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星际传奇2 The Chronicles of Riddick(2004)

简介:

    从第一集里的星球逃出之后,因为在逃杀人犯的身份,瑞迪克(范·迪塞尔 Vin Diesel 饰)为了不断躲避赏金猎人的追捕,不断在各个星球之间游走,摆脱追捕。而整个宇宙,此时却笼罩在黑暗恐怖之中。一个名叫劳德·马歇尔(科鲁姆·费奥瑞 Colm Feore 饰)的统治者,正 打着宗教的旗号,在全宇宙展开侵略。因为在上一集里面所救的小女孩儿基拉(艾莉克莎·黛沃洛斯 Alexa Davalos 饰)不幸被囚禁在了一颗昼夜温差极大的星球上。为了救出她,瑞迪克不惜向赏金猎人低头,让他们将自己带到这颗星球的监狱里。在救出基拉的过程中,瑞迪克获得元素种族大使亚伦(朱迪·丹奇 Judi Dench 饰)的帮助,并逐渐帮他找回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原来,这场星际浩劫的挑起者劳德•马歇尔正是当年摧毁瑞迪克的星球的人。为了报仇,瑞迪克向星际之王发起了挑战……

演员:



影评:

  1. 以往的太空科幻电影,主题往往太高太虚,多为了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主义形象--如绝世天劫、独立日、星际迷航...,或为了制造一出绚丽的太空战争景象,让人看了无比羡慕美国的电影科技--如星球大战、星河战队...,但《星际传奇》自第一部开始就显然不走这样的路线。它在太空科幻的背景下,显然具有了Cult电影的个性,同时融合了心理、道德、惊悚、动作等元素在一起,既具备了充足的娱乐性,又不会让影片混进了之前的科幻电影大军里面。这电影刚上市时在影评界是没什么口碑的,但它在美国大学校园里的率先流行很说明了一种现象。

    星际传奇2,出奇地在第一部小投资的情况下,突然成为了巨资大制作科幻片。我相信投资商环球影业也正是看中了第一部所具有的独特氛围。如果说第一部的独特之处在于黑夜里和异型怪物捉迷藏,那么它的第二部依然延续了这样的夺目元素,并没有因投资和场面的浩大失去了这最吸引人的部分。第二部中,瑞迪(Van Diesel)带领众人在黑夜中和“太阳”(暂且这么称呼吧)赛跑的情景,就是第一部的延续:荒诞的星球环境和诡异的惊悚概念,在“速度”中给人以很压抑的畅快感。一边是“火海”一边是“冰冻”的星球环境,在那全过程中始终让人如堕梦魇。这一部里由于具备了大投资,因此,视觉震撼的大场面也处处可见,但它们显然都是影片星际环境的陪衬,从来没有哪一个“大场面”会导致“星战”那样的你死我活。导演显然是在刻意回避制造那样的雷同。

    之所以具有“黑色”概念,是因为这电影的主角既是“罪恶”代名词的罪犯,又是故事里的核心英雄人物--而且他的“罪恶”不是统治者给农民起义者定义的那种,而是实实在在的“犯罪”。全片崇尚的也是“胜者为王”的理念,什么正义什么崇高思想,片子里压根没体现过。在正邪混淆的世界里,其实谈正义是枉然,瑞迪唯有信赖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正义--这么说未免太压抑,所以片中出现了美女主角,那种美给人的震撼媲美《星战》里的娜塔丽-波特曼,她最后的牺牲,总算将故事挽回了“正路”,总算让电影在以暴易暴的主题中出现了一线人性美的光明。

    瑞迪的饰演者(Van Diesel)是当前公认的动作最敏捷的肌肉男,和他相比,阿诺龙哥巨石们只能算是“大块头有大动作”,而无法有敏捷的“极限运动”。《星际传奇1》让Van Diesel崭露头角,而《极限特工》则让人们真正认识了这位大块头敏捷的身手。有人为了Van Diesel去看“星际2”,但我想更多人则是因为迷恋导演大卫·杜西编造的“梦魇星际”(如果我是mm的话,也许会加上第一个原因)。
  2.    通常情况下,我热爱一部电影的剧情胜过一切,但是其实我现在更加承认单纯以肢体动作表现电影内容的主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部电影带给我的视觉享受我想跟特技没什么关系,看本作第一部的时候我就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在看完第二部的时候有了答案,那就是对于主人公的肌肉式行为准则铺设得还不够彻底,但是好在第一部的那个美丽的行星光环多少中和了这一遗憾。第二部就完全是我想看的那个样子了(我知道我曾经提到剧情最重要,不过该死的现在忘记它吧!),完全是肌肉与肌肉的碰撞,呵呵,胜者为王的简单道理下合成的一部电影。
        
        当然在以肌肉主导一切的电影中漏洞也不会少到哪去,明显的就是对于感情的铺架现在单薄的多(are you with me?这个倒是很动人的台词),但是!没关系,这些都可以忽略(尤其是在你对Vin Diesel比较感兴趣的情况下哈哈)。

        影片最后主人公Riddick疲倦的半躺在王座上,那些黑暗士兵臣服在暴力为王的精神下,还是挺舒坦的,我打心眼里觉得Vin Diesel是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3. 这种类型的电影似乎比较少见(或许我平时很少关注这类电影的缘故?),主角倾尽全力地向观众展示他酷的一面,当然一般人看上去或许觉得很刻意,怎么说呢,举个通俗的例子就是“主角不直接攻击对手,先摆个Pose,然后空翻361度Biu的一枪干翻敌人后,再慢慢戴上墨镜,看向镜头,说一句'Follow me'“,虽然这样说夸张了点,但也差不了多远
    至于画面方面,原本以为这是小成本电影,画面大概会比较粗糙,但想不到竟然还是蛮不错的,偶尔也有一些大场景描写,挺壮观,大部分时候还是在小场景里进行(某些场景看上去还挺粗糙),某些特效也比较假,但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了
    而故事...还可以啦,和普遍的好莱坞大片的剧情差不多,娱乐性比较好,看着不无聊,还挺过瘾
    所以如果不介意卖酷,不介意简单的剧情,也喜欢看特效,喜欢主角的话,这电影还是不错的
    总体评分:3.4/5.0(评分修正,原3.3)

    电影里的Boss和其它电影的反派Boss一样,有机会击杀的时候不出手,愣是要玩单挑,要长篇大论,结果就被干翻了呗,当然这个Boss也没什么值得可怜的地方,一个有点说服力的理由都没就到处去侵略,尽管电影里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下,但力度太弱了,尤其是想要招主角进去的那段对话...普通人都不动摇吧...太没有说服力了
    话说第三部的预告看上去似乎和第二部的结局没啥关系...
    不少作品,无论是电影还是游戏,都有一些要毁灭世界的大反派,我总是对他们要毁灭世界的理由很感兴趣,但没多少人给出一个能让人信服的理由,坏蛋们毁灭世界到底有什么好处呢?选游戏的时候就不喜欢救世题材的作品,那样的故事着实太虚无飘渺了
  4. 翻开范·迪塞尔的履历,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正是从他成为《速度与激情4》的制片人开始,这个系列才摆脱了前三部小打小闹的局面(第三部甚至有凑数的嫌疑),慢慢走上正轨,向着大场面、大制作、国际化的方向迈进,同时在角色与故事方面也愈加丰满成熟,奠定了「速度与激情」在影迷心目中的经典地位。

    了解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看「星际传奇」,2000年的《星际传奇1》更像是一部仿效异形的科幻类型片,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形象塑造都充满了程式化B级片的味道。除了主角的那双「火眼金睛」,其余基本留不下什么印象。而当范·迪塞尔的名字出现在2004年的《星际传奇2》中时,观众忽然发现影片改头换面的幅度之大令人吃惊,几乎可以看作是另一个毫不相干的故事。

    《星际传奇2》给我的第一印象或者说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其场面的华丽细致,从服装道具到布景特效,都与前作不可同日而语。给个最直观的数字,第一部的成本是两千三百万,而第二部则是一亿一千万,即使刨去通货膨胀的因素,这个差距也是相当巨大的。联想到「速度与激情」第四到第六部在成本上从八千五百万一路飙升至一亿六千万的高投入,似乎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作为制作人的范·迪塞尔对影片的制作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也十分舍得大手笔的投入。虽然高投入并不一定意味着口碑和票房,但至少电影制作的规模,包括演员级别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抛开硬件不谈,《星际传奇2》在剧本上也提升了一个档次。星际之间多种族的复杂关系、种族内部的暗流涌动、主角的一系列孤胆行动,构成了多层次的主线支线框架,信息量对比前一部呈几何级猛增。

    不过,虽然影片在各方面都有着比较扎实的基础,但要称「经典」仍不免差了口气。这个差距关键就是在底蕴上,一方面由于前作的口碑不高,让人自然对后续作品产生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即便第二部有了很大的改观,也难以马上建立起品牌效应;另一方面是在剧本上,因为没有文学作品打底,第二部中在背景上的拓展需要观众进一步消化和了解。

    个人认为,有了《星际传奇2》这个基础,要打造一个经典系列亦非难事。当然首先要做到有持续优质的剧本,以及更多高质量的演员加盟,并且在周边产品上做些文章(已经有相关的动画片问世了)。或许「星际传奇」终究难同「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这两座科幻大山比肩,但在范·迪塞尔个人魅力的带动下,会成为剑走偏锋的另类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