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ven Busch从《飘》复制过来的故事框架,在《阳光下的决斗》和本片中如出一辙————
1、相同的时代地点背景:
南北战争前后,西部或南方的农村,即将面临工业大变革冲击的,在原始奋斗中建立起来的自然经济农场家庭,对应美利坚殖民扩张的发家史和新旧交替期;
2、相同的人物关系:两个三角结构。
一位男性家长,具备拓荒精神的第一代创业者,通过吃苦耐劳、大胆冒险、精明经营,白手起家成为地方上的名望;
一位女性家长(《飘》是两位),温良贤淑的完美形象,模范母亲,女德的化身,家庭的真正精神支柱和核心;
二代子女,叛逆、幼稚但崇拜父母和往昔的荣光,即将脱离家庭行使主权;
———这是家庭内部的三角关系;
第二个三角形,两个性格、风格截然相反的男性角色和女主人公造成对称的钟摆情节,再通过女主人公这个衔接点和第一个三角形成相互照应的明暗布局。
3、三部剧共有的戏剧矛盾:
家庭,作为精神偶像的母亲离世或者即将离世,家庭失去了主心骨、陷入混乱,父亲因此一蹶不振,团结紧密的家庭组织(这一组织是创业的力量源泉)有走向解体的危局;
其次,政治事件或者社会变革对旧的经济模式造成破坏,国家新旧生活的交替,秩序逐渐从野蛮粗放转入法制的正轨,这些冲击让家业难以再维持昔日的兴盛,原始的垦殖大业开始谢幕;
以上,旧日理想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走向崩坏,如何从依赖中走向独立,从灭亡中走向新生,如何在现实转折的阵痛中完成摈弃与选择,是个体走向成熟以实现自身使命的过程。
第三,两个完全对立的男性形象分别集合了新旧时代各自的特点,他们和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纠葛,几乎完全相同的戏剧成份,三部剧在进行表现的时候各有其魅力。《飘》选择了解放和自我救赎,《阳光下的决斗》则是选择同归于尽,《复仇女神》的结局是妥协与和解。
4、本片所继承的精神内涵:
极力张扬的新教精神,以坚韧不拔的勤俭奋斗为荣,以创造、扩充物质财富为德,崇拜强者与征服,将个人的成功视为价值的丰碑,赞美自由主义和朴素的道德观;同时,对家庭情感的强烈诉求,对老式家庭中温情与爱的怀念,将和睦的家庭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视为人的幸福归宿。(复仇女神即这两种追求发生的冲突)
5、Niven Busch作品所独有的着力点:
对女性在过渡期所遭遇的两难困境的刻画,在对待父权和夫权的问题上,从依附到对抗的纠结反复,因女性独有的矛盾诉求。
对法的价值的质疑,即秩序、正义、权益三者的关系;(TC巧取豪夺吞并土地,驱赶绞杀占地土著,法律秩序和权益的实现以牺牲正义来换取,而滥发债券、血亲复仇,又体现了法制的无序和权益的不安定因素)
对个体权利的强调,不仅仅是身份权、财产权的捍卫,更重在表现人在精神性人权上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从两部影片的男女关系上,从Vance目睹Juan Herrera被父亲绞死而绝不低头的特写上,用艺术感染力放大人格自由与自尊的力量;
对时代热点主题的反映,在剧作中添加有色人种原住民为主要人物,通过其与白人殖民者的矛盾冲突,旨在反思历史,回应美国国内少数族裔的民权运动。
万斯只有女神的外形,其内心始终只是一个任性的女孩。胡安死得不值。这样的一个女孩,美貌,个性倔强,生命力旺盛,虽然貌似反抗着父亲,实则一直在追寻着父亲的宠爱与生命轨迹。她之所以爱上她后来的丈夫,居然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打她、不被她玩弄于手掌的人,真是被宠坏的孩子。真正爱她的应该是墨西哥的土著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