境设定,又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同时把情节向前推进一大步,不必让观众费力的去揣测某个眼神到底到达了什么的深度。 3 矛盾在时空上更加集中了。 这边长顺家刚知老大的死讯,另一边爷爷拼死也要为翠翠争取幸福。老二做为唯一的知情人却不能阻止矛盾的集中爆发。 当长顺知道翠翠的爱情,当爷爷知道老大的死讯。人文的矛盾集中爆发了,灾难瞬间开始: 暴雨交加夜,醉酒的爷爷跌跌撞撞、滑到又爬起、回到了家中,闪电雷鸣,山洪爆发,塔也倒了,船也冲跑了。 爷爷带着巨大的遗憾去世了。 4 情感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明确,误会都得到了澄清: 翠翠和老二的心意能够明确表达,甜蜜过、误会过,只是最后哥哥的死使老二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兄弟的愧疚之情使他不能再面对爱情,无法再跟翠翠在一起。 而凌子风版本的电影和原著,关于爱情言之不详,不知道这个爱情怎么发生的,怎么发展的,还没有甜过,就只剩下矛盾了,只剩下人生的愁苦了。 而且让善良的爷爷背负了很多的误会和恨。 最后一次唠叨一下,不能承受之重: 有碾房陪嫁的姑娘,同样失去了爱情,在剧中被遗忘。 老大因为失去生命,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轨迹:老二远走他方,翠翠孤苦伶仃,爷爷抱憾去世,长顺家孤老终身。 文学作品创作的需要,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才能创造出震撼人心的悲剧。 希望生活不要有老大这样的,凡事看开点,生命最珍贵,艰难的时候坚持到峰回路转,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景。 林黛真美,自杀真是太可惜了
翠翠 (1953) 导演: 严俊 主演: 林黛 / 严俊 / 鲍方 / 王元龙 。。 今天在b站的专门上传国产老电影的一粒蟹子分享了香港早期著名的国语片《翠翠》,这部电影改编自沈从文的《边城》,永华电影公司制作,由严俊指导,也是四届亚洲影后林黛的成名作。 本片是香港评为中国电影百佳之一,制片永华电影公司是香港早期以拍摄优质国语片而留名影史,老板李祖永当年为争国产片光荣,一意孤行,不惜倾家荡产,在香港早期国语片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本片是严俊导演,严俊是民国至香港早期的大明星和导演,因为早期的影像资源能看到并不多,他的履历中最耀眼的大概是他后来娶了李丽华,后期转到邵氏导演拍摄过《花田错》和《万古流芳》是能看到最多的影像在豆瓣上也有着不错的评价。本片严俊除了导演还出演了两个主要角色,翠翠的爷爷和傩送,展现了一流的演技。本片的副导演李翰祥和姜南后来也成为香港电影重要人才,也有说法认为李翰祥是本片真正的编导。 这部影片在制作各方面来说都有着很高的水准,自然流畅,生动优美,赏心悦目,中间的赛龙舟的场面也是气势磅礴,林黛的婀娜俏皮,严俊出演的老年和青年的样子都恰如其分,非常可惜的是这个资源的画质非常模糊,大大削弱了观感,不过这可能是唯一能看到的影像了,修复的话又是有生之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