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武士的食谱 武士の献立(2013)

武士的食谱 武士の献立(2013)

又名: 舌尖上的武士道(港) / 武士的菜单(台) / A Tale of Samurai Cooking: A True Love Story

导演: 朝原雄三

编剧: 柏田道夫 山室有纪子 朝原雄三

主演: 上户彩 高良健吾 西田敏行 余贵美子 夏川结衣 绪形直人 成海璃子 柄本佑 鹿贺丈史

类型: 剧情 历史 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上映日期: 2013-12-14(日本)

片长: 122分钟 IMDb: tt2653264 豆瓣评分:7.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在早已逝去的江户时代,武士阶层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就是专为将军或者藩主准备料理的菜刀武士(包丁侍),虽然无法上阵杀敌,但手中的菜刀确实丝毫不亚于武士刀的重要存在。加贺藩首屈一指料理人舟木传内(西田敏行 饰)年事已高,原本作为继承人的长子突然病逝,而次子安信(高良健吾 饰)专爱舞刀弄剑,厨艺却令人不敢恭维。在藩内一次盛大的宴会上,藩主侧室阿贞夫人(夏川结衣 饰)身旁一个貌不惊人的侍女,却凭借着出色的味觉和对料理的才学感悟令传内所钦佩。在此之后,传内再三恳请,终于让名叫小春(上户彩 饰)的侍女同意嫁给安信为妻。小春过门后,通过一场料理对决令丈夫甘心随她学习厨艺。

演员:



影评:

  1.        很少看日本电影,古装就更少了。因为对于日本片的印象就是很细致,节奏慢,有的节约语言有的很絮叨,看久了,剧情常常会在脑海里断片。至少这部的节奏还是比较正常的,而且还是比较有主题思想的。虽然是打着料理的幌子,真是为看料理而来的可能就没那么尽兴了,因为这部电影不是专门的日式料理题材的片子(可不要因为大陆兴起的舌尖上系列以及霓虹的孤独美食家所影响,这里美食只是个擦边球,存在的意义可能是历史故事的背景)人就是一窝蜂,认定自己要看到的(比如说美食或历史故事或~),结果没看到或不过瘾就失望说影片差强人意,不知所云(其实参考电影海报,不难对影片做出推断),这种评价真是有点片面了,多少对影片以及影片的制作单位不负责。当然这是观影者的自由。
           影片叙述很平实,对于爱情和家庭的认识和观念的表达很合理,不那么戏剧化。影片中的家族继承、父母之命、婚姻不自由,听起来都不是可以达到幸福的词汇。其实这些词汇不是不幸的开端,当然也非关幸福,幸福是两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努力结果。源自自我改变和牺牲。但是正是这点打破过分强调的先天条件、固有的爱情观念——非真不爱。我认为,关于这一点在影片中的体现才是最有价值的——被加盖旧时代传统标签的爱情以及家庭从某种程度上冲击了现代人的观念。这是影片在平静叙述亦或是缺乏故事冲突的表象下掩盖的真实意义。我从这里认识到固有的观念可能搞反了,“非真不爱“可能被当事人说地理直气壮,但是真从哪里来呢?——有爱才真。这也就引申出一个观点,不要一开始就认定和某人没有爱情没有真爱得不到幸福的结果,这就像是还没耕种就说土地贫瘠一样不合理。贫瘠的土地需要调节酸碱、肥水灌溉、微生物分解释放养分。只有在付出以后才有资格说得到什么。得到真爱不是依靠你多么有技巧,会以各种条件标准挑选土地,而是你有多少能力去耕作这片土地。
           从自由恋爱到什么命中注定、宁缺毋滥,等待真爱···巴拉巴拉巴拉,(自私的现代人对于自身的价值追求已经到压倒所有的地步,对于自己想要的和已经拥有的难以割舍,不会因为情感轻易做决定,更难得会因为另一个人去做出改变和牺牲,一切都像是理性的讨价还价或是买跌卖涨式的资本经营作风)年轻一代又一代越来越依赖先天的门当户对、两情相悦,其实就算是两情相悦了,以后也未必能经营好感情和家庭。秉持着没有真爱为前提的婚姻不会幸福的真理(有多少爱情片都是这个论调?几乎所有?!),大家就都去寻觅等待那个对的人出现然后期望开始幸福的生活。(等来的幸福也只有等着幻灭的结局。幸福这件事似乎是每个人的追求,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得到幸福,因为首先你没有付出你的爱。就像没有付出爱之前就撒网寻找那个爱的对象,这样你只能找到和你一样的人,并不意味着你们会有爱。那为什么我们不去主动付出爱呢,问问你自己,你愿意吗,给个理由先!详情见末段)爱,可能得不到幸福但是幸福一定是因为爱。这是我的总结,或者用耕种来形容我的观点——用心养护重于播备良种。关于爱情和家庭,我更看重的不是之前和现在的两个人、两个人的家庭,而是两个人在一起后愿意为对方做什么。
           影片中女主角是孤儿,这就让她更容易体会人间冷暖,更有体会到爱的能力。而且女主二婚的家庭也给与宽容的态度和尊重,很多小细节和对话都能体现出来,这给出了女主角之后的付出的重要理由。影片不论是强化了女性角色的这条婚姻情感线索还是强化了男性角色挣扎选择的事业线索,最后两者都交并于家庭。可见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是殊途同归。就像是柚饼所象征的,经历了风寒和日晒,被冻干又晒软,正是经历这些改变和牺牲才能得到可口的结果。虽然原主人方氏对女主春说自己的遗憾是没有和爱的人结婚,羡慕春,但是女主春对是否相爱的回答并不肯定,更像是一种安慰父母式的回答,这里方氏更像是女主角的母亲在教导人生,她的话使她犹豫和怀疑,但在和丈夫一起经历了那些(此处略)之后,丈夫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所以,爱不是用来表达的,是用来体会的。没有人会莫名付出爱,爱不是无私的更不是没来由的。当你能体会到爱,那么之后的付出就是一种本能。黄小琥唱的~爱没那么简单~其实大家把焦点搞错了,能体会到爱才没那么简单!
  2. 近些年的衣食住行武士片,表达的都是热爱生活,渴望安居乐业,认真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刻画的都是平凡的武士家庭生活,与其说是关于刀的故事倒不如说更像江户生活小册子,温馨传播日本传统文化,顺便推介本地特产,看完此片第一个反映难道不是想搜搜金泽特产吗。

    此片的男女主角,男的不认识,女的上户彩路人。但是演员适合度高,全片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男主角安信都是一脸莽撞的任性热血少年,到了妻子春藏起他的刀,他痛失与同道之士共赴死的机会时,性格温柔的他真的举起刀要砍妻子,那一刻演出了理想破灭,生命另一种可能彻底消失的绝望。对于继承家业,始终觉得对继承人是很残忍的事情,即便后来他们因为继承之事业功成名就,内心都仍然还有一点不甘并且面对将此家业传承下一代的期待和愧疚。但是这也是家族事业传承的特点和无奈。

    上户彩演厨艺非凡,性格率真善良的厨师武士妻子春,上户彩很适合这个角色,不上浓妆的素脸很路人,很适合演一个出身平民,从小到大在厨房菜市场间转悠挥刀杀鸡轻车熟路的厨师女官而非琴棋书画素养的小姐,厚嘴唇又体现了受人恩德赏识拜托便会涌泉相报的耿直。她这种不够立体的脸也适合表现那种平凡人物内心蕴含的强烈执着和渴望。江户时期的女人,从头到尾都是低眉顺眼,即便一开始就比丈夫厨艺了得进行丈夫厨艺职业精神再教育,和大厨公公有共同语言,但是她除了在丈夫不认真工作的时候说丈夫怎么可以这么看待自己的事业之外,几乎从来不对丈夫的言行有二句,教导丈夫厨艺的时候温柔地言传身教,知道丈夫加入危险的行动,只是苦劝他考虑公公婆婆,知道丈夫要去起义赴死,舍了自己的命抱起丈夫的刀跑去野外躲起来。什么叫贴近真实的人物刻画这就是,而绝对不是身有绝技就对丈夫自以为是的点拨指导,出口成章道理满篇。但是春也不是逆来顺受的女奴,作为受到主人宠爱的贴身女官,她本不愿意嫁人受委屈,是为了报答公公的赏识知己之义而嫁来这家人帮扶自己的丈夫,丈夫成功之后,她以为丈夫与善良美好的旧爱余情未了而想给予成全,离家出走到海边为海女渔民做饭,她是一个自尊自爱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这个武士电影的主角应该是女主人,厨师武士的妻子,她才是挥刀行武士之道的那个人,她以诚挚的爱和出色的技艺赢得了幸福人生,多少带着点女权的味道。看到了吧,有一技之长离家出走才有活路。

    此片的背景是加贺藩派系斗争,一开始似乎正邪明显,给这家人大恩的改革派被镇压,恩人都或自杀或郁郁死,朋友也家破人亡,得到胜利的保守派大权在握,但是最后保守派大臣行特赦、举办了稳定局面的大宴会并感言社会需要和解,呵呵。安信也明白了武士的职责并不单纯是持刀奋战赴死,而是为国家为社会尽职守,多少也蕴含着政治与小民无关的道理。

    真是太喜欢日本关于柴米油盐生活的电影了,里面处处都透着对生活的体会和热爱,和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这一套电影算不上武士电影里非常出色的作品,也没有什么大道理大震撼,但是很特别。



  3. 在日本以武士为主人公的电影多到不胜枚举,小小方格间见证了武士的兴盛与没落,通常这类电影都有一个风云变幻的大背景,而武士则用刀来捍卫自己的尊严与忠诚。当然这其中不乏另辟蹊径的作品,像是山田洋次的《黄昏的清兵卫》和《武士的一分》,两部电影里的男主角本无心恋战但迫于生计才举起了武士刀,可谓是道尽了下等武士的落魄与无奈。而森田芳光执导的《武士的家用帐》的视角更为独特,由堺雅人饰演的武士用算盘代替了武士刀,这和本片当中的“菜刀武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将镜头对准了厨房,那么“美食”就成了避不开的话题,同时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利器。近年来关于美食的电影或电视剧大行其道,《深夜食堂》和《孤独的美食家》等日剧的大火证明了吃货市场的巨大。而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更是把味蕾上的欢愉上升到了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高度上了,“美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拉近与观众距离的法宝。但说到底将食材转化为美食的还是人类自己,故而镜头又会落到料理者的身上,像《南极料理人》中纵然食物百般精致,可也敌不过厨师堺雅人那心满意足的一笑。片中上户彩饰演的小春就是一个料理高手,从小在家里的耳濡目染下学得一身厨艺,后又因手艺精湛受到藩主夫人的赏识,就连婚姻大事也亏得她那灵敏的味觉做媒牵线,可以说小春的一生都被料理这件事所改变。因为不是故事的主线,所以对小春厨艺的展现并不多,基本都是发生在情节的转折处,像是舟木大人拿少见的蔬菜考验小春,但被后者轻松化解并取得信任,以及在家庭聚会时小春偷偷在丈夫做的汤里加了佐料进而化腐朽为神奇。最关键的一处还要算是小春与丈夫的厨艺比试,看似简单的切生鱼片却有很深的门道,从去骨去皮到切片,小春流畅的刀法就像是在做一件艺术品,这也使得丈夫相形见绌,小春不仅赢得了比赛还获取了丈夫的逐步信任,厨艺之于小春来说更像是打破夫妻僵局的敲门砖。

    其实小春这个角色和日本电影中常出现的贤妻形象类似,个性善良,任劳任怨,对丈夫全心全意,她们在婚姻关系中通常起到的是辅佐的作用,只是在这部戏里妻子的功能性要明显加强,除了打理家中事务外,帮助丈夫拾起家庭责任感成了重中之重。跟从头至尾表现出贤良淑德的小春不同,丈夫安信这个角色要更为复杂,其身上主要的矛盾来源于本是家中次子的安信在兄长死后成为独子,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了安信的生活状态,他不仅要负担起御膳房接班人的重任,原本定好的入赘婚姻也无疾而终。面对并不擅长的料理事业和已嫁作他人妇的初恋,安信用漫不经心实施着自己的反叛,在他心中真正的武士就该手握武士刀而不是在厨房里打转,抱着这个信念安信将希望寄托于参加革命。如果说对料理的抵触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革命就像是安信为了逃避责任而构建的乌托邦,过于天真的憧憬暴露了安信思想上的不成熟,而这几乎是盲目参加革命的群体的通病。就是这么一个在内心上尚未断奶的男人,小春要用一己之力助其成长,真真是一出血淋淋的驯夫记。而小春的饰演者上户彩刚在大热日剧《半泽直树》中当了一把堺雅人的贤内助,此次辅佐后辈级的高良健吾自是不在话下,后者也刚在《横道世之介》中以贴心形象深入人心,这里面要饰演一位有些软弱的角色,因成长而形成的前后反差应该是其诠释的重点。

    我们知道像这种家有贤妻的题材数不胜数,我能想到的最近的一个形象是《编舟记》里的宫崎葵,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那种对丈夫的信任感是令人钦佩的。其实要想编纂一本好的辞典,或是制作一道好的料理都是需要巨大的耐心的,这时来自家庭的支持很有可能是事件得以完成的驱动力,更别提片中的妻子还救了丈夫的一条命。所以总结下来就是一句:家有贤妻,夫复何求啊。
  4. 先后两季《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不仅制造了轰动性的文化效应,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物在人们心中的质感和品位。而这个系列纪录片最直接的影响则是令大大小小的餐饮业主都不约而同地用「舌尖」一词来招揽生意,甚至连我家附近的夜排档烧烤摊也冠以了「舌尖」之名,即便生意并不见得能好到哪里去。

    因此,当《武士的食谱》以另一个中文译名——《舌尖上的武士道》出现时,自然而然地便能够吸引大家的目光、引起大家的兴趣。不过,当故事逐渐铺开时,观众多少会有点「上当」的感觉,因为食物并非本片的主要对象,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关于武士的另一种生存状态。

    说起「武士」,在时代剧和剑戟片的熏陶下,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持刀砍杀的武夫形象。但事实上,「武士」是一个社会阶层的概念,而不仅仅指一种职业。诚然,为主公上场拼杀作战是武士的第一使命,但是在和平时期,武士们也有别的工作,甚至还有专司固定工种的武士。影片中的舟木一家便是其中的代表,舟木家三代都是侍奉加贺藩藩主饮食的庖丁侍,还著有体现加贺料理文化的《料理无言抄》流传于世。这种对于特殊武士群体的关注在之前的日本电影中是十分少见的。

    既然片名叫做《武士的食谱》,那么总是少不了食物的。然而与《舌尖上的中国》不同的是,本片的重点并不在烹调处理上的技巧和手法,也不在食物味形上的改变,而是料理人本身对待食物认真、严谨、细致的态度。日本是个追求唯美的国家,这种「唯美」涵盖了从过程到结果的一切。他们很善于从日常事务中提炼出具有观赏性与仪式感的美学表现,插花有花道、沏茶有茶道。虽然没有「料理道」这么一说,但那种注重过程的意识也同样延伸到了料理之中,片中舟木安信为芋头去皮以及处理鱼类刺身的桥段便是相当典型的例子。

    本片是历史类的剧情片,因此在料理之外,编导也加入了儿女情长和藩内政治斗争的戏码。前者为影片注入了温情,后者则增添了历史感。而且此片中所使用的食器规格相当之高,与食材的搭配也十分讲究,两者相得益彰,显示出了制作方的诚意。在选角上,两位主演的选择可以称得上是量身定做,扮演的角色都是他们擅长的类型,高良健吾的木讷固执、上户彩的果敢爽辣,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说到这里,不得不插个题外话。单就饮食文化而言,日本远不如中国那么博大精深,无论是食材的丰富程度,还是烹调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口味的地域性差异,中华饮食的魅力都在对方之上,但是中国却唯独缺少了「认真」二字。

    日本料理领域的「认真」,既有食物上的精益求精,也有管理上的坚守传承,这两点在另一部讲述寿司从业者的纪录片《寿司之王》中有着更多的体现。一个寿司看似简单无奇,却蕴含着料理人对自身职业的热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具。反观中国,许多商家将「利益」放在首位,忽视了做事的原则,开始时热情满满,到后来要么以次充好、要么缺斤短两,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很少有日本那样数代传承的百年老店的原因之一。

    说得更彻底些,尤其是现下,餐饮业的这些现象本质上就是社会普遍浮躁心态的投射。「舌尖上的中国」固然美妙,可也仅此而已。当我们总拿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说事的时候,是不是也该看到自己的不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