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少年不戴花(2007)

少年不戴花(2007)

又名: 花を挂けない少年 / it seems to rain

导演: 蔡辰书

编剧: 蔡辰书

主演: 张乃元 钟智文 郭婷吟

类型: 剧情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 2007

片长: 37分钟 豆瓣评分:7.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黄士宽(张乃元 饰)有着一头天生的自然卷发,却总被人误认为是烫发所致。为此,他每天都要用离子夹将头发拉直才肯去学校。对于这费心隐藏的自然卷曲,宽总是小心翼翼的,深怕被谁知道了这个秘密。刚转学来班上的陈诚(钟智文 饰)在一个潮湿的下午不经意的揭开了这个因为梅雨天而突破而出的秘密。宽极力的扯开话题否认,他的过激反应让诚对他产生高度的好奇心,诚也因此走进宽拼命想拉直的世界。在宽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一个人可以像诚一样,这么无畏无惧的带着他做各种出格的事情。但诚的加入,也让与宽青梅竹马的容(郭婷吟 饰)备感威胁。而容渐渐也发现诚所带来的这份威胁,已经不是对针对她自己,而是揪起宽与内心积埋已久的魔鬼,展开一场无止尽、自我催眠的矛盾游戏。

影评:

  1.     我最害怕同性恋的一次是有人告诉我我单恋了四年的大学同学取向有问题。在此之前我甚至觉得同性之爱是最纯净的,在此之后我很长时间内不愿听有关取向的一切问题。

         在知道《断臂山》的内容之前,我非常喜欢李安的那一句“每个人心中都有座断背山,有的人想回去,但有的人永远都回不去了”。我觉得他在传达一种纯粹,一种对爱本身的追求。我承认我非常非常的柏拉图,所以对爱的理解有一点点的偏激。

        电影公映之后,同性恋忽然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雄踞着各类媒体的版面。那个时候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抱着好奇和尊重的态度。然而随着话题讨论的越来越广泛,我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我知道了同性在一起的时候也可以是为了慰藉,也保留着我所摒弃的异性恋的弊端。那时候我开始迷茫和不置可否。

        在某个惊人的消息以后,我开始回避一切取向问题。在朋友们以此为笑点取乐的时候,我会板着脸把气氛瞬间冷掉,甚至打断对话开始一个新的话题,这成了我的内伤。

        也是在这个消息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他的一切,包括他写的文章。他有令我嫉妒的文笔,而他动人的文字之后,住着他惊人的思念和向往。我知道他是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他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非常完美,但事实上他是提防甚至排斥着旁人的,然而是什么样的男生激发着他内心像女人样细腻的情感?我很困惑,非常困惑。

        我在想是不是只因为男女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所以只有同性的交流才能够深入内里,润物无声?如果这样是不是世人就本该男归男,女归女?我不太明白。

        在看过这个电影以后我开始有了新的理解,有很多事情是一种可能,既然只是可能,就不该做价值的判断。

        我的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改给自己找一个出口。就像我所迷惑的一切,我想我用尽下半生也不可能找到答案,但是我的人生不会因为一个旋而未解的问题就停下脚步。

        有很多的问题是真的不要答案的。就像没必要纠结于我的他是不是真的取向有问题?我为什么不能让他倾心?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最美好的时光里曾经全心全意的爱过他。

        不是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仅限于是或否,如果可以,请选择第三种答案。
  2. 「誰說只要不斷去相信,就能得到想要的,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像把自然捲拉直一樣簡單,也許,就不會這麼痛苦了。」

     一个从自然卷出发的故事到底怎么说得这么青春。直到看完才理解,卷发到直发再到卷发其实只是隐喻的主角黄士宽内心对于自我的认识逃避到面对的过程。

    影片从一开始说的是有自然卷的男孩黄士宽一直着力逃避和隐瞒自己自然卷的事实,总是用离子夹将头发拉直,但是每当遇到下雨,他的头发就会翘起来,而影片中的每次下雨他都和同学好友陈诚在一起,雨一直是压抑是束缚的姿态,也算是情绪发展的分隔符。

    第一次下雨是开场。 陈问黄是否和女孩是男女朋友关系时黄的回答是急于否定而女孩则说“是”。

    经过情节的推动和发展,第二次下雨,是陈诚带他去买A片,在A片试看的时候黄看的是男人陈看的是女人,陈说:“有谁在看男的,又不是GAY。”这是一直小心翼翼的黄第一次在陈面前露出gay的倾向,但他迅而敏感的解释或者说是掩饰。

    在A片放映室里陈对黄暧昧的举动让黄内心充满了纠结和落寞。此时,黄对于内心真实的另一个即想施放却又矛盾。突然,一睁开眼,雪下。

    第三次不是下雨却比雨来得更凶残,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黄拿着花园浇水的水管对着自己冲撒。拉直的自然卷一遇到水就会表现出真实面目,即便他戴着兔先生的面具,这可以看作黄内心极度煎熬的一次表现,那是一种种呼之预出,却又无处爆发的矛盾与情绪的拥堵。在黄第二次梦见那片草原和那只充满隐喻意义的兔子之后(事实上每一次的梦境都是对黄的内心刻画),在黄谴走女孩后,在听完陈的电话留言后,无处施发的情绪硬哽终于促使他做出疯狂的决——剪掉头发。

    最后黄终于明白自己的研究课题。

    我也明白了,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少年卷的故事。

    少年卷,也就是,少年症结。

     

     

    起初在看前传的时候其实内心还是有在怀疑是不是会学生气。可是看完全片后,我脑中开始放空。片末尾是女孩报着花,朝画左方向看了一眼,抿了一下嘴。没有台词,却意味深长。

    影片的多出道具的安排以及细节的表现的确体现了导演的用心。想起我们的片子,不得不回想虽然这些叙事原理我们早就通晓烂熟,可是真正拍片子用好了的,却极少。我很好奇台湾是怎么学导演的,那种三十多分钟慢慢说一个故事却不显冗长的能力是理论来的还是感受来的。

    影片的构图相当漂亮,运动镜头便少却也每次恰到好处。就像内心独白过多一样,美丽的静止的镜头也是本片的风格和特色,不过个人认为前半部内心还是有点多。

    不管怎样这都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好短片。内地暂时还看不到,但是让我帮忙宣传一下:

    2008年11月20日开始为期3天,香港国际L&G电影节(好像导演有说是同志电影节?)会展播此部影片。

    然后,一直在劝说期望他们能合作在内地发正版DVD,貌似还在讨论考虑中。(普的内心独白:“这还有啥好考虑的阿?!!!!!!!!!快答应吧~~~~~大家都想看阿~”)

    至于为什么一直网络上没有在线视频版,我上一篇博客《难道我让MSN被GFW了?为《少年不戴花》团队感动。》就有介绍的说,实在很感动也实在不容易,如果是我买了正版DVD也坚决不会在网络发布盗版下载和在线视频的!!!!

    P.S.有关少年的更多图片我有发 《少年,不戴花{3pic,1video,3download}》
  3.   看了很多这类素材的电影.阿wing曾告诉我,同性之间的恋爱不过是孤独的人对同性占有衍生出来的一种安慰,同性的爱带有某种特定的安全感.彼此之间不需要去探索,只是了解.身体某处有着同样的特性.同性或是异性的爱,他们只有一个身份.爱人.他们是爱着彼此的.不需要世俗去扭曲这种爱.自己认为同性的爱往往更为纯粹.它不带有特定的目的,需要在特定的时间与某个人发生关系或是恋情.这份简单的美好担负着巨大的挑战.世俗的眼光,带着厌恶和不苟同.强硬地毁掉,还为此得意洋洋.得不到认可.这是同性爱的现实.这样,对于同性爱.幸福就好.俩个人之间的爱没有别人可以插手的余地.
  4.  善感的少年,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把那些细枝末节在心里放大,然后那些细节被凝固成符号,散落在时间点连接而成的长轴上。等我们走完半程或者全程,回头再看的时候,会发现那些被我们定义的符号,其实是我们所走的道路所必经的各个站点罢了。
      而再往向前方,其实我们又站在了起点上。

      昨晚看完了这部期待值甚高的短片,临睡前和今晨都不断琢磨着,然后得出了上面这段姑且可以称作总结的东西。自然卷,香烟,A片,耳机,兔子面具,衬衫和领带,蒿草,风筝,单车,最终还是戴在胸前的红花。都是属于少年的符号。

      黄士宽的独白说,有些东西是注定的,不是说变就变的,就像他的自然卷,永远都拉不直。只要确实是善感的,可以感觉到我们一路上都在踉跄地逃避什么,想让自己成为什么样子,而不是现在的样子。想改变似乎永远改变不了的东西,千方百计地去遮掩、修饰,甚至最终不惜毁灭。这些不是什么极端或者异类的东西,就像是一个一个途径的站点牌,初次踏上行程的少年,没有看导游手册,没有熟读地图,不会知道这些都只是必经过的风景。
      所以,那些符号最终链接成了一个∞,在我们回首或者沉湎来路的时候,看得更加清楚,同时也知道了,我们耿耿于怀的无常,其实是要如此无限地延伸下去的。

      当少年们再次走到∞的中点,在来路,也是去路,终于能够坦然。懂得了一些东西,学会去接受下来,其实就是最大的改变。在胸前戴上花朵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的心,真正从青春里毕业。

      以上是反复地思索以后,我对于这部热门短片的理解。也许依旧有失偏颇,但应该是我所见的《少年不戴花》赋予我的意义。

      早前就开始关注这部短片,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骨子里对如此青春的戏码依然有无比的热忱。从各种途径去了解了影片的幕后制作。因为年纪相仿,实在是有些崇拜幕后主创的勇气与胆识,当然还有相当的技术水平。
      了解到这部片子的经费大约是五十万新台币左右,折合成人民币也有十几万。而这些费用都是团队成员自费分担的,不论打工赚来的血汗钱,或者向家里申请,足是这一点,我就想给这部片子打五颗星。
      我觉得这是值得学习的。

      而这一部《少年不戴花》,也算是主创团队们鲜艳的一个符号,让他们从青春里鲜艳地毕业了。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