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感觉和是枝裕和画风很像。电影第一幕出现的父母吵架的场景一下子就把我拉进去了,女主站在两人中间,那种孩童时期不明白为什么成年人会这样吵架的不安和担心。这一幕幕都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两人吵架吵得特别凶的那种,至今我都只敢和别人说小时候我父母吵架吵的很厉害,而不敢说父母之间打过架。因为我还是潜意识觉得父母打架是一件羞耻的事情。长大之后,到了工作的年龄,突然也理解当年的父母吵架打架的原因。工作和生存的压力实在是太大,生活琐事一件一件不留余地的向你扑面而来,再怎么好的脾气也都会被磨得没有脾气了。然而长大之后,还是不想和别人说自己的父母曾经在家里吵架和打架。虽然这些都是常态,长大之后也对过去这些事感到理解了,然而这些事却也实实在在给过去孩童时期的我留下了不愉快的感受。
影片里的女主不想父母分开,可小时候的我就和妈妈说过,要不离婚吧?小时候我就想过要跟爸爸还是妈妈生活这个问题,当时的答案是妈妈。爸爸在当时我的眼里实在是一个脾气不好,对妈妈不好的人。当时妈妈在叠衣服,她不说什么。后来妈妈和爸爸就这样一直生活到现在,他们在我上高中之后就不吵架了。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度过了那段从成人到父母的过渡期还是自己已经能够互相扶持坦然的面对生活困难了?导演能够把这些事情一点一滴的通过影视角度展现给我们看,真的是感到很感恩呐。长大之后还能够有机会因为书籍或是影视剧重新回头看过去那个孩童时期的自己,和过去感到难过的自己说,你看,爸妈现在过得也挺好的,你和爸妈的关系也很好,你担心的问题最后没有发生。
影片中两个女孩吵架哭泣那里,都是她们的情绪宣泄。无人诉说的烦恼,却在遇到相同的人之后,得到情绪的宣泄,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呐。也许因为搬家,她们不能再成为朋友。可是,长大之后,这段因曾经陪伴过的温暖一定不会被遗忘。这个画面让我不禁想要去回忆过去友人陪伴我的温暖瞬间。
整部影片故事叙述不拖沓,舒缓顺畅。最后女主的一席话,其实更像是长大后的我们对于过去因为家庭创伤而和解的我们说的一段话。“好好吃饭,吃饱了,开始我们真正的旅行吧!”
长大后的我们,能有多少次机会回头看看自己,和过去曾经受过伤害来不及治愈的我们和解呢?也许这些影视剧可以,希望观看这部影片的你,能感到如在冬日里喝着热水,热水的温度刚好解渴又温暖。
允佳恩导演算是我最喜欢的韩国导演,犹记得看她的《我们的世界》时,那份震撼和感动。
如果说“世界”反映的是“孩子的世界远比大人们认为的复杂与肮脏”,那么“家园”则让我觉得导演在努力去美化孩子,去煽情,让孩子再次成为摇尾乞怜的弱势群体。
汉娜作为女主角,极尽懂事,才上五年级便承担着家里许多的家务,努力维系摇摇欲坠的家庭,还要小心翼翼地面对母亲的质问和情绪。
她作为孩子,我看不到任性、野蛮和叛逆。
而这恰恰是允佳恩的“世界”给我震撼的原因。
李善的懂事是带刺的,那是一种懦弱的反抗,而李善面对的还仅仅是父母的忽视和同学的排挤。
反观汉娜,父母爆发的冲突、母亲对自己做家务不仅不理解反而去质问和指责、父亲出轨、哥哥自私而叛逆。
汉娜的家庭可以说是完全割裂的,所以整部影片汉娜都在寻找真正的家。
这样一个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头到尾甚至不曾爆发出丝毫的不满和愤怒。
她为数不多的反抗,仅仅是偷偷藏起父亲的手机、短暂的离家出走、和朋友吵架。
不够。
这样的孩子是普世价值观里孩子的轮廓,没有张力,没有生命力。
像是个为剧情服务的傀儡,一心只想找到家,而没有自己的情绪宣泄。
我想看到的是《奇迹》里的集体出走长途跋涉,不是在帐篷里睡一晚回家做饭。
我想看到的是《无人知晓》里掩埋妹妹时的冷静和无知,不是拿了善行第一的老实少女。
我想看到的是《小偷家族》里早熟却幼稚的偷窃,不是帮着房东整理杂物的乖巧。
李善和智雅是相互利用,为了在“世界”更好地生存去反咬、撕扯。
汉娜和友美是相互取暖,为了寻找“家园”拼尽全力。
小孩子的世界并不好过,同样有倾轧、压迫、利用、甚至罪恶。
因为无知,他们的罪恶最是赤裸和坦荡。
主流价值里更倾向于保护孩子,这种保护有时隔绝了真相,而允佳恩导演让我看到了我一直想要看到的,不完美、不单纯、不天真无邪的孩子的世界
但这部确实让我失望。
整部影片,我最喜欢的是两个孩子狠狠踩碎亲手拼凑的“家”的那一刻,那个瞬间,我感受到了孩子们负面的力量。
结果后面来了个帐篷剧情,和好如初。
结局是汉娜回家做饭,一种认清现实后的无力妥协。
看得我也着实无力。
只有当大人们意识到,孩子的生活并不是人间天堂,并不轻松惬意,虽然不需要为吃喝发愁,但他们的世界同样充满荆棘。
只有意识到,孩子和大人之间,才能真正架起沟通的桥梁,才能真正做到疏通和引导。
最烦影视剧里出现的桥段,孩子的亲人朋友宠物死去时,便是化作天上繁星,孩子们一脸天真地望着天空,说,星星好亮。
然而现实里,许多孩子不仅知道死亡,理解死亡,甚至去践行死亡。
星星这种笑掉大牙的谎话,是大人对孩子世界的美化,假装看不见肮脏和罪恶,只会招致更多的肮脏和罪恶。
死了就是死了。
化成灰了。
没有什么星星。
很生活化的叙事方法。人物的每一言每一行看似都是无意义的、碎片的生活常态,其实都是自然的真情流露。这是整体的风格感觉。 本片亮点在于,从孩子的角度看生活看世界,打破了固以为的平面化。更重要的是,旁观者能捕捉到她们身上很多成年人的做事方法,她们可以因为简单的游戏大笑,也可以固执地去做某件事,还可以自我安慰,更可以粉饰太平……她们与成年人的区别,仅仅是拿到了未成年人的角色卡,少了责任,也就少了很多声嘶力竭的时刻。 而成年人们的角色设定,也能看到编剧对于成年人的讽刺。父母会因为愤怒而失控,又会因为不够爱而逃避责任,他们同样会发泄、会恐惧、会后悔、会缺乏克制力。 所以我们看啊,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没有太大的界限,只是说,成年人虽然掌握很多东西,但对这些东西的掌控力却远远不够,然而孩子会意识到去进步,成年人反而因为高高在上而失去了这种意识。
看完之后完全泪目了,家庭关系对孩子来讲真的影响太大了,体会过女主那种心痛,父母关系的决裂体现在生活点滴,身为子女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回,但是他们总是觉得和对方无法继续,看不到彼此的好。于是孩子总是想变得更加听话,懂事,或许会对关系的缓和起到助力。然而最终,还是各自安好,那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