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Small & Mighty
导演: 许富翔
主演: 陈柏霖 郭雪芙 林格宇 侯彦西 林育品 陈雪甄 廖威廉 邹承恩 李千那 严艺文 蔡承邑 陈恩甄 汤志伟 管谨宗 唐振刚 蔡尚桦 吴沛宁 苏达 蔡亘晏 蔡明修 郑志伟 罗思琦 邵奕玫 陆明君 刘黛莹 黄采仪 梁以辰 杨铭威 宋伟恩 陈家逵 胡广雯 蓝钧天 谢沛恩 杨闵 刘育仁 林志儒 黄锦雯 黄姵嘉 徐灏翔 于子育 游安顺 何以奇 郑平君 李辰翔 徐诣帆 李冠毅 杜以谦 周明宇 王道南 张昌缅 应朗丰 巫宗翰 钟政均 杨宗桦 方语昕 洪小铃 孙沁岳 洪都拉斯 刘敬 杨洁玫 伊正 李英宏 黄婕菲 邱昊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上映日期: 2022-06-15(中国台湾/中国大陆)
集数: 26 单集片长: 35分钟 IMDb: tt21062428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闲来无事一口气炫了几集,来谈谈看法。
正义之眼
刘浪,知名精英律师,爱钱、抠门、自负、利益至上。在诉讼这件事上,他的套路多思维广不局限,能尽可能利用法律程序规定,给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这样他便能得到更高昂的代理费,说白了还是金钱至上。
林小颜,新人公益律师,单纯、热心、元气、正义之上。她身体里流动着正义的血液,誓要和一切恶势力作斗争,还人间清白与公道。
两个三观背道而驰的人,屡屡交手,甚至机缘巧合,对手变战友。也正是借由二人办案诉讼的过程,剧集开始讨论着一个严肃的议题:何为正义?
写到这里,按照以往剧集的习惯,男女主定是要在搞事业的过程中互相看对眼,从冤家变情侣,开始谈起甜甜的恋爱了。但这部剧却不按套路出牌,男女主不谈恋爱,一心只搞事业,可以,这个我喜欢。
说回来,何为正义?
在“毒果冻案”里,林小颜的委托人最终选择接受刘浪的建议,放弃冗长而不知尽头的诉讼过程,领取众乐集团的封口费,解决昂贵的治疗费用,尽快让孩子痊愈。没想到事情竟因林小颜曝光众乐集团黑产业链而产生了反转,委托人的赔偿金打了水漂。委托人表示:“我能理解你们的做法,对社会有正向意义,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孩子的“救命钱”。
于是弹幕里有人说:“钱才是衡量公平的直尺。”
看似冷血,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林小颜想为所有食用过众乐集团果冻的孩子讨一个公道,铲除黑心企业,求得公平正义,却损害了自己委托人的利益,没有能最大化最快速地解决委托人具体的困境。不过还好孩子当时已经解除危机。而刘浪作为黑心企业的代理律师,奉行一切以委托人利益至上的原则,反倒能让林小颜的委托得到应得的赔偿,给孩子救命。很讽刺是吗?但这就是现实。
试想一下,如果这件事出现在你身上,你又会怎样选择?
这其实是经典的“电车难题”,无论怎样选择,你对另一边的放弃都是不道德的,所以在这种境遇下,并不存在完全的道德。
反正我想了想,我应该也会像那对夫妻一样,放弃诉讼,拿了封口费,去救孩子的命。我不敢为了一个未知的结果蚍蜉撼大树,去赌上孩子的性命。
悲哀,却又现实,因为这就是人性。
再来看“无良工地案”,这个案子几经反转,在剧情上很是精彩,但站在剧中人的立场上,故事却很是心酸。吴建勇诈领保险金,只因这笔钱可以救下两个贫困多难的家庭,何况他做工的工地确实存在没有安全措施、老板压榨工人的情况,工人在工作中无论受伤还是意外死亡,皆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如果你是律师,你会怎么做?是帮吴建勇隐瞒真相,领取保险金,救了两个家庭,却违背了职业道德;还是让吴建勇自首,保险金泡汤,无良老板逍遥法外,违背了你做人的良心?
以上两种都不是最优解。
刘浪精于算计,算钱、算人、算心,也算法律。每个案件都有算法,他所做的,不过是为委托人计算出最优解,求得令他们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你可以说他耍手段钻漏洞,但在吴建勇案中,他确实用自己的计算,为弱势群体找寻到了他们想要的正义。
所以,何为正义?
正义从来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人性本就无法用简单的黑白对错来评判,正如弹幕里所说的那样,每个人对正义的立场、理解、要求不一样,此时程序正义便是一根标尺。律师所需要做的,就是用他们的法律知识去计算,让正义得到最优解。
喜剧之风
这部剧是在轻松喜剧风的效果下,去讨论法律与正义这个严肃的话题。这种做法,其实有利有弊。利在于化解案件背后的沉重,让人观看时更轻松;弊也恰恰是因为化解了沉重,有时可能欠缺一些对人心灵会心一击的感觉,情绪刚上来,忽转一个搞笑镜头,就忘了自己刚才为什么想哭了。
比如正在为“毒果冻案件”感慨呢,结果画风一转,开始致敬王家卫:
两个在酒吧确认过眼神的男女,上一秒还在耍帅,下一秒女人就掏出了名片,让男人带朋友来面试,给自己的事务所招兵买马,男人秒变工具人。
虽然来了个措手不及,但冲淡了压抑的情绪,心情瞬间就明朗了。
对我个人来说,看过了太多沉重的律政剧,换换口味,也还不错。尤其剧集在男女主设定上,中二又热血,放在喜剧的氛围里,就极其合适,让所有的包袱看起来都不违和。就比如刘浪在法庭上一人分饰两角,自己为自己辩护的桥段,精分又自恋,配上陈柏霖的帅脸,一股浓浓的搞笑日漫气息。生活已经够苦了,看他们热血又中二的“大杀四方,惩恶扬善”,为何不可呢?
此外,我还想特别提一提全剧贡献了最多笑点的“父子戏”。
天降小孩,刘浪喜当爹,成就“海王”名号。没想到能把民事案件打成刑事案件,叱咤律政界的刘浪大律师,竟然搞不定一个小孩!从此面子一去不复返。
不得不感叹,小朋友演技真的好,是个当演员的好胚子。
全剧类似这样的桥段很多,在喜剧元素方面有点小心思,有点小文艺,也有点独特的小味道。不走常规的律政剧套路,没有过分渲染沉重与煽情,也挺好。
女性之力
这部剧另一个让我很喜欢的点,是它关注到了“公益律师”这个群体。
女主所在的聚心律师事务所,由包括女主在内的三位女性共同经营。她们不在乎诉讼费的多少,专门做公益案件,帮扶弱势群体,和早期的刘浪形成鲜明对比。三位具有公益精神的诉讼律师挤在不大且杂乱的办公室里,要时常为房租发愁,要拼单买化妆品以拿到最大优惠,却仍元气满满地乐观地迎接每一天,为每一位上门求助的弱势群体求取他们应得的正义。他们其实想挣钱,奈何太有公益心。《正义的算法》一改华语律政剧中对律师形象的定位,不仅变得更接地气,也让人看见公益律师的日常,让人相信,即便弱者,也有求取法律保护的权利。
看见剧中阿伯阿嬷因为买到虚假营销的产品而上门状告无良商家,就会觉得很欣慰,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人人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的美好愿景吗?
说完优点,再说说想吐槽的地方。
相信很多人在观剧的时候,都听到了那神奇的“哔——”吧!
弹幕里在呼唤唇语十级大佬前来翻译的同时,抱怨连连。
虽然理解平台为了剧集上线过审不得不消音,实属无奈之举,但建议平台可以放个“翻译”后的字幕,好让剧情连贯,让观众不至于一脸懵。
最后总结一句,请记住,这世上总有人在拼尽全力寻找正义的算法,是他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多了那么一些真善美。
对“何为正义”要有谦卑之心,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正义”,更不要以为自己垄断了正义的解释权,那只会导向唯我独尊、党同伐异
市面上的律政题材作品相对少见,能让观众跨越职场障碍,轻松入戏的就更少了。正在播出的律政轻喜剧《正义的算法》让人眼前一亮。剧集对“何为正义”展开辩证讨论。故事里的事件和人物不再是片面的好与坏,对与错。两位对正义有截然不同理解的律师,在一个个案件中追寻关于正义的更好“算法”。
陈柏霖饰演的刘浪,是一名天才律师。说他天才,是因为他常常能打赢官司,维护当事人的权益,有时手段或许并不是那么上得了台面。
不能说他不择手段,但可以这么说:为了打赢官司,他经常“不走寻常路”。
一心想要赢,因为他爱财。取之有道,光明正大。
作为律师,刘浪自然是伶牙俐齿,但很多时候不是口吐莲花,而是“毒舌”。话经常说得没错,但听上去就是有点“欠揍”。
刘浪打破了国产律政剧里对律师相对单一的刻画——正派,一心为了正义,专门利人,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瑕疵。这反而显得虚假,毕竟律师也是一个职业,打赢官司既为维护当事人权益,也为了个人赚钱,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
刘浪则坦坦荡荡地爱钱。个性上毒舌,私生活也相当“丰富多彩”,见到美女双眼会发光,前女友多到名字都记不清……这些特点,让角色更真实落地。而且随着剧情推进,观众也会发现,刘浪并非无底线之人,他仍有善良的底色。“欲扬先抑”,角色更显讨喜。
郭雪芙饰演的菜鸟律师林小颜,她的个性以及她对正义的理念,与刘浪截然不同。
顶着一个泡面头,戴上一副笨拙的眼镜的林小颜,还没有脱离学生时代有些天真的理想主义。她耿直,爱打抱不平,一心追求她心中终极的正义。
剧集一上来,刘浪和林小颜就在“毒果冻案”中短兵相接。
林小颜是李先生、李太太的代理人。他们的儿子长期食用一家果冻公司主打的健康营养果冻。
但果冻却含有大量的顺丁烯二酸(一种用以改善口感的添加剂),过量食用或导致肾功能不全。
当事人的长子因长期食用果冻,造成肾衰竭。
林小颜要求果冻公司赔偿医疗费,公开道歉,对有问题的生产线停止生产,回收问题产品。
刘浪是果冻公司的代理律师。果冻公司不会接受这些条件,但它确实存在问题,也知道理亏。
刘浪找到的突破口,是李先生、李太太。
他与李先生、李太太谈判,告知果冻公司不仅愿意支付这次的医疗费,还“捐赠”(而非“赔偿”)200万台币(相当于人民币45万)。条件是,官司作罢,协商保密。
在林小颜看来,这完全就是“封口费”。如果果冻公司的责任没有得到追究,还会有孩子继续食用有问题的果冻,食品安全问题被遮掩过去,会有更多人受害。
她希望李先生、李太太告到底。
如果观众是李先生、李太太,该怎么选?是选择不菲的“封口费”,实现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还是为了公共利益,战斗到底?
可为了公共利益与果冻公司斗到底,将耗时耗力,并且不一定成功的。李先生、李太太终究还是接受了刘浪的提议。
这意味着他们“不正义”,或者刘浪“不正义”吗?
没有人敢给出这样的判断。因为从李先生、李太太的立场出发,他们打这场官司,就是希望能够得到赔偿,好好给儿子治病,他们没有做错什么。如果他们儿子的病情危急,那笔“捐赠”就是孩子的救命钱。他们何错之有?
《正义的算法》由此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到底何为正义?
林小颜要追求终极正义,让更多的孩子免于受毒果冻的毒害,这没有错;可她的做法,却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甚至不符合当事人的个人利益。
刘浪作为律师,维护当事人的权益,符合职业操守,同时他也抓准原告为孩子治病的诉求,为他们争取到不错的“封口费”。
只不过,从公共利益角度来说,刘浪的做法又与之相违背。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没有一劳永逸、面面俱到的正义;站在不同的立场,对正义有不同的诉求,对正义就有不同的解读。
随之进入第二个“劳工案”,这一次刘浪与林小颜阴差阳错变成同事。
这个案件本身富含多层反转,戏剧性非常足。
劳工因超长时间的过劳工作,在工地的火灾中罹难,黑心老板只赔了120万台币(相当于27万元)。
刘浪帮劳工的家属打赢官司,让黑心老板又赔付了500万台币(相当于112万)。
但随后出现一个巨大的反转:劳工并未死亡,现场死亡的是来自泰国的黑工。劳工诈死骗钱是为了给儿子治病,同时他一直在偷偷打黑工,把钱寄给泰国工人的家属。
林小颜让劳工自首,同时她坚持调查黑心公司欺压劳工的证据。
最终,法院惩罚了劳工(判了缓刑),同时也帮他讨回了公道——因为黑心公司的工作环境不完善,他曾从脚手架摔下,腿部有永久性伤害,黑心公司必须支付赔偿金。
至此,刘浪和林小颜大获全胜。志得意满的林小颜问刘浪:“抛开利益,守护正义的感觉怎么样?”
剧情迎来第二层反转。刘浪告诉林小颜正义的“另一面”。原来劳工当天在抵达工地前,就出了一场车祸,他的腿部当时已经受伤。之后他又从工地摔下来。
那么,劳工腿部永久性伤害,到底是车祸造成的,还是工地防护不到位造成的?在因果关系并不明确的情形下,刘浪在法庭上的辩护“移花接木”,对车祸一事完全不提,把责任全推给工地,让劳工拿到更多的赔偿。
一向把程序正义看得比什么都重的林小颜陷入沉思:“用这种方式得到的正义,算正义吗?”
刘浪则回道,“我只在乎当事人的最佳利益”。
这同样是一个让观众两难的选择:我们该怎么选?是帮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的利益,实现结果正义;还是坚持程序正义,却让黑心公司付出更小的代价?
《正义的算法》的意义,不是说它垄断了正义的解释,告知我们一个关于正义的永恒答案;恰恰相反,它是要提醒我们对“何为正义”有更多的谦卑,更多地去理解不同人的立场与需求。
很多时候,不同人对一件事的判断,不是“对”与“错”的冲突,而是“对”与“对”的冲突。如果有一方自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另一方进行贬低、挞伐,会造成社会情绪的撕裂,社会风气的暴戾。
比如社会新闻上,经常有人写“小作文”维权。有些网友在不知道事情真假时,就完全认同当事人的立场,对“小作文”里的“过错方”进行批评辱骂。在某些情况下,真相揭晓时,大家才恍然发现“小作文”是片面的,或含有杜撰成分。网友此前正义之下的火气,就成了乌合之众的网络暴力。
所以,对“何为正义”要有谦卑之心,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正义”,更不要以为自己垄断了正义的解释权,那只会导向唯我独尊、党同伐异。
当然,对正义谦逊也并不意味着正义是“虚无”的。会否存在这样一种正义:既程序正义,也结果正义?既符合当事人的个人利益,也符合社会公众的集体利益?
第三个案件“黑心幼儿园案”,刘浪的战斗诠释了更好的正义是可能的。刘浪告倒了黑心幼儿园,维护了自己的权益,维护了“儿子”的权益,也维护了其他家长的利益,维护了公共利益。
《正义的算法》给出了关于正义的不同算法,也昭示对正义的永恒追求,给观众带来深沉思考和有益启示。
也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有一部有深度、有思考的律政剧,但《正义的算法》走的是轻喜剧路线,节奏明快,风格有趣,时常有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桥段,“乒乓”的BGM更是精妙洗脑……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好剧,不妨一看。
(原载于,剧透范围在前十集)
还在连载的台综《极岛森林》里,陈柏霖跟演过《华灯初上》的嘉宾郭雪芙总算对上了。这跟上周播出的台剧《正义的算法》,时间线上有些巧合。不过这两个在综艺里玩得投契的大小孩,在剧集里演的是一对冤家。
乍看之下,这确实很「偶像剧」。而顺着这样的标准,《正义的算法》少不了一个帅气多金的男主刘浪,身为精致利己主义者,这位明星律师享受着身份带来的权威与名利,也毫不掩饰自己世俗的机心。由陈柏霖来演这种乖张的痞帅角色,无可挑剔。
相反地,郭雪芙饰演的女主角林小颜则是一位热心公益、追求正义的菜鸟律师,笨拙,慌张,就连打扮也都是一副背靠市井的定位,而那腔理想主义的热血,涌得出几多公义,就涌得出几多天真。
这两种人,天生就是对家。就像第一次庭外对簿,一眼看穿她初出茅庐的刘浪就为了乐子,大作整蛊。而林小颜自然也对外表光鲜、实则下作的他不抱好感。
但是我们知道,剧情必然会按照偶像剧的路数发展——起初相互嫌弃的两位,会随着交往的深入,一边看到对方的好,一边释放自己的好,最终在一个好的趋势下,迎来一个好的结局,甚至是花好月圆的那种。
套路是这么个套路,但它只是偶像剧吗?幸好也不全然是,毕竟《正义的算法》在略带浮夸的肢体、情绪表演,以及通过斗嘴推动的情感表达中,预留了对正义,特别是根植于民间、民生的正义的一种密切关注。
倒转过来说,它更有意思,也更有价值的地方,是在用一个偶像剧的形式,来吸引观众看它讲正义。而且这正义,还讲得越来越头头是道。
目前播出的10集里,大小案子林林总总,每一个都是我们有所耳闻而且心有所系的类型。
第一个就跟食品安全有关。六岁小童因为吃了果冻,出现慢性肾衰竭,林小颜为原告争取利益,而刘浪则为生产果冻的众乐集团老板辩护。很明显,道理是在证据确凿的原告方这边,如何告赢大厂,不只是为一个家庭讨回补偿,也是避免社会大众再度遭遇同类惨事。
在这个案件里,固然有财力、智力的倾轧,这给正方逆袭提供了反差力,但这在现实面前,多少有些空想的自嗨。特别是在双方律师实力悬殊,这个时候安排对众乐不利的信息无意泄露,催促警恶惩奸的落地,就多少有些儿戏,但这也立竿见影,加快了大众恶气的喘出,是意义大于剧作的处理。
这放在开篇,不太利于剧集品质的体现。《正义的算法》还是需要工地案,纠合复杂人情与善良人性,给自己翻盘。
观众会从这个盘根交错的案子里,思考黑心企业对工人的盘剥、恫吓与应付,不到位的安全保障与不上心的过劳使唤,范畴并不止于工地,更思考穷苦人家为了照拂家人与友人,不惜在法律边缘试探,情理应当如何判断。
在艰难的维权路上,他们在守护公义与爱,而且也只有他们在挣扎,那社会的病态就都在镜头里了。
还有幼儿园案,超收带来的幼儿安全隐患,落后师资对孩童的腐蚀性教育,管理失责之后的收买人心等等,都是与官商、与风气、与人性贪婪相关的。医生案则是东郭先生故事的当代演绎,被曲解触发、放大的医患矛盾,救助风险增大对社会风气的侵害,抑郁症患者的被误解等等,全都承托着发散式的尖锐思考。
我是没想到,在看似轻松的律政故事里,他们会挑中那么多紧扣时下议题,并且能对相关弱势群体有所关照、有所支撑的案例。世情与人情的复杂摆在面前,越是难,就越是凸显剧集的可贵秉性。
换句话说,个案,成了引玉时抛的砖。能够看到,台湾的作品,越来越往韩国靠拢,就是乐于在一个宽松的表达里,把见证多年黑暗所积攒下来的怨恼,精准发泄在不当财富、权力、名望拥有者和伪善者身上,并试图拉这沉堕的局面一把。
怎么拉?就各显神通了。
作为一部单元剧,《正义的算法》对案件呈现的篇幅算得相当精确。每两集,必有一宗关键案子,中间再散碎铺陈一些小的案件,以一种补充的态势,填补对主案意犹未尽的探讨。
譬如在离婚官司中,穿插了一个情场骗子对多位年长女性的钱财诈骗案,那对情感的真伪,剧集就提出了开放式的盘问。
曾经的神仙眷侣走到离婚这一步,以及曾经的幸福时光得悉是一场骗局,那些美好时光你会如何回望,是相互成全地不予纠缠,是不计代价地不去戳破,还是针锋相对地不留情面,他们每一个情理之中的意外之选,关乎的不只是当局者的私人利益,还会有我们这些旁观者走出窠臼、走出城府的思索空间。
可以这么说,才10集,《正义的算法》已经通过不同类型、范畴与指向的案件,构建出一个表象与真相脱钩的世态。也就是说,基于明面的判断,往往会被内里的实质击溃。
胜诉无从代表全方位的大获全胜,因为伤害在最初就已成形,也因为过度曝光的进程被充满偏听偏信的媒介一再左右,更因为大众对狗血八卦的热衷向来高于对寡淡真相的追问。
但是,正因为实情不只是跟单一当事人相关,它所呼应的群体正名、社会良知,可以随着关注度的提升而有更高的穿透力与辐射力。像是一心救人的医生反复被泼脏水,那脏水泼向的显然不只是医生。
剧集对种种官司的浓缩模拟、戏剧转折,完全可以说是在这浮皮潦草的快餐时代里,以最高效率,把人情世态裹着糖分掰给观众服用。
这偶像剧的形式,慢慢地又浮出另一份功用,因为计较的刘浪和良善的林小颜,这对卡在套路中的冤家人设,反而成了剧集突围的关键点。
粗暴划分的话,他俩分别代表「算法」和「正义」。每一起案子,他们在搜证、辩驳以及善后的步骤上,观念跟行动都是南辕北辙的。比如离婚案,刘浪对前因不闻不问,只想为客户争取最大利益,而林小颜始终觉得二人余情未了,希望能够帮助达成和解。
前者向着钱,后者向着义,一个是过于世故,一个是过分天真。看似高下立判,但剧集没有那么肤浅。它始终在钱要赚、情要全之间找平衡。这不是单纯呼应公益案件为主的律所定位,而是在测探律师的专业性跟人的感情性在现实中的价值配方。
刘浪和林小颜每一次,都在截然相反的角度对人与事做出判断,而且各有道理,也各有境界。案件在还没到法庭之时,就经受了世俗的对垒。
果冻案、医生案,都要在当事人的高额赔偿与整个社会的公义保障之间做抉择,这可就不仅仅涉及「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的道德裁判,而且涉及对司法、对传媒、对人性的拷问了。刘浪和林小颜的交锋,往往是从直截的利益刻画,岔向透彻的价值提炼。
得有这些跳脱出绝对对错的模糊性,才好把故事推向案件之外、现实之内的延伸点。
这也是一场主创不得不算的创作。或者这么说,这部剧也体现了一种「正义的算法」,如何表达正义,遴选哪些民众更关切的案例,如何编排案件的反转逻辑,如何调配喜剧与正剧的比例,如何掐准观众的泪点,如何在泪点中搭建穿梭纪实与虚构的通道,都要算尽。
在日趋成熟的商业创作中,算法对应的是类型化的成功经验,警惕的是过火后的陈腔滥调。算法大户Netflix是全球通用影视语言的主导者,在换汤不换药的批量商业片之间,偶有精品爆发,屡屡改写所谓的影视法则与操作指南。
《正义的算法》背靠的是迪士尼与B站,而这同样懂得针对用户的精准画像,来进行合规范畴内的创作。这次他们集结高人气的斗气冤家、职场精英与菜鸟、萌娃、律政、正义、民生、喜剧等关键词,炮制了这部嬉笑怒骂下的朗朗正气作品。
它不会一味沉重,而是要以轻喜剧的形式,承载一些关于社会现状、人心向背、司法公正等等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它保持台湾特色,并兼顾内地情状后,还能算得对这复杂的配比。
渐入佳境的《正义的算法》如果在后半程依然保持得了高位的反思,而不是扎入言情的轻浮,那么这个必要的新鲜尝试,就有当下亟需的创作经验启示。想必,它也有这份自觉。
我都要晕了,这么多好评忍不住看了剧.就这?还好意思说是低配的李狗嗨.看了案件辩护我呆了,就这清汤寡水的辩论,夸张的肢体和脸部表情.前面说熬过前两集就好了,从第三集开始工地案,莫名其妙的结束了?我还当有什么精彩辩论.就是结尾看破不说破,立意一下子就起来了?后面那个幼儿园案件,简单的都无语了.要知道李狗嗨的辩论可是绝处逢生,脑洞大开啊.这剧说实在话比我以前瞄了几集的<王牌辩护人>都差好多,看王牌辩护人前一两集我还觉得挺装的,但后面几集胡宇威演的还真挺好,庭上辩论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