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剧作角度
42集的体量,要从刘邦统一讲到汉文帝朝结束,节奏把握地还是不错的,节奏紧凑。9集刘邦死,15集惠帝死,20集吕后死,23集汉文即位。文帝朝剧情有些地方拖沓,整体没太大问题。
2.史实还原度
吊打大部分古装剧,可以打80分。大事件基本还原,除了偶尔时间线对不上,比如汉景帝成为太子的时间。而且编剧显然史学功底深厚,对历史人物的性格揣摩准确。和《史记》《汉书》里基本一样。对照史书看收获会更多。其实这个剧最合历史的是刘盈一家三口,高祖高后朝的大臣塑造地也比文帝朝精彩。因为刘盈一家子不是主角,不需要伟光正,把刘邦的奸诈多疑,吕后的狠辣无情,惠帝的仁善懦弱还原地特别好。对于高祖高后的评价很到位。后面文帝部分太跪舔了,看着略假。不过汉文朝的重臣和重大事件都提到了,当个历史科普剧看完全合格。
这样认认真真讲治国的剧现在也不多了,显得难能可贵。本剧提到了吕后废挟书律、妖言令建成长安城等等功绩,这些是在其他影视剧里很少见的,必须好评。还有汉文的废肉刑,重农抑商。以及汉文进入未央宫前和大臣们的一番对话基本照搬史书。还提到了男宠邓通。这些内容真的短时间内不会拍出来了。
3.角色塑造
如上所说,高祖高后惠帝塑造地很成功。特别是惠帝,以前在影视剧里没有存在感,在这部剧里写了他曾经努力治国,但发现比不上母亲,也就顺其自然了。无比同情他。他对兄弟好,但好人不一定是好皇帝。
还有樊哙的粗中有细忠诚于汉,吕媭的泼辣自私,樊吕二人的烟火气演的很好。
刘章这个角色也塑造得相当不错,智斩吕氏,灭诸吕时英勇果敢,对妻子诓骗利用,利用完杀害更是显露政治人物权力为先的本性。
4.不足
若说有不足,就是很多名场面都只拍了一半。比如灭诸吕之乱刘章这部分很还原,但周勃如何夺得北军军权却全部省略,郦寄、刘揭等重要人物根本没出现。不过这依然是目前诛灭吕氏最好的版本了。再比如众臣迎代王入朝,代国国内争议,张武都拍了,为什么不能拍一下宋昌呢,几句话的事。再如文帝巡视细柳营,没有拍文帝被挡在门外,仅拍了周亚夫对文帝说的话。这个问题出现了好几次,总给人感觉差口气。
还存在一些张冠李戴的现象,比如劝陈平交给吕后军权的是张辟强,剧中改为陆贾,白登之围劝匈奴退兵是陈平的主意而不是高祖。这点能理解,是为了减少非重要人物出场以防观众记不住。 最后,这剧可以无缝对接包裹叔的《汉武大帝》,因为那是从景帝讲起的,最精彩的戏份同样是在景帝朝。这个剧应该叫《汉文大帝》嘛,《大风歌》还以为是讲刘邦的。
我可从来没写过这么长的剧评,是真的很喜欢这部剧,可惜没有火起来,遗憾,现在如果剧荒还是很适合补一补的,看完立刻想去翻《史记》《汉书》看的那种。
很喜欢汉文帝,是我心中理想帝王的样子。史上最节俭、爱民的帝王。
汉文帝之所以这么好,和他母亲薄太后的教导有很大的关系。
薄太后还教导她的孙子,对汉景帝影响也很大。汉景帝小时候跟分封地吴国国王的儿子下棋,失手把人打死,所以薄太后就为了帮太子赎罪,就带着汉景帝刘坚去吴国服刑。
堂堂一国的太后带着太子去分封国服刑、做苦力,这是闻所未闻的事情。做苦力的过程中,太后教太子很多道理。太子就在这过程中就得到了很多的熏陶。 果然是好老婆旺三代。
文帝能当上皇帝,其实是非常幸运的:
• 当初刘邦不在乎他,封地选了靠近匈奴的危险落后的边疆--代国。然而,这恰好因为远离权力中心的纷争,代王能活下来。
• 因为和匈奴长期抗争,锻炼了封国的治理能力和作战能力。
• 功臣元老觉得他佛系、好控制,所以选他当皇帝。
BTW,在历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占卜的场景噢。
大秦帝国系列、三国,还有这部讲汉文帝的大风歌都有。
如大秦帝国第四部,12.1号首播,我兴奋地看了9集,失望弃剧。后面有很多up主才开始做解说,我当时就推断最后肯定全部都放弃,果然过了一个月,做解说的就几乎全放弃解说了。目前豆瓣评分只有5.5。
跟前面三部质量差太多了,但是它里面展示了不少易学的元素。
如华阳夫人因为是生不了孩子,最后她通过烧龟壳占卜,看看这辈子还能不能有孩子,发现是凶卦,就死心了[流泪],就只能立秦异人做儿子,然后后面秦异人就顺利成为了太子。
又如,本剧,功臣元老诛灭吕后一党后,邀请还是代王的汉文帝登基做皇帝,代王担心有诈,犹豫为定之时,占了一卦, 是大吉,加上舅舅去探了口风,情况属实,才敢登记。
具体内容可见《资治通鉴》:原文见下图:
电视剧《大风歌》里的皇太后张嫣竟然管前少帝刘恭叫「少帝」。
这是不对的,虽然刘恭在史书上被称为「前少帝」,但在刘恭还是皇帝的时候,包括皇太后张嫣在内的所有人,都只能管刘恭叫「皇帝」或「陛下」,不能管他叫「少帝」。
类似电视剧《大风歌》中这种,把史书中的称呼直接搬到荧屏上的,不胜枚举。制作较为严谨的历史剧《康熙王朝》中,一口一个「我孝庄」,能把人吓死!
孝庄皇太后竟能提前预知自己死后的谥号,好神奇,跟曹叡一样神奇啊。据说曹叡活着的时候,开玩笑似的给自己上谥号为「烈祖」,但我们并没有看到或听说,孝庄皇太后在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定谥号的记载。
电视剧《大风歌》里把刘邦演得非常地英明神武,去擒韩信的计策,是刘邦自己想到的;被围白登山时给单于阏氏送礼的计策,也是刘邦想到的。
编剧这么设计,让陈平很委屈啊!原本是陈平给刘邦出的奇计,竟然被刘邦据为己有。
陈平无奈,只好去抢其他人的功劳,在打匈奴那段情节中,陈平果断地抢了娄敬的功劳。在历史记载中,劝刘邦不要打匈奴的,是娄敬,但到电视剧《大风歌》中,硬生生地变成了陈平。
在这部电视剧中,陈平不但抢了娄敬的功劳,还伙同陆贾、灌婴、吕后等抢了季布的功劳。
在司马迁的记载中,匈奴单于冒顿写信侮辱吕后时,樊哙号称要带十万兵马扫平匈奴,直接被季布斥责!季布声称樊哙在欺君,当斩!你们没看错,说话者是季布,是项羽手下几大猛将之一!
这部电视剧中,如此乱安情节的事,比比皆是,比如把张良儿子张辟强的事强行安到陆贾身上。
有些处理,我能理解,比如为了降低观众识别角色的难度,娄敬、季布、张辟强等编剧认为不重要的人物就不用出场了。
但因为他们曾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提出过决定历史走向的意见或建议,这些意见或建议还得照实地写进电视剧中,所以只能移花接木到别的其他历史人物的身上。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这么做是可以的,但从历史的角度说,这么做是错的,你会让没有相应历史知识的人误认为,历史原本就是这样。——况且,这种历史剧的观影人群,大抵是没有相应历史知识的,所以这样的电视剧就是误导人。
有些处理,我根本就不能理解。像我前面提到的,把陈平的戏安在刘邦身上,这是什么脑回路?
鲁迅曾评价《三国演义》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套用一下就是,《大风歌》状刘邦多智而近诸葛。
我不明白电视剧的编创人员为什么要塑造一个如此背离刘邦历史形象的角色,这样塑造,会让人很出戏的,也会让有相应的历史知识的关中认为编剧是不读书的二傻子。
总有人拿大风歌跟美人心计比,说什么剧情不如人家精彩,演员不如人家 美人心计走的是言情,所以演员选的比较养眼 而大风歌走的是历史正剧,所以与言情剧相比选角就没有那么养眼了 剧情上,美人心计有原著在先,但是在于正的编剧下魔改了老多历史,比如周亚夫历史上根本没有去过代国,他的父亲是周勃,周亚夫细柳营是汉文帝时期发生(大风歌剧里就有说这段),并且周亚夫只活在了汉景帝时期当过丞相,最后绝食在牢里 而且历史上刘武是窦漪房的亲生儿子并不是慎夫人(大风歌里就有刘武是窦漪房亲生儿子,窦漪房很宠爱刘武) 并且历史上窦漪房当过宫女,本来分家人子时她要回家乡赵国,宦官临了却忘了此事,将窦姬安排到了去代国的队伍中(大风歌剧里就有) 所以这部剧是历史正剧,比美人心计更符合历史
(复制的也另一个号码发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