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南昌起义(1981)

南昌起义(1981)

又名: Nanchang Uprising

导演: 汤晓丹

编剧: 李洪辛

主演: 杜繁荣 杨贵生 李再扬 高长利 孔祥玉

类型: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81

片长: 108分钟 IMDb: tt6440586 豆瓣评分: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1926年夏,奉系军阀在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中惨败。周恩来(孔祥玉 饰)受党指派去找贺龙(高长利 饰),询问其下一步打算,面对连年军阀混战,贺龙早已厌倦,他表示愿意跟党走。周恩来在中央全会上分析了当时严峻局势,得知汪精卫(李宁 饰)已准备向工人纠察队动手,他果断解散纠察队,将人员武器编入贺龙二十军。得知汪要发动反革命政变,经请示中央,周恩来提出举行武装暴动,恽代英(叶新民 饰)等全力支持,此议获中央批准,并委任周为敌前委书记总负责。抵南昌后,叶剑英(王瑞 饰)及时识破汪精卫图谋斩首诡计,通知贺龙、叶挺(王定华 饰)率部做好起义准备。朱德(刘怀正 饰)向周恩来等作了武装暴动详情介绍,刁铁民(王华英 饰)阵前做说客遭贺龙逮捕,张国焘(王际春 饰)阻止未果,周恩来下达了起义命令......

演员:



影评:

  1. 南昌起义这一题材的鼻祖。里面的画面风格和妆容很80年代。帅周恩来比之在建军大业里的朱业文容貌足足比得。只是80年代的妆容为什么要把脸画的那么白呢。有人不喜欢在新的建军大业里的服装过于光鲜亮丽笔直。可是这一部里相对80年代的制作经验来说衣服也过于笔挺了吧。在2007年的八月一日里革命前辈里穿的也很笔挺。主要是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有助于人物穿这样的服装。要是到了后来的反围剿 抗日时期就没有历史根基这么穿了。
     总体来讲是中规中矩的电影。只是在主线收笼以后关于在战前会议上张国焘的反对以及叛徒这些场面和建军大业出现了高度重合的情节。正好可以对比着来看。
    在冲突最激烈的会议上,老电影的人物遵循了党的原则和底线。而新电影建军大业在来自香港导演刘伟强的操刀之下以更简炼 紧张 符合现代人观影的想法来处理。于是贺龙出来说我不是共产党之后拿枪指住了张的头。这完全是黑道片人物的行事风格。而在本版里当有人说要捆住张国焘时周恩来立刻制止了这一行为。因为党和过云的青帮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和他们一样动辙动刀动枪和青红帮又有什么分别呢。难怪有不少人看到建军大业这一情节时是如此气愤。不过如果仅从普通观众观影角度而言的确是现在这样的表现形式看着比较爽。香港导演刘伟强完全按黑道片的方式来演革命。放在别的题材里无所谓,放在这里真不合适啊。
    总体来讲这部电影格外突出周恩来,连叶挺的线都没多少。朱德请人吃饭也只是小小点出来,对于建军大业里那个大场面相差甚多。更让人惊讶意外的是在1981年拍的电影里竟然连毛主席一个字都没提。这太让人惊讶了。那果然是个黄金开放的岁月。
    最后的那一幕里要逃跑的女士看到旧时丫环也不问一下就交了首饰盒。这怎么可能嘛,回头又被成了战士的丫环打死了。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心情蛮不好的。你原来的主人都你如此信任你这么做不妥啊。这一点是极符合当时的价值观的。毕竟旧主人成了反动阶级干了有害于人民的事情。
     本剧的叛徒是一个出身于地主家庭意志软弱又听于旧情人的人,而建军大业里的叛徒看起来就是没有犹豫的十足十的坏人。其实这个叛徒是真有其人的怎么各版本里对于他是怎么叛变的过程原因都讲的如此不同自己发挥呢。再一想就不奇怪了,他马上就被打死了嘛。而且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谁知道他的生平和内心活动呢。
    在战争开始后我居然又小小燃起来了。在这么漫 不经心的观影情景下又小小燃起来了。山河统一 红领巾,很难不感动。中国人的历史中国人革命 我是中国人!
    其实本剧的历史背景层面的叙述是很简的,比建军大业要简很多的。里面周恩来回忆拜祭巴黎公社时,那画面合成的假的真是个五毛特效。不过考虑到制作年代还蛮厉害的。
  2. 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
  3. 重刷了一遍《南昌起义》,很有感想啊。 首先是,片子有很多开放的地方。比如,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这片子没有毛泽东,不仅是没这个角色,连提都没提,话外音都没有。再比如,对张发奎、张国焘这些历史上已有定论的人物,也没有做脸谱化的表现,张发奎的正直和清高,张国焘的果敢和冲动,都有表现。 其次,片子存在大量的虚构人物,当然戏份不多,但各有各的故事,寥寥几笔,人物的个性鲜明,也交代了其复杂的背景。特别是交际花的故事,虽然过于传奇(不可能有这么神通广大的女人),但却表现了一个冲破婚姻和家庭束缚,勇敢追求个性独立的女性形象。再比如叛徒,并没有像《建军大业》里把他写成一个兵痞,而是表现成一个个性懦弱、投身革命却不得志的青年军官,最后叛变也是在家庭和恋人的压力下,而调兵造反也表现了一个受欺压的人在巨大压力下的果决。 第三,反面角色王均的戏份还不如陈峰,但临危不乱、指挥若定的风度,更胜陈峰(陈峰只能说是困兽犹斗,没有表现出任何应变和智慧。王均则是及时调动军队有序抵抗,并利用两个内奸几乎就瓦解了起义军)。国共双方互相渗透、你中有我的复杂局面也有表现。起义军战斗的场面,虽然没有大爆炸打炮击,但表现的曲折激烈,着墨不多,几个虚构的人物先后死亡,表现了起义的残酷性。 最后,不足之处在于想要表现的内容太多,塞不进去了。对湖南的回忆,与主线无关的。最后枪毙交际花一场,毫无必要,画蛇添足。 这片子和《建军大业》相比,各有千秋,总的来说还是超过建军大业的。还很好的展现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建军大业》完全放弃了政治方面的交代。(当然,对于没有历史、地理知识的观众,可能难以理解里面的斗争是怎么回事。我小时候也看不懂)

  4. 电影有大量的对白,尤其是会议戏。要理解台词,必须有相当的历史知识和政治常识。

    整个结构用连绵起伏的政治冲突来营造紧张的气氛,最后以起义爆发结束,还是比较简单的。虚构的小人物故事用来舒缓气氛,穿插在主要故事中。地主小姐和丫鬟的戏算是一条暗线吧,这样的安排可能比较符合80年代的商业电影理论,现在的观众比较喜欢一路紧张到底。

    很多的细节一笔带过,如“陈独秀已离开政治局”,其实对剧情有重大影响,是一个转折点,但是类似这样的细节电影都没有做易于观众理解的处理。

    应该以后都不会再拍这样的政治片了,这是一个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