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汉城大劫案 범죄의 재구성(2004)

汉城大劫案 범죄의 재구성(2004)

又名: 犯罪再重构 / 犯罪的重构 / The Big Swindle

导演: 崔东勋

编剧: 崔东勋

主演: 朴新阳 廉晶雅 白润植 千虎珍 朴元尚

类型: 动作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上映日期: 2004-04-16(韩国)

片长: 116分钟 IMDb: tt0402842 豆瓣评分:7.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韩国银行被一个五人骗子团伙劫走五十亿元,然而案发当场这个犯罪团伙即有一人身亡,一人被捕。金探长(千浩振 饰)负责此案,他迅速展开对其余三人的调查与追索,案情也随之渐渐浮出水面……

演员:



影评:

  1. 前半部分是喜剧,新奇有趣、节奏轻快,蒙太奇玩得潇洒。角色粗鲁中透着有趣,十分讨喜,背后凝聚着导演精妙的叙事和剪辑技巧。后半部分是正剧,点燃了前半部分藏起来的情节爆点,兑现了故事的所有潜力,但是相对俗套而笨拙。

    虽然是是多年前的老片,还是值得看的:有血有肉,有智有谋的诈骗犯团伙,局中局,骗中骗的故事,当中穿插似乎是爱情的恋爱,似乎是正义的警察。崔东勋导演处女作,编得很精彩,值得目前只注重视觉和大牌明星的电影业反思。

  2.     导演用幽默.滑稽的语言讲述了一部不一样的警匪片,似庄似谐,亦庄亦谐,似乎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有可笑的一面。总是说着说着就镜头回放,让你在当下与之前间自由跳跃。片中的人物都带着几分可笑的色彩。
        金先生在四年前设骗局开了个假投资公司,受害人是两个老师(语文老师蔡常虎和他的好友数学老师),都自杀了。当时,常虎的兄弟常赫在服刑。四年后,常赫出狱,与死去数学老师的父亲(整形医师)一起,以诈骗银行50亿的构思为饵,替常虎和数学老师报仇。常赫先接触的是精通伪造证件的汽油。于是,四年前以金先生为首的诈骗团伙其他成员大嘴和燕子也浮出水面。开始实施诈骗:
        1.大嘴和燕子持枪抢劫银行未遂,金先生常赫汽油假扮银行调查组拍摄到那种银行间只在年底结算的特殊支票,汽油进行伪造。
        2.常赫和大嘴持票去银行提款,金先生负责无线接听和监听,汽油和燕子搬运钞票,大嘴签收。
        3.大嘴被抓,燕子运钞票逃走,汽油金先生躲藏起来。常赫将车子驶入隧道,并在隧道内金蝉脱壳,在整形医师帮助下,将前几天偷挖出的死尸放入车内,让车坠崖爆炸,在世人面前造成常赫已死的假象。然后整容扮演常虎。这演技实在精湛,连与他共枕而眠的徐任晶都没认出来。
        4.诈骗银行前两天的那个电话,大嘴在签收时的那个电话,告诉曹晶楠燕子地址的那个电话都是整容院里的女护士照着纸条念的。燕子车上的20亿现金(应该没有20亿,当时好像没搬完)也进了常赫口袋,就是后来放在书店的那个。
        5.精彩的还是之前那个伏笔:天花板上贴的所谓“老家”的照片。把个老奸巨猾的骗首金先生甩得团团转。以为自己在钓鱼,其实是被别人钓。

    片中几句精辟的言论:
           我们每个人都试图过检点的生活。
           任何能使你上瘾的东西都可以害死你。
           在我这年龄只需要三样东西:钱、啤酒肚和骄傲。

    两个又帅又可乐的镜头:
           20分31秒
           30分33秒

    几个搞笑片段:
          1.汽油:“我有一个好奇,如果我们被捕要判几年?”
            一伙人愣了一下。
            金先生提议:“大家,吐!”
            “啊!呸!”
            “然后漱口!”
             “咕噜咕噜!”吐。
          2.被大巴撞后,坐在轮椅被推出门时,大嘴说:“所以我们在过马路时一定要先查看一下。”
          3.徐任晶穿着细高跟鞋,拉着红皮箱,美美的在路上哒哒哒走时,扭了一下。
          4.燕子被曹晶楠杀死后,脸贴在玻璃上。
            之后,探长那句“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我感到羞耻!”
          5.一伙人玩牌,出老千。
          6.探长提了提裤头,跨栏。

    题外话:
          女主角很像大陆演员李琳。演《篱笆·女人和狗》那位。


         徐任晶那句描述常赫的话可以直接搬来形容社长:
         他能使女人紧张,心神不宁,同时也很兴奋,会一直想一直跟着他。
                        2010-5-17 14:03
     
  3. 在观看电影之前大可以凭借常识、一般性来预测剧情走向,但这种预测并不总是适用。因为电影的一两个小时,可以就着前面的一点点铺垫、碎片,而不论逻辑严谨与否,来下戏剧性的结论,情节走向。

    原初看到隧道会怀疑黑暗中掉包,但对于紧追的警车,和隧道不长的判断,认为这不大可能,警方看到尸体(或验证),更加确认尸体的外貌乃至其他特征即便第一眼看错,事后警方的法医鉴定也应该能够发现。

    听到两个兄弟,会怀疑是同一个人,但是回忆之中的两人场景(时间性未明的,但使人、我误解为出狱后的碰面,这是属于想当然的,因为在情节设定中,那个兄弟是在犯人死后才回国而非出狱后就见面的,这里的疏漏、不严谨进一步加深了“两个人”的印象)对其进行了推翻。这种推翻当然仅仅是观感记忆上的,而非是逻辑严谨的说明。但以人们对电影语言的信任,认为至少不会在镜头上说谎,从而相信这种展示是作为前提而存在的东西,而非已经被作为推理、情节的铺垫加以架空的产物。

    伪装之后的犯人的移民资料是如何伪造的呢?仅仅通过电话伪造过于牵强了,若涉及网站入侵则须另费笔墨。

    小说的创作并非儿戏,对于两兄弟为同一人的怀疑更加减轻,因为小说不是可以随意炮制的骗子伎俩,尤其是著名小说。小说必须是哥哥所写的,而不能是行为放荡的弟弟为了骗局而写的。
    但小说的情节却绕开了这里的条件制约,以整容来成为兄弟,从而继承小说,而且这里微妙地只是继承小说的名义而非自己开始伪装成创作小说的。正是在这个逻辑节点上,情节再度绕过经验预判,在逻辑上成立了。

    性格是这电影里面最为戏剧化的事物,仿佛可以完全成为另一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而没有一点痕迹。倘若伪装者是采取移情心理进行自我暗示式的投入式模仿,那么,导演后来作为推动高潮的身份揭露式的举止粗鲁,就成了对这种表演心理的违背,成了对“技巧式扮演”的肯定。而技巧式扮演如何能够做到全时全地呢?尤其在性爱的档口,都能够丝毫不泄露痕迹?

    不过早安排犯人前女友与犯人伪装后的角色发生关系,也许也是出于对身材、性行为所暴露的人格气质、习惯行为这些较大疏漏的回避吧。而没有和警察深入谈论文学,也是回避。

    最后声音。犯人的声音以及其他一切可能表示不同人格的细节都被戏剧化地掩藏了。
    由此而言,所谓戏剧化,实际也就是,主要为创造戏剧这一视角之下的逻辑成立,而轻略这些逻辑的成立在日常之中有多少的巧合、幸运、特殊性。
    电影仅仅解释镜头下的那些部分的逻辑与合理性,从而在结果上显得戏剧化,不现实,尽管戏剧的所有部分都能逻辑。
    好的电影能够将情节所需的概率深埋到现实深处,使外表维持现实的寻常宁静,直到戏剧化的出现,无数埋藏的碎片被连根拔起,足够解释离奇的情节。
    一边保持 戏剧高潮迭起 ,一边保持出人意料而令人信服口服,大约是相冲突为难的吧。因为戏剧的高潮迭起意味着破绽,处理每一段新起的高潮尚且要心思缜密,如何做到在戏剧高潮反复之后再来一次彻底颠覆呢?这首先是技巧乃至题材的挑战,即便说服力充分,前面的高潮迭起也早已败坏了戏剧的严肃氛围,从而使人不再保持现实主义的态度,而成了娱乐与玩赏,对每个出乎意料的“高潮”叫好、惊讶一下。
    肖申克救赎在结局之前的情节都属于现实主义的铺叙。而非戏剧化的高潮迭起。


    ————————
    电影的出人意料就像一出魔术,以前面铺设的多种结局刻意误导观众,所有的意义都成了最后的一出惊叹。
    哇,制作好贵的魔术。效果好低的效果。
    = = 不是每一部电影都是肖申克救赎。从前我爱出人意料的结局,因为我以为每一部电影都是电锯惊魂或者肖申克救赎,直到我接触到为了转折而转折的电影。安安心心看政剧吧思密达。
  4. 很有以前看港片时的流畅与痛快。这种故事中没有大是大非,有简单的为亲情复仇,有简单的骗术连环套,有简单的冷幽默,故事情节完后细想确有些编得过于完美了,但观影过程中并不在意,特别是最近看的十三叉和龙门飞甲的编剧与故事讲述平庸至极,看它就更如遇上一位老朋友了。
    其实香港电影只要找回往日电影的无拘无束,就如如今的韩国电影一样,自然可以找回黄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