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今年夏天(2001)

今年夏天(2001)

又名: 天堂上的灰尘 / 象与鱼 / Fish and Elephant

导演: 李玉

编剧: 李玉

主演: 潘怡 石头 张继莲 张浅潜

类型: 剧情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01-09

片长: 106分钟 IMDb: tt0317763 豆瓣评分:6.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来自四川的少女刘小群(潘怡 饰)是北京动物园的饲养员,她独自居住在一间地下室内,平时只与动物做伴,过着平静孤单的生活。远在老家的母亲很是为女儿的婚事发愁,在母亲的督促下,小群一次次和陌生的男人们约会,如同例行公事一般。

演员:



影评:

  1. 我们大多在无助中生存
      ——观《今年夏天》
      文/3rdROCK
      
      1、
      说来惭愧,我是冲着市场宣传的那句“中国第一部女同性恋故事片”找来《今年夏天》。对其中“中国第一部”五个字抱有好奇。另外作为一个也打算拍个长片的人,我想看看导演李玉——她的(和现在俗不可奈的张艺谋先生当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样得到威尼斯国际影展艾尔维拉·娜塔莉奖)处女作究竟如何。
      去年的好几份刊物都拿《今年夏天》说事。除了表扬导演,猎奇禁片。言外之意还是中国性开放。文化人人士以外的人士也开始关怀一种“特殊”性类群的存在。特殊两字没有堂皇出现,但大多数报道都带着奇怪的颜色。看了些同姓恋电影能拉出来的名单就一大串,伪同姓恋电影更是一箩筐。我个人对特殊题材不挑剔。如果片子拍不好,照样上板砖。
      
      2、
      读者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电影故事。但我的侧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我写下去。换行。
      
      3、
      某动物园的大象饲养员小群是个三十岁的女人。在民间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她被迫去赶一场场矫情无聊的相亲仪式。可是她其实不喜欢男人。小时候她哥哥像揍一个男人一样的揍她。她觉得挺好,以后哥娶什么样的女人,她就娶什么样的。后来哥死了,哥的愿望成为小群的夙愿。
      在失去爱人两年后,小群找到了开小服装店的女人小玲。两人相爱。两件事情惊动了逐渐成熟的两人世界。
      一是小群的妈妈赶来看女儿,督促小群去找对象。小群和小玲就不能在自己家里公开缠绵。与爱人在一起却不能表达爱意在导演纪实拍摄处理下和屋子里的鱼缸一样既可以装入安详还可能预示生命的突变。
      另外一件事是,前爱人军军为多警察来小群处避风头。小群后来才知道,并非如军军所讲,她抢了银行。军军在和一个警察睡了一觉后,偷了那人的手枪,回家杀了从小就强暴她的父亲。
      
      
      4、
      这部电影让人满意不是它涉及的同姓恋领域。这只是一个叙述的借口。下面一段话是导演李玉说的——“我想表达的是女人真正的痛苦和无助……”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导演李玉并非同性恋者却能拍了一部同姓恋电影。
      我们大多在无助中生存,差别在于有人得到帮助有人遭到拒绝,遭到拒绝的就得承受痛苦。在影片中四个女人都展现了各自无助的一面。
      小群的无助来自诸多方面,家庭,前爱人和现在的伴侣小玲。她必须在社会和个人之间找到平衡点。她在迷离一段时间后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屋子里——即自己的空间里找到幸福的感觉。良宵苦短,小群没想到,母亲的出现会让自己必须公开“秘密”,军军的出现会导致爱人的猜忌还终要结束她和小玲美好的两人世界。
      小玲的无助在于对这段感情的痴情,她把小群当作归属。从异性男友那里出来后,她把一切都放进小群的世界。她可以接受小群的亲人(母亲),但不能原谅小群把对自己的感情分享给别人(军军)。这里就无所谓什么同性还是异性的爱情,只能强调小玲的感情很真。唯一拒绝她是大概只有影片没有言说的,军军被捕后她和小群的生活。
      军军的无助来于为自己的自由复仇后的被法律的报复,她得到了小群的帮助,得于藏身动物园,然而对自由渴望出卖了她的身体,她最终还是被一个和小群相过亲的警察逮捕。
      小群母亲的无助来自和丈夫离婚后对幸福失去的信心,她得到在给女儿介绍对象的时候居然给自己找了个老伴,而且得到了双方儿女的同意。爱听崔健音乐的老太太的影片中唯一的润滑剂。她不是为了打破沉闷基调,而是为了强化女人在无助面前的一种积极的状态。如同老太太为了迟暮的爱情改变了着装习惯,如同她从歌曲里听到的真理: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5、
      简单的故事,恰如合适的兵器被出身拍纪录片的李玉拿捏在手。这不是说拍纪录片的导演只适合拍摄朴实的镜头,相反,拍得好纪录片的导演适合做任何种类的电影。这部电影以朴素的镜头语言,偏暗的影调(几次亮色,比如小群和小玲在鱼缸边,在阳光下小玲回到小群身边,让人在压抑的同时,得到一个饱满的呼吸)。影片流水似的推动和生活一般无二,导演逃脱了猎奇或卖弄意识的卑鄙群落,只是一个诚实的讲故事者。使片子在冰冷语气中有了温暖的人性。
      
      6、
      好电影。
      关于电影以外的花絮就不废话了。读者可以在网络上找到,那是娱记的工作。
      
      
      
      
      2002年12月31日晚看片
      2003年1月1日凌晨文
     

  2. 一个要好的女性朋友,让我写篇关于女同电影的帖子,虽然答应了她,但迟迟没有动笔,对于我来讲,女性的世界总是遥远的,我一直不敢去写自己不了解的世界和感情,所以,这篇帖子就算做是一个粗浅的探讨吧。

    一,《今年夏天》,中国大陆第一部女同性恋电影
      
     
    《今年夏天》,它的英文名字是《ELEPHANT AND FISH》,大象和鱼,让我想起齐豫的歌《飞鸟和鱼》,在空中和水中遨游的生灵,一向是我更偏爱的。或许是在大地上生活的有些疲倦了,更向往那片广阔的天空,还有蕴藏着无限秘密的海底世界。不过大象也许是和神界有联系的动物,据说,当看到其他弱小动物被残杀的时候,大象也会感到悲伤,他有一颗见不得血腥和暴力的善良的心。
      
      
    电影中的女主角就是一个饲养大象的女人,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她的目光里总有一种善良和坚忍,故事围绕着她和身边两个女人展开,过去的女友和现在的女人。她并不漂亮,也不爱化妆,有一个镜头,她把嘴唇上的红费力地抹掉。她不属于美丽的世界,这个电影也不是唯美的电影,它和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因此有了现实的残酷和粗糙。
      
      
    这个世间的人们因为不能沟通而无法相互理解,然而这个女人是幸运的,她能最终得到母亲和继父的理解,导演李玉对日常百姓的家常生活有着最地道最乡土的理解,她有点像贾樟柯,他们默默地诉说着寻常百姓的辛苦,他们同时又是善良的,因为他们对辛苦生活的人们有着天然的亲切。所以在电影的结尾,在漫天雪花中,两个女人在属于她们的小屋里,亲吻,做爱。导演相信她们是幸福的,虽然现实生活中的她们最终还是在一年后分手了。
      
      
    《今年夏天》不是我看的第一部同志电影,但在同类大陆同志电影中,我认为它是拍的最好的,《东宫西宫》拍出了残酷,但那是被扭曲的残酷和绝望;《蓝宇》开始讲感情了,但它如MTV般快速旋转的镜头和大量被删除过滤的情节,让我至今无法原谅关锦鹏。《男男女女》和《旧约》中的于博让我看到了《北京故事》中真正蓝宇所拥有的那双淳朴的眼神和清澈干净的笑容,但他们的爱情却是被挤压在这个社会黑暗而不见光明的一角;《夜奔》讲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爱上了同一个男人,三个人在寒冷的冬天互相取暖,但它属于一个过去的年代。有点可悲,反映中国大陆同志的电影,能想到的就只有这几部,不过还好,还有《今年夏天》,那在这个残酷世界里渴望激情和温暖的爱。


    二,《游园惊梦》,女性之间情谊的缠绵书写

    写<游园惊梦>的文字很多,其实,它和另一部讲男性的<美少年之恋>一样,是杨凡把一系列美丽的影象片段拼凑起来,组成他心中一个唯美的梦,后来我又看了张之亮的<自梳>,傅沃卓斯基兄弟的<大胆地爱,小心地偷>,我发现,相较于女性导演拍摄的诸如《两性三人痕》,《甜过巧克力》或者《Go fish》等原汁原味的女同性恋电影,男性导演视角下的女同影片,其侧重点并不在她们的性倾向和社会的矛盾上,而是表现在特定的父权社会中,女性之间类似彼此抚慰的暧昧.我的一个同学就坚定地认为<自梳>或者<游圆惊梦>不是同性的影片.
      
      
    宫泽理惠是<游园惊梦>一个亮点,她成功地塑造出一个蕴涵中国古典美的女性,温婉动人,她的微笑和伤感,总让我想起"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忧伤和感慨,古代有多少如她一样明媚鲜艳的女人,却被锁在幽深不可见的庭院深处呢,她让我相信,她是一个可以和月亮和落花对话的灵魂.
  3.    《今年夏天》是女导演李玉从纪录片转行到独立电影领域所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描写女同性恋的电影。该片将目光聚焦女同性恋的爱恨纠葛:小群是动物园的大象饲养员,年近30还没有成家,奔波于和各种男人相亲,却始终无法开口告诉母亲其实自己喜欢的是女人。小玲是个体服装店的女老板,不太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和小群是一对恋人。君君是小群的前女友,杀死了常年强奸她的父亲,跑到动物园来寻求小群的帮助。君君的到来打乱了小群和小玲之间的亲密关系。到最后,小群的母亲和自己的相亲对象结婚了,君君死了,小群和小玲又和好了。这个夏天发生了很多事情。

    一:中国大陆第一部描写女同性恋的电影
        关于女女相爱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Lesbian作为女同志的代名词,来源于古希腊著名的女诗人萨福。古希腊人对同性之间的爱情抱有很大的宽容之心。然而时代越发展,人类对于这种爱情反而越来越缺乏理解。直到20世纪初,世界医学界才否定了同性恋性取向与道德相关的观念,认识到同性恋是人性的一种自然流露,并非内心的扭曲,应尊重他们个性化情感的发展。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2001年4月20日,中国精神病学会颁布《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不再把同性恋统划为病态。从这一年起,同性恋不会再被视为疾病,这对中国广大同性恋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和解放。也就是在这个时间前后,一个从纪录片转行进入独立电影领域的女导演李玉,敲响电影世界大门的第一部电影就选择了女同志这么富有争议性的题材。“女性电影是以女性目光引导的影像与女性思想书写的文本的汇集,并以此创造属于女性自身的电影文本与意义。如果想建立更接近妇女情感体验的新电影,就必须首先破除发源于男性中心的语言,摧毁象征秩序中男性意识的传播方式。因此许多体现女性觉醒的影片都选择了以震撼性和富有争议的题材和表现方式倾泻被压抑过久的沉默”。 在《今年夏天》的序言中,李玉自觉地以电影来做这个时代黑白美丑的试金石,她说,我们敏感的肩上,有着当今社会的重量。新社会,女男平等自不待言,同性恋异性恋平等已成新的底限。衡量新中国是新还是旧,要以同性公开相恋的程度为准绳。而在她的电影处女作中,也正是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女同性恋者,她语气淡定,表情坚定,“我也想找一个爱人,只不过这个爱人是个女人”。
        电影的开篇,我们看到一个女人的近景,她表情坚毅,神色凝重。她走下桥,穿过打台球的男人们,歌声响起:“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这就是每天的庸常生活。“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这是正常的男女交往的博弈。镜头转入呆坐在桌子前的男人,女人入画,开始一段有关相亲和结婚的谈话。通过谈话透露给观众很多信息,母亲着急把女儿嫁出去,相亲对象一个又一个,女儿至今未找到好人家。当小群说我对男人没有感觉时,表哥回应“你是不是有病啊,要不要给你找个大夫”。表哥道出的正好是普罗大众对这种“对男人没感觉”的“病态”的反应,也说明了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存在理解的基础——生理上对男人没有感觉的女人是有病的。“你妈这样也好,逼着你结婚,逼着你找男朋友,逼着你过正常人的生活,她可不希望到老了你们娘俩相依为命。”这又传达出传统的思想观念——女人始终需要找个依靠,而男人就是她的最终选择。“你不怕人家笑话,你妈还怕人家说呢”。
         燥热的天气,树林阴翳中的太阳和高亢的知了叫声,于是一场对主人公来说很烦恼却不得不面对的相亲开始上演,表哥已经喝倒,相亲对象也快不行了,只有小群依然像个战士一样在战斗,男人站起来划拳,小群也站起来,没有丝毫的犹豫,在她心里她也是个男人。
    当镜头转到小玲的服装摊位,长镜头凝视小玲无聊的生活。一对情侣入画,男人抽烟,居高临下的审视着正在涂指甲油的小玲,看与被看的画面交替出现,当小玲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看时,回瞪男人一眼,转过身去继续自己手中的活动。传统的男性凝视/女性奇观的观看方式已经改变,女人以极具杀伤力的一瞪回应男人的凝视。一个男人喋喋不休的要求小玲替他试穿一件买给妻子的衣服,并不断砍价,一路追到厕所,小玲不为所动,男人不厌其烦,男人最终败下阵来,以接近小玲要求的价钱买了这件衣服,而这件衣服就是一块布,是一件很性感的肚兜!
        小群出现在小玲的服装店,试穿一件衣服,这是一件偏男款的马甲,两人交谈,讨论衣服的做工款式价钱,一句“你挺坏的”,像是两个人在调情。而小玲把原价180的衣服卖到30块,前后对男人和小群的态度完全不同,也传达出一些暧昧的信息。
        电话铃声打断了小群已经到嘴边的邀请,男人的呼唤使小玲离开。离开前在大象的注视下在手上留电话。小群下意识的去闻紧挨在她身边的小玲的味道,带有常规上男人对女人欣赏的表情。闻什么呢,此时的小玲还不是很接受或者还不知道小群真实的性取向,“我不会忘掉任何我想要记住的东西”也像是一种承诺。
        小群一个人躺在床上睡觉,和她一同入画的还有在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金鱼,女人手的特写,电话没有洗掉,仍然清晰可见。
        母亲再一次给她介绍男朋友,为了不让母亲伤心,小群又一次去相亲。给小玲打电话,预谋般邀约小玲同去。坐在离他们不远地方喝茶的小玲,目睹这次相亲。“你这么说觉得你挺宽容的”,小群决定把自己对男人不感兴趣、真正喜欢女人的事情告诉他同时也是告诉小玲,男人和小玲一样是很惊讶的表情。小玲的打火机打开又灭了。
        在这部号称是中国第一部关注女同志的电影中,导演对女同志生活的展示,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脱离现实,没有黑暗,更没有歧视,粗糙的画面真实的可怕。她们也一样,经历着就如同正常的男女之间的相识、相知和相爱的一步步过程。而电影中几次直视两个女人之间的温存和汗水,这种直视是对“我们不能公开手挽手,我们不能公开唇吻着唇”的颠覆。
    二、金鱼和大象
       《今年夏天》的英文名是“Fish and Elephant”,这是李玉最初想叫的名字。“大象体能巨大,愤怒的时候会表示自己的反抗,而鱼则只能被动地存在着,依赖于别人施与的环境。两种动物象征着两种生存方式。”在影片中,金鱼共出场12次:在鱼缸里欢快的游来游去;在案板上任人宰割;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鱼以及卖鱼处的各种各样的鱼。鱼儿只是出现在小群家里或者小群和小玲在一起的时候,鱼儿目睹小群和小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小群和小玲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大象出场6次:小群对大象的过渡关爱;小群和小玲喂大象吃苹果;二人在大象的注视下在手上留电话;小群和君君玩跳棋,大象处在两人的中间;大象的特写之后,君君自慰;警察和君君对峙时,枪声和大象的吼声交替出现。可以这样认为:小群就是一条在鱼缸里不断寻找自己幸福的金鱼,执着的等待着真爱的降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小玲也是在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金鱼,也受禁锢,也体验欢乐;君君则是那头被困在笼子里的母象,嘶鸣反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自己命定的现实;小群和小玲从相识到相爱,二人一起享受虽然承担压力但也开心快乐的亲密关系。但君君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的和谐,小群和小玲开始有了误会,产生隔阂,关系濒于崩溃。而金鱼,也全都泛着鱼肚漂浮在水面上。当误会解除,二人和好,金鱼又开始在鱼缸里游来游去了。而君君,就像那头一直被小群当做情人一样对待的母象,一旦小群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鱼,就不能和象在一起了。案板上的鱼、鱼缸里的鱼都是女人的象征,女人面临的永远是受禁锢、等待被宰杀或者被投毒的命运。更何况是三个处在“混乱关系”中的女人,更是为社会,为传统男权制度所不容。君君是男权体制内的受害者,常年忍受父亲的强奸,母亲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也装作视而不见,更加重了君君的痛苦。当忍耐达到一定的程度,一直想要反抗父亲反抗男权的君君,就如嘶鸣的象一样愤怒,采用了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父亲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影片最后几分钟君君和来自主流体制的权威代表,当然也是男权的绝对代表---警察之间的对峙,以及君君最终死亡的结局也说明了女人终究还是无法和男人对抗,女人只能臣服于男权,而女人一旦做出反抗之举,等待她的就一定是惩罚。而就在小群和小玲的误会解除,鱼缸里的鱼儿也“自由自在”,二人正享受肉体欢愉的当下,君君却在忍受欲望的煎熬和男权的伤害,君君的画面和二人做爱过程的交替出现也反映了女性在现实面前的自顾不暇。
         知了的叫声在电影里总是适时响起:第一次相亲时;两人见面喂大象苹果之前;两人做爱之后;回到家里看见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鱼之前;母亲打来电话告知理解女儿之前以及母亲的婚宴之前。知了的叫声代表一种对于危机时刻的提醒,因为这样的女女关系本来就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危险性。
    三、女人的控诉
        传统社会里对世界看法的方法都来自那些占据特殊位置的男性话语,女人是缺席的和失语的,女人的经历被忽视,女人的声音被隐没,而李玉,坚持从女性的经历出发,倾听女性自己的声音,让女性成为自己经历的发言人, 正如肖娜•格拉克( ShernaBerger Gluck)所说的“, 不再保持沉默,妇女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历史———运用她们自己的声音和经历⋯⋯运用与人类记忆同样古老的口头传统,我们正在重建我们自己的历史。” 电影花一定的篇幅静静地凝视和聆听三个女人的述说,在这里女人不再是缺席的和失语的,女人的经历不再被忽视,女人的声音不再被隐没,女人成为了自己经历的发言人。而诉说的内容,无外乎来自男人的伤害:从小就被父亲强奸的君君,小群的婚外情的父亲,被丈夫背叛的母亲。男人和女人的结合把主人公带到世界上来,但也是男人对女人的伤害造成三个女人现在的悲剧命运。君君尝试报复自己的父亲,却把自己也搭了进去;小群不幸福的童年生活和对男人的厌恶可能造成了她对女人的偏好。作为对小群接受婚姻的一种交换,母亲勉强接受了女儿对女人的喜欢,而结尾处母亲焦急等待女儿到来,女儿却迟迟没有出现,暗示了一种仍然处于变动中的复杂关系。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话语发声的方式对男人的控诉,影片还展示了一个女孩两次经过小玲的服装店时的不同表现,以实际行动控诉了男人的决断,用一件衣服给女性带来渺茫的希望。
        一对男女朋友走进小玲的服装店,男人的女朋友拿了一件上衣在身上比划。男人发话:“你这也太露了,大街上妓女才穿这样”。不甘心的女朋友结合男友的意见想让小玲把衣服修改一下,露的地方少点,小玲坚持不改,”我的服装味道就在这里,改了就不对啦”。小玲坚持自己的服装风格,女人无奈放回去,依依不舍离开。而也是在小玲选择和小群在一起的时候,上次和男朋友一起来看过衣服的女孩子再次出现,不过这次是一个人。这次她试穿了衣服,镜头也给了这件她男朋友认为只有妓女才穿的衣服特写,衣服穿在她身上还不错,但电影没有展示女孩最后到底买了这件衣服没,没有答案就是好答案,希望之光隐隐闪现。
        电影最终呈现了四个女人的悲剧命运,而探讨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社会对同性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导致多数人还无法接受这种同性相吸的关系,而是本能的认为只有异性恋者才是这个社会的正常人 。而女人,必须依次扮演好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这些社会给予女性的所有角色,她才是完整的,才算是正常的。电影就是对这样一种“正常”的控诉和批判,而电影结束时母亲并没有等得到女儿的出现也暗示了这样的控诉和批判的任重而道远。
    四、女性悲剧根源
        在这部电影里,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首先是生理方面的。男女兼有欲望,在欲望的海洋里谁都逃脱不掉,然而偏偏由性的欲望所导致的悲剧是由女性来承担的。在这里,女同性恋被视为不正常,这种不正常的实质是女性不能接受男人的爱抚。女性从身体和精神上对男性的拒绝成为问题的关键,这是基于生理的原因造成的。同时,女性的悲剧命运,也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生理因素造成的不适只有在社会因素的放大镜下才对女性造成伤害,是社会既有的传统规范把女性置于受害者的位置。女性在社会中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这种压迫的地位更加剧了对女同性恋的排斥。相对于男同性恋,他们承受了更为沉重的心理和社会的压力。而“我们敏感的肩上,有着当今社会的重量”。



  4.    找了好久,才搞到这片,名声很大,号称"大陆第一拉片".看着没太大感觉,2000年的电影像90年代初的,只是演员让我眼前一亮,搞艺术的,上过凤凰卫视的石头,和她的伴潘怡,两人都算公开"出柜"了,还有大名鼎鼎的张浅潜,演的很放的开,说换卫生巾就换,说自慰就自慰,一点不扭捏.遗憾的是她没在里面唱歌.

         李玉基本上是想把写实进行到底的,可是却弄个大象,金鱼么的,最后还弄了几个拘谨的警察来了场假模假式的逮捕.在我看来还是太花哨了,这些都可以省掉,腾出空间来深入的描述故事和人物.而且不知是出于剧本的幼稚还是经费的不足,影片漏洞百出,操着一口山东话的妈简直是败笔,满口崔健,经常不合时宜的说一些很时髦的话,更吓人的是,末尾竟然说了一段流利的北京话.

         相比这片儿,对李玉来说,更有生命经验的<<红颜>>就成功的多.可见李玉并不了解这个圈子,她挠了半天,却只是隔靴搔痒,没找对地方,所以<<今年夏天>>不够深刻也不够好看.还是希望有个实打实的有思想的同志来拍拉子的片子,我相信年轻一代的拉拉很快就成长起来,这不会是奢望.

         不管怎么样,感谢李玉关注这个隐秘的世界,并尝试改变世人的观念.我们也一直关注她,并且永远支持女性电影,支持用女性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