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导过《今生情未了》《生活琐事》的导演克劳德・苏提,于1980年拍了这部《浪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经典范例。如此说,或许有点俗气,但着实是一慑人心魄的片子。一个曾贩毒的年轻人,从牢里出来后,回到父亲那里。
无言与隐伤,在父子间引发激烈的冲突,因为他坐牢,母亲离他而去,父亲孤苦度日。起初混沌的他,依然方向不明。在打工的种种遭遇中,他似乎理解了父亲,也似乎看清了自已的顽劣。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已的感情,尽管依然是那样的相似与可笑,但生命总会有美好的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出演男主角的帕特里克·迪瓦尔的自杀悲剧,也因为这部电影格外让人伤感。可以说,他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法国影坛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可谓影坛的新锐力量,然天妒英才,令人叹惋。
因为法国与北非殖民地关系,北非后裔不少在法国生活,这在相关电影中,看得出很多微妙与异样的情趣,从《野芦苇》到这部《躲闪》(2004),都体现了北非与法国的深厚渊源,由突尼斯裔阿布戴·柯西胥执导,叙述北非移民后裔在巴黎郊区的生活。
一个15岁男孩追求一个白人靓妹,在“爱情与偶然的游戏”中渐渐展开,身边的同学与朋友,卷入其中,是非与表白交融。警察用非人手段盘问他们的一段,采用纪实的手法,令人惊悚,这是歧视,更是对生命的蔑视。
让我想起1994年洛杉矶白人警察痛打黑人的那段场景。客观审视,无论生活在哪,恐惧和歧视都在所难免,要么反抗,要么忍耐,但这都不如改变一种非人性的体制来得彻底和久远。所以,得享安宁和平等,都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都得付出代价。
200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