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10件或更少 10 Items or Less(2006)

10件或更少 10 Items or Less(2006)

又名: 超市总动员 / 真情不打烊 / 十件或更少

导演: 布拉德·塞伯宁

编剧: 布拉德·塞伯宁

主演: 摩根·弗里曼 帕斯·贝加 乔纳·希尔 安妮·达德克

类型: 剧情 喜剧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6-12-01

片长: 82 分钟 IMDb: tt0499603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2006年多伦多电影节 特别加映单元

演员:



影评:

  1.    这是一部昨天晚上偶然在卫星频道遇到的片子,有一种不期而遇的意外快乐,就像在垃圾堆里发现珍宝一样。众所周知Starmovies的片子大多数都不怎么样。
       
       查了一下,IMDB介绍这部片子只花了短短的两周就在加利福尼亚的卡森市(Carson, CA)拍摄完成。电影里火热的西班牙女主人公Scarlet(英文原意:鲜红)车窗背景里的就是这个城市的工业时代的象征之一——BP公司的炼油厂的高塔。让这个城市有点荒凉的天际线充满了象征意味。

       拥有如此火热的名字的西班牙女孩没有去跳弗拉明戈舞,却在脏乱的超市里守着一个只结10件以下通道的收银台。10 items or less出现代表了它的字面意思——10件以下收银通道。这个意思毫无诗意僵硬呆板象征了Scarlet所在的超市的人生状态。而且所有来她这里结帐的顾客都拿着不只10件东西,这个数字又象征了不好的东西总是多于10。

       Scarlet周围的人是慵懒邋遢,什么都不干的1号收银台女郎(后面交待就是她和Scarlet的老公同居并迅速怀孕,而Scarlet却一直没怀上孩子),聋子经理。有点哀怨的听不懂英语的顾客们。懒惰、聋子和听不懂语言象征了超市世界里沟通的极度匮乏的状态,是真实世界的意像。

       这个超市还没有激光条码扫描仪,Scarlet算账一直都是用心算。为此特别吸引了刚被带到此地的老演员的注意。 Morgan Freeman演他自己,但是却是4年都没拍过戏。此次打算了解一个刚出茅庐的小导演的小制作是否值得接的犹豫时刻遇到了Scarlet。 所有的神奇就此开始。Morgan Freeman游刃有余,显得极富感染力,好像有个如沐春风的场伴随着他,毫不相识的陌生人都被他感染。Scarlet首当其冲。虽然准备16点的面试,但本性善良的Scarlet自愿决定送Morgan Freeman回家,记不住电影里的Morgan Freeman家的地名了,但如果是洛杉矶的话至少直线距离卡森有25公里。25公里相当于从北京的北三环马甸到机场。

      一出超市Scarlet就发现必须自己必须面对第一件不愿意面对的事——去拿汽车钥匙。这里Scarlet必须面对她所厌恶的东西,第一个是表面嚣张但本质懦弱的偷情丈夫,一开始Scarlet害怕他,但却被Scarlet打倒并抢到钥匙,作为对1号收银员的报复,Scarlet撞瘪了她的车。 这意味第一道性格关卡被冲破。第二,由于抢车钥匙被撕破了面试需要的衬衣,从而引到第二个场景——服装超市。Morgan Freeman的品味和对女性的魅力又一次张显,他挑给Scarlet的蓝色衣服很漂亮,然后是化妆,再后是洗车。然后是在车里的关于生育能力的对话。用从外到里的顺序Morgan Freeman用他的魅力让一位自卑,邋遢的女孩逐渐重拾自信。

      在洗车场有个Morgan Freeman和一个男孩充满天真的桥段。Morgan Freeman带着旁观洗车的男孩坐进被洗的汽车里体验了一把布条挡住窗户时,孩子自己把握方向盘的自豪感。曾经热爱方向盘但现在没开过车的我深为感动。仿佛我就是那个孩子,而Morgan Freeman是阿拉丁的灯神。实现愿望和帮助别人实现愿望能感染很多的人,Scarlet就是其中一个!随后的面试桥段里有一个点非常精彩,就是当Morgan Freeman在真诚赞美一位人事部的快速翻阅档案的男性的2点5秒的翻阅准确度时,那位男职员说我希望自己是个女人。从很多中国观众角度很难理解这点,虽然此段有同性恋的意味,但感情确出奇的真诚,被赞美的男职员的尴尬和羞涩丝毫没有国产电影揶揄或夸大同性恋感受的造作。真诚是不是就是沟通的本质?

      另外Scarlet拒绝问路的细节在摆渡的影评里被质疑了一下,其实很简单,这种情绪代表了一个非母语者对外语环境内心的抗拒感。(我就不喜欢问路,而爱上google Earth的)她的英语有西班牙口音,但Morgan Freeman却让她说英式的英语来找寻快乐,与此照应的是最后,当Scarlet终于肯开口问路的时候,被问讯的却恰恰是更不会英语的中国人。我们不知道是该酸楚还是微笑了。

       富有诗意的桥段还有路上Scarlet教Morgan Freeman西班牙语歌,这段非常感人,那种情绪是人和人之间最单纯善良的一面,充满了沟通的快乐感,唱得的内容并不重要,语言本身的口感就代表了一种亲切的东西。

       公路片模式的感觉加强了车窗外的城市的荒凉,BP的炼油厂高塔和一老一少语言里充满自然风格的诗一般的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敞开心灵的对话——10 items or less的另外的含义在这里出现了:我的车,我的小外甥,烤箱,我家后面那棵树,风,所有音乐,下雨时的头发,再加上后面面试结束后坐在车里的时刻。相比其他朋友们说过的10件,大家可以看到一些不同。这点我就不多说了。

       结尾算得上是strong ending,送到站,不再见面,干净利落。人生亦是如此,但过程改变人心,Morgan Freeman不仅仅是因为皮格马利翁情结而去鼓励一个女孩重拾自信,同样也是鼓励自己。不存在爱情的电影里我们看到一直被翻译搞错的法国国旗上的象征含义,人和人之间的友爱远远不是“博爱”两个错误翻译的字所能概括的。那就是Scarlet蓝色的衣服含义了。哈哈

        IMDB给这部片子评6.7分是相对比较吝啬的,豆瓣简介里也都是没看懂片子的介绍。我在豆瓣这里给满分是希望大家能理解5分的含义。中国太需要这种柔和细腻的真正讨论人和人之间关系的电影了。如果说这种自我释放的主题也算套路的话,中国的拍电影的就该好好放下架子认真学习观察生活细节了!因为大家平时忽略的东西太多太多,以至于就剩下某些人“真诚的”拍《非诚》一类的垃圾片骗大家的银子花,还美其名曰“真诚”。
  2.   燥热的午后,明亮的超市,轻快的乐曲,脾气暴躁的女营业员斯卡雷特,体验生活的老摩根,一日旅程,信任的开始。
     我们上路。
     你知道,超市有一个专门的结帐通道:10件或更少。
     老摩根说:10件或更少。说出你最厌恶的10件事情。不要思考。
     斯卡雷特:我的脚,我的婚姻,我的衣服,迟钝的人,问路,纸张和塑料,谎言,急需的钱,生活穷困。
     老摩根说:10件或更少。10件你一生梦想得到的,想拥有并且只能拥有10件的东西。
     斯卡雷特:我的车,我的外甥,我的烤箱,我家后面的那棵树,风,任何音乐,下雨时的头发。
     只有7件。
     斯卡雷特:到你了,10件或更少。最想要的。
     老摩根说:妻子,孩子,他们的朋友,早晨五点半的咖啡,肠胃好,不交额外的税,长齐牙齿,性爱,好文笔,透气棉,还有···好结果。
     已经11件了。
     只是,只是,我们讨厌一切让自己讨厌的事情,也喜欢一切令自己喜欢的东西。量化点,10件,或更少。
     在对自己的生活下决心做出改变之前,每一天,我们都过得自怨自艾。平淡,是种切肤的折磨,消耗掉每一分并不多余的体能,吞噬掉曾经拥有的万丈豪情。总是有一个,在梦里都无法到达的地方,那是一片后乐园,那里,每一寸土地,光怪陆离,每一件事物,光鲜夺目。
     说什么,在平平淡淡中寻找生活的真谛,都是云烟,虚无缥缈。爱过的人,永远是少年,永远,只是梦幻。向晚时刻,感慨时光,暮霭沉沉,支离破碎。其实只是,丢失了勇气,每一秒钟,激情澎湃进入下一秒的勇气。继续上路吧,在无味,且日益令人厌倦的生活中,就像不曾被打磨,不曾被中伤一样,继续上路吧。
     从面试的公司出来,斯卡雷特说:再问我,再问我一次,10件或更少,我最想要的。
     老摩根说:10件或更少。
     斯卡雷特:这个工作。
     很好,至少现在,有8件了。至少斯卡雷特决定,不会再回那个烦闷的超市,继续令人烦躁的工作了。
     像老摩根说过的,很好的结果。
     跨出一步,眼前的路,不再逼仄狭窄,瞬间,海阔天空。
     在车里道别。斯卡雷特始终自信的笑容。老摩根对工作重拾热情。两人说:我们不会再见面了。
     这一天的旅程,已经足够丰富,虽然,能够实现的梦想,只有10件或更少,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一件一件去实现,就好了。
     老摩根说:这是属于我们的约定。我们活着,我们工作,只要开始,就好了。
     只要开始,就好了。就工作吧,就恋爱吧,就生活吧,就尽情歌唱吧,就忘情舞蹈吧,就聆听吧,就倾诉吧······
     彼时,也许真的,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后乐园。
  3.   或许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情况,当生活陷入迷茫时却不愿将心里的苦闷告诉别人。并不是因为害羞,无聊的现实不足以让人敞开心扉;不是因为坚强,表面的无所其事掩盖了莫名的慌张;也不是因为愚蠢,诉说引来的回应有时无济于事。这或许仅是一种习惯,一种天生的自我封闭的习惯。

      小时候我就有这样的习惯,但或许我太脆弱,封闭的心灵终于承受不住那些迷失的痛苦。于是长大后我就彻底改变了这种习惯。有时到一个地方,哪怕只是很简单的路形我也会不厌其烦地一路问过去,直到目的地。我是一个路痴,但无所顾忌地一遍遍问别人并不代表我就是白痴。

      忘了介绍“十件或更少”是什么意思,它是一个超市中的术语,意指小数量商品结帐通道。在美国一些超市里,就以十件为标准,十件或数量更少就走这个通道,以避免被大数量通道过长的等候耗费时间。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就是“十件或更少”(英译:Ten items or less)通道的收银员。

      “Ten items or less”通道的设置本是一个正常的物流设置,但有时,却会产生一些看来不甚合理的现象。大数量通道理应比“Ten items or less”通道繁忙,收银员的工资也应该比较高。但在一些特殊消费周期或者偏僻的地方,购买小数量商品的顾客远比大额商品顾客多,甚至会出现“Ten items or less”通道爆满而大额通道没人的情况。于是“Ten items or less”通道就会抱怨自己的工资又低却远比别人累。

      由此带来的思考是,“Ten items or less”现象并非只存在于超市中,商品社会的其它部门,因为环境的不同也广泛地存在少拿钱多干活的现象,我们一般将此叫做不公平,而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一个非常符合商业原理的“Ten items or less”却造成了不公平,那么,这样看来,在生活的其它领域,我们也同样可以认为那些表面公平的秩序后面也掩盖着很多实质的不公正。

      我们的“Ten items or less”小姐只是个普通的女孩,所以也只能不解和抱怨。真正的戏剧性在于,那个大额通道(影片中也称1号通道)的收银员不单在工作上占尽便宜,而且还抢了她老公!就犹如我们有时感觉到的不公正之下,还有更多的事实在加剧折磨我们的神经。

      电影情节就是在这种细微的背景下开始的。一个过气的老演员四年没接戏了,他答应一家小制作公司出演一个超市店长角色,于是为了体验这个角色的现实感觉顺理成章碰上了“Ten items or less”小姐。糟糕的是,当他要回去时却发现剧组那个粗心的小伙子还没来,而且他的经纪人也联系不上,甚至因为刚搬了家,连自己家里的号码也忘了——呵呵,你要原谅这样糟糕的情节,因为这是电影,不然后面的故事就无法展开。不得已,他只得求助心情郁闷但还很善良的“Ten items or less”小姐把他送回家。

      不过,因为时间关系,“Ten items or less”小姐在送他回家之前还得去参加一个建筑公司秘书职位的面试。于是他们一起去找“Ten items or less”小姐的前夫(或许不叫前夫,因为还没离婚)拿车钥匙。因为和前夫以及那个第三者“1号通道小姐”发生口角,他们打了一架(这是影片中唯一的“火爆场面”)。之后,他们开车去面试。途中,老演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言传身教试图改变“Ten items or less”那种悲观的自我定位。他们甚至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花了大量时间来谈人生、谈梦想。这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Ten items or less”小姐的确发生了改变。至少,她敢于面对仍然无法预料的未来大声说出:“我不会再涉足那间超市半步!”

      在结尾,“Ten items or less”小姐送老演员回家,她被鼓励第一次开口向路人询问前进的方向。

      这是一部剧情非常简单的电影,时间跨度仅仅是几个小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两个陌生人能在短短几个小时相片的时间内发生改变对方的事情,但这部电影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并且长时间的思考:迷失了,我们该怎么办?

      糟糕的工作,失败的婚姻,甚至有可能无法生育,这是故事中“Ten items or less”小姐面临的困境。与此相似的是,平凡的我们很有可能碰上(或者已经碰上)。尽管敢于向顾客大声呵斥,敢于和高大的前夫厮打,敢于和一个陌生人独处几个小时,但“Ten items or less”小姐却不敢面对命运。失意在大多数时间就像一扇铁门,将我们困在命运的暗角,尽管我们十分勇猛,却没有摇撼它的勇气。

      问题究竟在哪里?

      正如影片里设计的那个巧妙的“老演员”角色,他演过很多角色,他经历过很多“角色”的生活,不仅是在戏里。所以,他说“我能看穿一个人”。同样的,他也可以看穿人的一生,道理再简单不过,因为他已经经历了一生。如果换作一个年轻人,“Ten items or less”小姐或许就不会那么虚心地听取他的建议,即使你或许生活经验也很丰富,口若悬河地对她讲一通也无济于事。这是该片一个成功的地方。

      回到现实,当我们自己也处于迷茫中时,我们也应该像“Ten items or less”小姐那样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你身边的长辈。都说人生如戏,该影片就有这样的寓意:年长的人演过你那些角色,你不懂,照着演就是了。

      问路也一样,一个人不愿意问路其实仅是因为一种习惯,无关乎害羞、坚强或者愚蠢,但去问路的理由也同样简单:你之所以向别人问路,是因为别人知道这条路。

      影片还针对人们封闭的心灵安排了大量的情节:老演员无论走到哪里,都和陌生人无所拘束地交谈、说笑。尽管他自己也承认没什么朋友,但这并不妨碍他在人群中如鱼得水。陌生人的定义不应该只被认作冷漠,一般情况下,付出的微笑,总有回报。

      忘了说,饰演那个过气老演员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影帝摩根·弗里曼。说实话,影片的开头,正是他吸引了我,因为这个片名的确有点没头没脑的怪。如果摩根·弗里曼在拍这部戏时能摘下影帝皇冠免去报酬的话,这部电影几乎可以算作零投资——场景小得可怜,情节也不能再普通。

      但是,即使被某些影评家评价为“欣赏水平不够”的中国观众恐怕也知道这一点,影片优秀与否,与投资与票房并无直接关系。现时的中国电影就存在这样情况,虚张声势投入大把金钱堆砌了一个又一个意淫式的“巨作”,如《英雄》,如《无极》,如《夜宴》,如《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有什么意义?

      盲目纠缠于历史,却对现实的种种漠不关心,这是中国电影业整体的悲哀。像摩根·弗里曼这种大牌明星愿意屈身于小制作电影用精湛的演技对社会和人性作细致如微的体察,在现时的中国,很难找到。然而,中国电影却像“Ten items or less”小姐那样,迷失了,却不愿意问路。

      鉴于此,我最后想说的是:这部电影很棒!

    2007年11月10日 于重庆
  4. 告诉我十件你喜欢的事:
    车子,外甥,烤箱,我家后面那棵树,风,音乐,下雨时的头发...嗯...
    才七件啊,还不到十件呢!
    该你了,十件或更少。
    我最想要的...妻子,孩子,他们的朋友们,早晨5点半的咖啡,肠胃好,不交额外的税,长齐牙齿,性爱,好文笔,透气棉,还有...好结果。
    已经11件了...

    你才25岁,要知道我30岁才演了我的第一部电影,你怕什么,你还那么年轻,有的是机会呢!

    片子节奏不算快,Freeman的演技也没有太大空间可秀,不过他扮演的那个乐天派还是蛮可爱的,不关乎爱情,只是鼓励和赞美,对每个陌生人,对那个特别的超市收银员。

    生命中在乎的事情太多了,挑出10件来的不是大同小异就是特别离奇。那又能怎样,能代表人生的不过是个积极的心态而已嘛。
    我想,这就是片子所要表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