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腾讯视频“十分剧场”的短剧《大妈的世界》。说实话,看之前对所谓短剧完全不抱希望,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已经深入人心了。但今天在微博上看了一集,晚上就带我妈一起看了半宿。
五分钟一集的体量,实在算不上负担,看一集小亮科普视频的功夫能看两集半这个剧。20集的整季也就看了半宿,给我妈乐的睡不着觉,连pdd直播都不看了。
每一集讲一个小故事,但人物关系始终不变,三句话就出一个包袱,这是典型的情景喜剧和肥皂剧模式。没有完整的故事线,就意味着没有剧终的一天,这部剧绝对会有无限可能。只不过整部剧的篇幅不长,只够快乐半宿,不过瘾啊!
虽然是“大妈”的形象,“世界”里却充满了年轻人的时下文化。追星、鸡娃、网恋、炒基金、网络诈骗、养生保健、职场恶习、网瘾治疗所、不良大厂没完没了的引导关注、看网剧充钱了也要看广告……放在现实题材剧里,这是生活的烦恼,看了就会心生焦虑。但把经历烦恼的主体换成了大妈,烦恼的过程就变得魔幻起来。主体和事件的不匹配让这种“客观”反映成了辛辣的讽刺,到有一些颇带喜感的针砭时弊和鞭辟入里了。
“大妈”本来只是个年龄段,谁都有成为大妈的那一天。此处的大妈,未尝就不是“Z世代”老了的样子。因而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这部剧可称之为“预言版”现实题材作品了。
老戏骨的加盟让剧更显得精致。李玲玉去女一,曾经演过玉兔精,唱跳俱佳,这么大岁数了功夫没撂下,有一集里仙风道骨,愣是金鸡独立地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动不动站了半分多钟,根本不是常人所及。穆丽燕的女二天天扎个丸子头(放30年后这不就是2020年的古早流行发型嘛),显得老太太可爱俏皮,十分生动。见到梁天,我妈挺惊喜,她讲话“他可老没出来了”。
难得的好剧,尤其还是短剧,有这样的精品力作,让大家见证到短剧市场的大有可为。市场也需要一些这样的好作品来一改大家对短剧小投资、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了。
最近,几部受到关注的影视剧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讲述的故事、选择的主人公与以往主流影视剧的模式有所出入。如周迅主演的《小敏家》围绕着中年女性的感情生活,被热议的《爱情神话》的主人公们也都是中年男女,而在近日完结的一部短剧《大妈的世界》则旗帜鲜明地告诉观众自己故事的主角是大妈们。
相比于《开端》或是《镜双城》主角们依旧是典型的年轻群体,前面提到的三部作品则把注意力重新放到了这些年在国产剧中似乎已经日益消逝的角色和群体身上,尤其是《大妈的世界》难得一见的以中老年男男女女的生活为主线,用一种搞笑幽默且极具讽刺的形式展现那个日渐被我们忽视的生活和人生景色。
中老年人的生活为何会从流行影视剧中消失?为何我们又呼唤这一题材的回归?而透过《大妈的世界》这部网剧小小的切口,我们也可以看到,一种理想的老年生活,是如何被想象与塑造的。 撰文 | 重木
伴随着这些年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变化,国产影视剧也随之出现了众多新的调整与发展,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年轻化”趋势日渐成为主流。一方面,这与传统观看影视剧的媒介变化有关。从传统的电视转向电脑、智能手机,由此也就导致看剧主流观众群体的变化,曾经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年观众变成当下占据着互联网使用与消费主流的年轻群体。
除此之外,我们也发现,伴随着当下看剧媒介的简化以及年轻人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主体,各类影视剧也必然开始考虑他们的审美、喜好以及消费和观剧心理,从而出现了这些年国产影视剧日益注重年轻审美和故事的趋势。
也正因此,我们发现国产影视剧中的各类偶像剧、言情剧或是围绕着年轻人的喜好、心理和情感倾向的剧种成为各大影视制作公司的制作首选,而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内诸多涉及严肃题材或是家庭伦理剧则在新的趋势下出现萎缩。这导致许多影视形象、角色以及生活群体在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影视剧中趋于消失、走向边缘,有些则成为某种典型或刻板印象角色,在一些剧里充当背景或边角料。
在去年底引发热议的那部《爱情神话》中,有个重要面向就是人们意识到,之前此类的爱情或是言情生活剧的男女主角们大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男女,而很少会关注像老白、格劳瑞亚或是李小姐这样中年男女的爱情与生活。如果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上海或者他们不是上海人,这样的故事所可能引起的讨论或许还会大打折扣。许多中年女演员同样切身地意识到了她们所工作的行业中对特定年龄的限制与忽视,所以才会出现之前女演员们呼吁业内多关注她们工作的新闻。
在很大程度上,大众与流行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年轻化的趋势,因为恰恰是那些最新、时髦或是传播度广的东西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许多年轻人的消费水平或能力无法与一些成功的、有了一定资本累积的中年人相比,但恰恰是他们基数的庞大以及不同于传统的消费活力和频率使得市场和资本能够清晰地意识到他们所拥有的消费潜能,从而也会进一步地推动相关题材、故事类型和情感倾向的形成和再生产。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使用当红小生拍摄偶像与言情剧,因为他们与当下粉圈文化的昌盛息息相关;或是利用耽美文化所具有的庞大读者与爱好群体来为耽改剧牟利。
正是在市场与资本、年轻消费群体以及他们消费观念的互动和彼此激荡下所形成的流行文化模式与意识形态,影响着我们当下能看到什么样的影视剧。而诸如《小敏家》《爱情神话》之所以能够引起关注,除了它们本身的故事内容以及相关演员自带的流量以外,在其背后也存在着一股人们对日渐僵化、套路太多的“年轻向”影视剧的反感甚至厌恶。而《大妈的世界》之所以能获得较好的口碑,首先便是因其所关注的主角在当下的影视剧中几乎已经消失殆尽,这一话题度让许多人选择点开这部剧,而其短小、轻松且极具话题性和热点的内容则是留下年轻观众以及获得他们好评的主要原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口语中,“大妈”或多或少都带有些揶揄或贬义色彩。
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对特定年纪女性的普通称谓,在其中还隐藏着一种典型的印象,如大妈们的琐碎、爱念叨、爱管闲事、爱打探和八卦以及一种强烈的对自己许多观念和想法的自信与强势态度。《大妈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有意利用了这一文化想象和刻板印象,并且它们故事本身就是围绕着两个大妈展开,而其所涉及的许多日常生活也确实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人们对“大妈”的认知,并与此同时又颠覆了这些形象。而恰恰是这两者的冲突,造成了这部剧中最根本的喜剧效果。
在“共享小李”这一集中,《大妈的世界》主创们就明确地希望能够利用传统对大妈——或更准确地说是对中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来进行故事创作和讽刺。社会新闻中隔三岔五就出现的老年人受传销诈骗的新闻,让由年轻人与中年人所把控的主流意识形态开始把她们想象和建构成一群“老糊涂”——晚年无所事事、枯坐萧瑟,最后被传销骗去一辈子的积蓄,追悔莫及。
《大妈的世界》向我们展现的是一群与这些形象截然不同的老年人,她们精明且老练,对传销的热情看得一清二楚,不仅如此最终还通过完美的表演开始利用传销年轻人来给她们服务。我们在这群以王姐(李玲玉饰演)和老杨(穆丽燕)为首的大妈们身上看到了另一种老年群体和生活样态,尤其脱离了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新闻中对她们昏聩、凄惨晚年生活的想象,而与之相反地塑造出一类阳光活泼、充满日常小精明和小烦恼但却总能被老练地处理和解决的大妈形象。
当主流媒体开始讨论老年人或如我们父母辈的日常生活与他们的晚年时,往往会出现一种矛盾的议论。一方面是感慨或是发现父母辈在把孩子拉扯大、离开家之后便空掉的生活一时半会儿不知该如何改变或填补,而另一方面许多子女又对父母们喜爱或是热衷参与的活动和爱好满是不屑,甚至诸多批评。《大妈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展现或是说想象一种新的、可能的老年生活,像王姐与老杨就与自己小区的其他老人组建了广场舞队,在特定的时间训练、与小区里打篮球的年轻人们为场地斗智斗勇,以及最终还积极参加比赛;而王姐和老杨也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生活,并不是如我们所想象的那般只是窝在家里唉声叹气。
或许,真实世界的大妈哪会像王姐或老杨这样自信、活脱和潇洒。其实我们不能把这部剧中的“大妈们”当作是真实的日常形象,而应该理解为她们也是被期待和想象的存在状态,或说是对可能的大妈们形象和生活的创造。以其中种种对主流大妈刻板印象的讽刺来看,主创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典型碰撞来达到喜剧的效果,并且提醒观众要对自己印象或是成见中所给定的那类老年人形象和生活世界保持警惕。
在很大程度上,《大妈的世界》里的“大妈们”也是当下这股年轻向意识形态影响的产物。而在这背后或有一点更值得我们注意,即通过这一由年轻人建构和想象的观念之眼去看老年群体的生活,我们会希望它是什么样的?所以有评论也笑称,这部剧让她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
因此,《大妈的世界》也或许还可以被看作是当下年轻人们对自己老年生活的憧憬,他们也在潜意识中意识到当下主流印象中的老年群体及其生活的灰暗性,所以也由此希望能通过此类影视剧来进行一种新的、更加阳光或多元的想象。而在这些想象背后折射的也恰恰是我们这个日渐年轻化的世界对老年群体的遗忘、不友好以及对他们生活方式的不屑甚至不满。
宋明伟有部专著名为《少年中国》(Young China: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he Bildungsroman, 1900-1959),其所关注的主题便是近代中国是如何从一个“老旧昏聩的旧帝国”转变成“年轻有为的新中国”。老年人世界的衰落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因此整个消费文化的年轻化背后还暗藏着一个更宏大且主流的历史旋律,然而伴随着当下各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老年群体以及有关他们的生活、心理和情感需求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即使如此,与市场和消费紧密结合的流行与大众文化对此却始终关注有限。
从《大妈的世界》这部短剧集中我们就能看到在许多社会层面对其群体和习惯的忽视,尤其是在老年人越来越多的世界,为年轻人提供的服务以及为他们的方便而塑造的城市空间、生活模式和消费形式却日渐占据主流。在19集“程序适老化”中,王姐被智能便利店反锁在超市里,结果为了出去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电子扫码、关注公众号、转发和收集点赞等复杂操作。
伴随着当下中国智能化程度的扩张,许多日常生活、消费和娱乐场所的AI化成为许多老年群体生活中的最大障碍。而此类新闻也层出不穷,最后使得有关部门不得不颁布相关规定来保障老年群体在此类生活事宜上的权益;而在新冠疫情时期,我们也不能忽视对于那些不使用或是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在一系列防疫政策中往往会成为被忽视的对象或是他们的习惯和生活模式得不到相应的重视,而导致他们被排斥在特定的城市空间之中,从而在无形中更进一步地把他们隔离在现代社会之外。
在《大妈的世界》中,王姐和老杨都熟练地掌握着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且刷短视频、追剧磕cp和购物等等都得心应手。但这或许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受限于特定的生活条件、学识和状况,大部分的老年人无法达到这一标准。也正因为当代社会的日渐智能化以及年轻化,上野千鹤子才会在其多部书(如《一个人的老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变老》)中根据自己的个体经验与研究数据和调查,来为“渐渐变老”的老年生活提供许多实际妥帖的建议和帮助。她提醒开始进入老年的人们,不要被传统关于老年的想象和刻板印象束缚,而是始终要以一种新的心态去进入老年,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除此之外,在《一个人最后的旅程》中,上野千鹤子也通过其社会调查指出相关政府部分、社会机构在对老年群体生活上应该进行的关注、改造和帮助。因为恰恰是这些外部的硬件和设施条件的齐备与完善,才能为进入老年的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为他们在人生新的阶段的新生活创造可能。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在许多政治、经济与社会核心和主流层面,还未进入其中或是刚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处于弱势,但伴随着经济消费能力的增长、在文化与意识形态中话语权的获得,也必然使得他们能够主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颇大的大众与流行文化的样貌,因为恰恰在这其中,隐藏着某些需要被改变或是被继承与再生产的意识形态。
而在由这部分大众文化所构成的围绕着我们的这些故事、感情与生活模式中,老年群体的身影和他们的声音正在渐渐消失。他们成为各种偶像剧、言情剧、探案推理剧或是伦理剧中的某类“典型”,或是如巴金《家》中的老太爷代表着保守守旧,阻碍着年轻人的终成眷属,或是像传统三姑六婆的现代版形象爱八卦爱多管闲事,也或许只是个背景,模模糊糊看不清。
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敏家》《爱情神话》和《大妈的世界》这样的影视剧才会显得引人注目。就如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所发现的,现代大众与流行文化本身就是塑造和再生产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场域。作为当下接受面最广且渗入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形式,某种形象、角色或群体是否能在其中显现、以怎样的方式或形象出现,背后都牵涉着更加复杂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就如美国纪录片《赛璐璐壁橱》所说的,正是影视剧,塑造了我们对于自我的身份、情感与欲望的认同,影响着我们对于社会、人际交往以及关于正常的看法。
当中老年角色或者说“大妈”开始于影视剧中消失,我们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忽视她们的存在与需求,而她们的生活则往往会被简化为某种了无新意的重复,即使她们就生活在我们身旁,就是我们熟悉或亲密之人,我们也可能对此视而不见。
在《大妈的世界》中,我们想象出另一种可能的老年生活,去对抗或改造传统印象里的各种陈词滥调与那些灰暗的隐喻色彩,既是为了我们的父母辈,也是为了未来的我们自己。并且它或许还预示着一种新的家庭关系与亲子相处模式的诞生,了解我们的父母是一堂重要的情感教育课程,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关于他人和整个世界的看法。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重木;编辑:走走;校对:赵琳。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千万不要被它名字骗了!秒杀目前国内“流水线”现言古偶市场一大片!
两位女主演:李玲玉老师58岁,穆丽燕老师57岁(选角切合主题)
就从镜头滤镜真实程度,你能信这个片子滤镜能比现在古偶现言的滤镜还小阿姨们的皱纹毛孔都能看见!完全不搞那一套虚伪的“美化”。那是她们岁月光辉留下的痕迹,值得被尊重和看见!完全不需要让50+的女演员只禁锢在演妈妈、婆婆这些角色里,发挥工具人作用,甚至故意扮嫩演少女大方承认年龄,因为她们除了这些社会身份,她们也是女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怎么会没有自己年龄段的故事呢?有故事有温度,就可以拍,可以拍好!(市场是不断被开拓的被发现的)
特点:黑色幽默,节奏明快,热点与生活相结合(编剧的融梗能力和想象力真的很不错??)
一集5分钟,全季20集(似乎有安排下一季)想注水都很难 每一集都是独立故事,主题大到内卷鸡娃诈骗,小到减肥加班黑话,完全不与时代脱轨。但总体还是围绕大妈们的生活展开!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生活细节。是可以让你笑出声的那种?非常推荐大家下饭解压。
⚠️不想被剧透就止步于此,下面有剧情内容
做一个剧集主题指路,以及我很喜欢每一集结束那个收束语(附上)
第一集:共享小李(反套路+保健品推销)
第二集:野生追剧党(嗑CP追剧党现状+买了VIP该超点还是超点)✅次集有木子洋灵超客串
第三集:鸡蛋盲盒(盲盒风潮)✅这集运钞车那一段好好笑
第四集:锦鲤(高考状元楼+旅游团写实记录)✅朝浴缸扔硬币许愿是我没想到的哈哈哈哈哈
第五集:爱的烘焙(每个减肥人背后总有一个追着投喂的妈妈)
第六集:窃听风云(app算法+窃听,“潮流”是炒出来的还是口碑说话)✅巧思
第七集:网恋(网恋杀猪盘)
第八集:养生防沉迷 养生现象+(个人觉得)暗讽豫章书院类似戒瘾现象
第九集:带娃提案(甲方乙方+孩子周末去谁家
第十集:基金追星(追星乱象+割韭菜)基金人落泪
第十一集:篮球场争夺战(滥用运动场地+剧本鲨桌游)
第十二集:高情商 低情商(互联网黑话+高情商低情商话术+子女陪伴)
第十三集:神探王于田(家庭中的秘密) 个人觉得中间暗提了一分钟同qi
第十四集:地摊菁英(消费主义+浪费)
第十五集:广场舞内卷(反内卷)
第十六集:面馆(中老年人活动场所)
第十七集:网红先进工作者(流量+走红)
第十八集:带娃摸鱼(rt
第十九集:程序式老化(现代繁琐的手机程序)
第二十集:鸡妈(鸡娃+学区房+拼爹拼妈)✅次集有梁龙客串
作为一部主打生活流的大妈喜剧,这个系列不禁让人想起了爱奇艺之前《生活对我下手了》,毕竟珠玉在前,这部短剧于是剑走偏锋,从大妈角度切入,社会性和话题性都非常强烈,不管是卖保健品,养生,广场舞,黄昏恋等话题,都有很强的老年人现实意义,从类型创新角度来说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毕竟这样的题材少之又少,能够看到一部,应该值得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可惜本剧在
但是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却发现了诸多让人不适的几个点。
本片,广告质感过于严重,影视作品如果是现实主义,最好还是尽量追求写实,所有影视作品都是在追求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如果脱离实际情况,那么这样的搞笑都是敷于表面的,且缺乏群众基础的,在本剧中,不论是演员表演,场景布置,镜头设计等,存在着脱离现实生活的细节,让人感到不适。
由于代际诧异,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中国大妈已经成为了一个贬义词,吐槽大妈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小撮人的趋势,尤其是在年关将至,上映这样一部迷你剧,我不知道马化腾到底是什么意思。当然这种小项目估计日理万机,日历万亿的马总估计也没时间搭理这种小项目。作为一个影视从业者,无业游民,我还是想说两句。, 刻意讨好年青人,很多话题,其实老年人并没有,本剧却在刻意安插到老年人身上,这种刻意让人感到不适。老年人并非一无是处,这种夸张除了博人哈哈一笑之外,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只会制造代沟对立,讨好年青人,一味的夸张或者贬低老年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不能因为互联网上老年人缺位,没有声量,就故意制造这种噱头。优秀的作品,应该是深刻的洞察,和深刻人文关怀,我相信随着这一代8090的老去,他们会慢慢理解自己家里的老人。
我突然想起了一位豆瓣网友,她是不会看到我这篇影评的,所以我可以放开评论了,她赋闲在家,年纪不小了,还是对父母缺乏体谅,一直在抱怨妈妈的种种不是,偏见和固执只能是一个人某种成长阶段的小思考,当一个人成熟和成长起来,他应该拥有更加博大的胸襟和眼光,对于家庭关系,应该用智慧和幽默来化解,毕竟谁活着都不容易,父母寓于家庭和厨房,走过很多地方的我们应该多一分体谅和理解,我相信当他结婚生子了,他应该会摆脱偏见,走向某种和解和大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