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光阴的故事》,仍能感受清新活力,当时观众想必耳目一新,难怪为“新电影”发轫之作。 除了杨德昌,陶德辰、柯一正、张毅,每一段都各有意趣,也有些共同关注的元素。 可惜后三位没能坚持很久。 1. 技术和新近发明物件如何改变和介入当时(1960年代)普通台湾人的日常生活,也暗示当时社会气氛和流行文化: 《小龙头》里小毛家被送无线电,爸爸要用来听球赛(京剧唱段出现若干次,一次是《空城计》中“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小毛全家去金阿姨家做客,一起看电视。这段影片以播放唱片作为开头和结尾。金阿姨家又在离台赴美前将电唱机送给小毛家。(收音机、电唱机在杨德昌后来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也很重要) 《指望》里,小芬姐姐在家看电视,内容有Beatles乐队在日本演出,越战footage等。 小芬和戴眼镜小男生一起学自行车。“自行车”代表一种挣脱mundaine状态(乏味生活、因未成年处于被监管状态),对某种“自由”的向往——待学会骑车,又不知该去哪里了。 《跳蛙》里,老师将录音机带来课堂,讲孔孟。后来学生也都将录音机放在教室里录老师的录音机播放内容,自己跑掉。颇具讽刺性的场景。 《报上名来》里,李立群着短裤、围着浴巾穿过繁华大街,去公共电话亭给张艾嘉打电话。 2.仍然相对压抑保守的社会气氛造成影片对身体和性爱的隐晦的obsession,及对异性的朦胧渴望.几乎每段中都有对身体的描述和强调。 《小龙头》里小毛迷恋长头发的高年级女生,令人想起杨德昌《一一》中的洋洋。 《指望》中石安妮月经初潮、对镜审视自己的身体、对隔壁大学生的迷恋。 镜头中大学生赤裸上身的反复出现、慢镜头,是透过安妮和姐姐的主观视角。 《跳蛙》中杜时联对身体的training也为重要因素。亦有与西方人一争高低的好强心。 张小姐手中的馒头与半裸的胸部、小男孩偷看路边大幅广告中袒胸露腹的女体…… 《报上名来》所有时间李立群裸露上身、只着内裤,张艾嘉一半时间也是只着内裤走来走去。即使尴尬喜剧,如此portray身体,在之前台湾电影中大约不多见 (琼瑶电影中女主角包裹得端庄优雅,男主角如秦汉、秦祥林尽管身强体壮,也并无大面积裸露)。 3.《小龙头》以铁路首尾呼应,令人想起侯孝贤《恋恋风尘》。另一部铁路扮演了重要角色台湾电影为台语片《旧情绵绵》。 4.当时大学校园里有狗穿插于学生人流中,跑来跑去,看来十分亲切。 当时社会风气大约不甚好,邻里不信任如当今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