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风味人间 第三季(2021)

风味人间 第三季(2021)

又名: 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 / 风味人间:大海小鲜 / 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 / Once Upon A Bite

导演: 陈晓卿 李勇

主演: 李立宏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1-12-19(中国大陆)

集数: 8 单集片长: 30分钟 IMDb: tt13769230 豆瓣评分:8.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第三季区别于前两季,首次从中国海洋与海鲜入手,捕捉海中鲜物的独特节拍与极致美味,打造中国海鲜风味指南,满足美食爱好者对海鲜食材的好奇心。

演员:



影评:

  1. 第三季金句时间: 第一集:“说到沧桑二字,前者指沧海,后者是家园。人们以风为信,以苦做舟,耕耘着孩子的记忆,和未来的风景。对于纷纷过客,海洋,以永恒的包容和静默,不咎既往,不问去向。” 第二集:“盘中餐和头顶月,让远离亲人的时光仿佛不再漫长。立于潮头,勇气随风浪沉浮。越过山丘,才能看清生活的底色。每一丝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有人拼尽全力。待光阴化作故事,那些过往的层云,似乎都轻飘的不足言说。” 第三集:“汪洋大海,滋味无处不在,就连海水本身,也是人们依赖的风味之本。要把大海的馈赠转化调配成万千风味,离不开人们的劳作与用心。你问我味道在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第四集:“古人说天地不仁,但海洋总是露出它慷慨的一面。海面上潮起潮落,人们紧随大海的脚步,览尽甘苦与沉浮。回头看,仿佛光阴如水,人生不复少年。只是,大海的节律不改,正如人间的求索依然。”

    第五集:“岁月总是让生活一边丢却,一边弥合。海面上,望尽风云变幻,忘却岁月更迭。大海化育有时,人们朝夕收获。那些形形色色的海错,经年往返,有如春华秋实,夏雨冬雪,仿佛回应着大地的四季人间的凉热。”

    第六集:“人们难以收藏一丝清风或一片雪花,却愿意付出耐心,把它们的味道留下。”“我们无力驯服一朵来去的浪花,就像不能左右时间。却以变化对重复做花式反抗,用风味对寡淡做多样消解,几度努力再造,一派烟火人间,虽然留不住似水的光阴,但也莫辜负花样的年华。”

    第七集:“万物生长有时,但人们却把一去不回的时间以某种味道的形式固着,使其穿过无尽纷乱,而不曾散落。它鲜活如昨,就像时光未被惊扰,岁月还能重来。它厚重悠远,仿佛藏着大海的涛浪,故土的风霜。”

    第八集:“自然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岁月却试图把生活左右。总有人毫不妥协,付出勇气和劳作,一边迎接风浪,一边拥抱凡常,只因为,人与命运唇齿相依,正如海洋之于大地,一再交手,又彼此造就。哪怕惊涛来得不容分说,哪怕沧桑不曾善罢甘休。”

  2. 晚饭时间,我打开了配饭电视,一个原本打算好好加班的夜晚,却忍不住开始不务正业写起了影评。这画面似曾相识,我甚至记得,上一次发生这样的场景是《风味人间2》,而这次是《风味人间3》,真巧。也许我就是喜欢看食物,也许我就是喜欢这个系列。

    食物是一种让人魂牵梦绕的存在,美食当前失去自制力并没有什么好羞愧的——我就这么理直气壮地安慰自己。

    更何况,《风味人间3》的主题是海鲜呀!有谁能抵御海鲜的诱惑呢,看片头部分:带鱼闪烁着锋利的银色光泽,青蟹举着钳子耀武扬威,鲍鱼蠕动着厚实柔软的身体……

    一个镜头闪过,它们就变了样子:整排的鱼被腌制了挂着,鲍鱼被切了花刀,鱼肉被炙烤或是被熟成,还有海胆、虾、龙虾、章鱼……它们一个个看起来好吃的不得了,可偏偏都一闪而过,我一次次摁下暂停,恨不得一帧一帧截屏下来——海洋生物怎么可以看起来这么好吃啊!

    到了正片部分就更诱人了,我一一细数了《风味人间3》第一集《天涯·四海为家》里出现的菜:

    鲍鱼烧五花肉、酥炸金鲍、松露鲍鱼焗海胆饭、溏心干鲍、新鲜鲍鱼炖土豆;

    龙虾椰子鸡、龙虾麻婆豆腐;

    鲅鱼丸子、熏鲅鱼、甜晒鲅鱼炖豆腐、甜晒鲅鱼贴饼子;

    咸食(鱿鱼海蛎皮皮虾包进番薯面皮)、金蟳(当地一种锯缘青蟹)糯米饭。

    每一道菜出现,我都忍不住停下画面记录下来生怕错过,《风味人间3》镜头里,海鲜的纹理、弹性、半透明的质感…… 所有引发人关于海鲜“好吃”的记忆特质都被放大了,不得不说,《风味人间3》里的海鲜看起来真的比现实中更好吃。

    特别是当我看到片尾鸣谢里有上海遇外滩餐厅,想起吃过遇外滩的招牌菜,片中拍到的金蟳糯米饭,更肯定了这种感觉。还有我曾吃过的片中其它同款菜肴,杭州四季酒店金沙厅的鲍鱼红烧肉,杭州康莱德酒店里安餐厅的小青龙麻婆豆腐,都算得上知名餐厅招牌菜,可记忆中好像也没《风味人间3》里这么诱人,真是让人不由感慨镜头的力量。

    片中这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无论是刀工还是火候,或者是与其它食材的搭配,都显示出了非凡的烹饪技巧,让人只通过屏幕就能够相信这些海鲜的风味一定得到了最好的发挥,可整集看下来,最吸引我,让我觉得最想吃的,却不是以上这些。

    海南陵水,渔民家的小孙女双手捧着龙虾,大口啃着,简直就像我们平时啃汉堡的样子。而那只龙虾,其实没有任何复杂调味,就是简单地带壳白煮。

    小姑娘的奶奶冯界珍接受采访时说:“龙虾这样煮才好吃,料太多了不好吃了!”这斩钉截铁的语气简直让人妒忌,可仔细想想,谁说不是呢。

    开篇的第一个故事,辽宁省大连市海洋岛李天佑一家,第一个关于吃饭的镜头就是妈妈递给女儿一块看起来像白水煮的螃蟹,而后拍到他们的餐桌,上面是整盘的螃蟹。最好的海鲜,原本的鲜甜就足够美味,根本不需要过多调味,渔家都懂得这个道理。

    《风味人间3》第一集讲的是海鲜的故事,也是渔家的故事。

    前面我列举了第一集出现的所有菜名,也许你们就发现了这集主要所提及的是四种海鲜:鲍鱼、波龙、鲅鱼、金蟳,它们相对应的,就是四个地方渔家的故事:

    辽宁省大连市海洋岛李天佑一家,他们全家从黑龙江搬到黄海深处的海洋岛定居。李天佑需要在天气变冷之前把鲍鱼幼苗投放入海,等它们成熟以后再完成捕捞。李天佑一家的故事里还着重讲述了他们夫妻和女儿斗嘴逗趣的日常。

    海南省陵水市,疍家渔民何永兴与老伴冯界珍住在海边渔屋上,他们的儿女都已经去城市生活,只有老人家还不愿离开渔屋生活。在片中,小孙女放假到爷爷奶奶家暂住,何永兴和老伴高高兴兴为她准备了海鲜大餐,那是何永兴下海徒手捕捞的波龙(小青龙)。

    山东青岛,刘慧群为过年准备着食材,把新鲜捕捞到鲅鱼片开晾晒风干。

    福建平潭东庠岛,小朋友林本本生于渔家,他记得许多遥远国家的首都地名,他向往着海洋另一边的那个遥远世界。他看似成熟早慧,可聪慧如他,也有非常孩子气的一面——觉得爸妈不够爱自己,学习上对自己严厉,还不给自己吃爱吃的胡萝卜。林本本的妈妈费尽心机为他做出喜欢的食物,简直像闪着光的金蟳糯米饭。林本本的故事是我在所有故事里最喜欢的一个。

    《风味人间3》,讲的是风味,更是人间。食材不分贵贱,人间不分尊卑。所有食物的故事,最终都只会落到人的身上。再好的食物,只有给人带来幸福的那一刻才真正拥有了意义。我想,这就是《风味人间》这个系列,不同于其它食物纪录片的温度。

    看完第一集以后,我看了第二集的预告片。第二集名叫《弄潮·浪头击水》,看预告讲述了那些勇敢的人走向海洋立于潮头的故事,“大海早就在那里,漫无际涯,神秘莫测”。那想必是另一番壮怀激烈,叫人期待。

  3. 超爱大海,几乎每年都会去一次海边,这两年甚至在考虑去海边城市定居。作为一个内陆人,每每见到大海都会被它的包容与辽阔所折服,而那些本就生在海边、长在海边的人们,对于眼前的海洋,肯定有着比我更深沉的爱。

    渔民阿明的女儿说她的爸爸是英雄:爸爸也有电视剧里英雄的披风,只不过爸爸的披风是用渔网做的。披着渔网走向大海的父亲,一家人的生计都在这一张网里了。阿明和村民一起捕鱼的那一段,拍得实在是太好了,镜头和配乐都很有电影感。巨大的猪肠网拉开,比船还大出几十倍,和浩瀚的海洋相比,人类实在是太过渺小。在风头浪尖上讨生活的人都是勇士,而大海也从来不吝啬于对勇士的馈赠。

    带着自己捕捞的鱼蟹回家,烧油下锅简单烹饪,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热腾腾的海味家常菜,这真真是风味人间了。

    杨丽萍说过:“我来到世上就是为了看大树怎么生长,花儿怎么开放的。”我们从自然中来,也终将会回到自然中去,可是我们对自然却知之甚少。说来惭愧,作为在重庆生活过几年的人,吃火锅必下耗儿鱼,但第一次见到耗儿鱼的全貌却是在这个纪录片里,没想到耗儿鱼(剥皮鱼)长得这么呆萌。感谢纪录片,让我看到了一道被端上桌的海鲜最初是怎么来的,它们生于海洋,渔民冒着风险打捞,辗转卖于市场……看到这些会更加觉得,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珍惜粮食与食物?

    美味在江湖,而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海鲜的美食文化当然是从渔民中而来,所以这一季的《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在美味海鲜的基础上,多了对人文的关注。

    看到纪录片里拍了海南陵水的疍家人,激动不已。刚毕业当记者的时候,我也曾去陵水采访过疍家人。他们还有一个象征自由的名字叫作“海上吉卜赛人”。漂泊是疍家人的常态,很多渔民就在那一艘小小的渔船里度过了自己平凡又波澜壮阔的一生。连接起的成片鱼排便是家、是村庄、是疍家人永远的故乡……

    我采访的那对疍家夫妻和纪录片里的老何说过一样的话,就是他们在陆地上其实是睡不好的,因为早已经习惯和海洋共眠了,不晕船,倒是晕陆地。在新村渔港和渔民相处的那个下午,让我认识到了大海的另外一面,那是度假海滩给予不了的震撼。没有比基尼、沙滩椅,有的只是扑面而来的海鲜的气味,以及忙忙碌碌出海的各类船只。只可惜当时没有口福在新村渔港吃上那巨大的龙虾。

    都说生活总是充满风浪:而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是这些渔民们没有见过的呢?在礁石峭壁上徒手采集佛手螺的阿姨们,我看着都觉心惊胆战,她们却不慌不忙,因为这不过只是她们的日常罢了。独自撑着一叶小舟在海上孤军奋战的林本本的父亲,他说自己现在多干点,以后孩子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看见食材背后的人文故事,更觉如此来之不易的食材,当然值得被好好对待。欣慰的是,那些被风浪击打的脊背,以及被日照晒黑的皮肤,最终都能在灶台上升起的腾腾热气中,得到莫大的幸福与满足。柴米油盐、烹饪煮食,这些琐琐碎碎才是当下实实在在的生活呀!

    很喜欢纪录片里的一句话:“对于纷纷过客,海洋,以永恒的包容和静默,不咎既往,不问去向。”它包容了渔民,也养育了渔民的子孙。林本本说:“我的偶像是魏格纳,因为他发现了大陆的漂移。”也是魏格纳写作了《大陆和海洋的形成》。海洋不仅赐予了食物,还孕育了一个孩子的梦想。希望渔二代(也有可能是渔三代或四代)林本本有一天终能扬帆起航,去到海的另一边,实现他地理学家的梦。

    不说了,明天我也要去市场挑几斤鱼虾了。作为川渝地区的人,什么食材都习惯要伴着辣椒吃:香辣蟹、麻辣小龙虾,麻辣火锅鱼……看到纪录片里渔民们的各种地道的家常做法:蒸蟹肉饼,炮弹鱼炖五花肉……突然就想把麻辣重口味先放一放,照着纪录片解锁一下新煮法哈哈!

    毕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生活嘛,图的不就是三餐四季美味有趣,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4. 翘首企盼已久,总算迎来了《风味人间》第三季!这季的主题完完全全击中我的饮食偏好——大海小鲜。陈晓卿导演带着团队,将视野看向中国3.2万公里的海岸线,挖掘海底奇妙生物的绝美风味,以及海岸线的人间百态。是风味,更是人间。

    01. 没有鲜味,怎能叫海鲜

    不同于西方人简单粗暴地用Seafood(海中食物)为这类生物归类,“海鲜”二字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中国的文字美学 – 趁着海中生物最鲜活肥美、生龙活虎的一刻入口,才是对它们的最大褒奖。

    在美食纪录片镜头下将海鲜的灵动与风味呈现得淋漓尽致,本就是《风味人间》团队的绝活,帧帧如画,幕幕让人垂涎。

    辽宁海洋岛的鲍鱼,是灵动的。

    镜头里展现的是那片深蓝海域下闪着珠光的贝壳华丽翻身的绝美姿态;是被花刀划开后洁白无瑕如美玉,又如繁花绽放,细盐如白雪洒满脆韧肉身的画面唯美至极;是以高汤文火慢煨两天两夜后渐渐着色的高雅姿态,状似琥珀,质如软玉,在褐色的鲍汁中弹跳回旋,翩翩起舞,一刀切开露出溏心,口感胶糯味道醇厚,娇贵尽显眼前。

    海南陵水的新鲜波纹龙虾,是生猛的。

    “高浓度的游离氨基酸和糖类使龙虾获得不同寻常的鲜度和甜味”。而镜头里龙虾的鲜活,始于龙虾蜕壳的全过程,鲜味最大值爆发在徒手拨开龙虾尾,露出饱满白皙的龙虾肉的瞬间。

    山东青岛港东的鲅鱼,是鲜甜的。

    划开鲅鱼鱼肚,露出肥硕鱼肉。无论是快速划过鱼身挖出鱼肉,捏成弹牙的鲅鱼鱼丸清水下锅;抑或不加任何调味,铺在网格上“甜晒”,让其表皮干实,内里保持柔润,皆让鱼鲜味得以最大留存。

    还有福建平潭东庠岛的金蟳,是肥美的。

    蟹钳掰开后露出的晶莹透嫩的蟹肉,如鎏金般流淌而出的蟹膏,接连着两个鲜味溢出屏幕的画面,让人全然招架不住。

    第一集短短30分钟,便已跨越祖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呈现鲜味的千姿百态,让人大呼过瘾,忍不住期待下一集快点到来。

    02. 最好的味道,不需太复杂

    很喜欢这一季尝试传递的对于美食的观念——无论是繁复的技巧,抑或最简单的烹饪,美味本身并无高低之分。最好的味道,也许不需太复杂。

    于是会看到第一集里每一种食材都会展现全然不同的烹饪方式,有干鲍,也有与土豆们同在铁锅炖煮的新鲜鲍鱼;有米其林餐厅里的龙虾麻婆豆腐,也有最淳朴的白灼龙虾,剥壳大口大口吃。

    看到白灼龙虾时,想起在波士顿留学的日子。因离缅因很近,在波士顿时常能吃到龙虾。西餐厅里最常见的做法,便是高温蒸龙虾(类似白灼的做法),蘸着黄油和海盐吃;华人餐厅则喜爱做葱姜爆炒双头龙(两只龙虾一同切块爆炒),后来自己也跑去超市买新鲜的龙虾回家学着做,皆是十分简单的做法,却能品尝到龙虾原始的弹嫩肉质与鲜甜。回国后偶有几次吃到龙虾,反倒更丰富多彩了起来,芝士伊面焗龙虾,黑胡椒龙虾,避风塘炒龙虾,餐厅一味追求更“繁复多层次”的滋味,却没有掌握好平衡,更像是在吃酱料的味道,龙虾本身的鲜甜反倒被覆盖掉了,略觉可惜。

    因此当《风味人间3》画面里同时呈现fine dinning精湛的厨艺与海岸线普通百姓菜锅里最淳朴的美味,很是宽慰。

    03. 四海为家,鲜活的是人间

    若要说《风味人间3》与其他美食纪录片最不同之处,大概是在它的人情味。

    四处海域,四户人家,串起中国沿海家庭群像。第一集主题是“四海为家”,家才是题眼。

    这里有迁徙者的一家,从黑龙江到辽宁,从陆地到海洋。妻子怀着二胎,女儿能言善辩,一家其乐融融,随着他们改变的不仅是陆地和海洋,还有餐桌上的饭菜。

    这里有世代漂泊海上,以鱼排和舟为家的海上“吉普赛人” 疍家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如同蛋壳般脆弱,却又有着无比凝聚的家庭连结。当老何徒手掰开龙虾,从老伴手里递到最疼爱的小孙女手中时,无声中展示了这风雨飘摇的疍家人对爱的传承与珍视。

    福建林本本的一家则是最具有生活张力的一家。镜头尝试还原大人与小孩各自看到的世界。大人的爱沉稳而内敛,父亲一人担起工作的压力,只为赚更多的钱缓解孩子的成长压力;而小孩只感受到了父母的严厉与嫌弃,总觉得自己不被重视,想着办法讨好看似“冷脸”的父母。一顿丰盛的金蟳糯米饭得以让林本本一家感情升温,糯米里加入本本最爱的胡萝卜,还有散发着霸道鲜香的蟹膏与肥美的蟹肉。也许嘴上从不表达,但食物里饱含的爱意,本本总能品尝得出。

    吃什么,怎么吃,在哪里吃,终究抵不过最重要的“与谁吃”。至味在人间,世间风味,最美终究在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