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佳片有约(1998)

佳片有约(1998)

类型: 脱口秀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98-09-26(中国大陆)

单集片长: 9分钟(推介版) / 19分钟(影评版)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熟悉的味道

    从1998年开播到2018年,《佳片有约》走过了20个年头,可以说是一档长寿节目了。最后一批“80后”们在上小学,2018年,他们已近而立之年,这20年的光和影,陪伴喜爱电影的他们一路走来,也包括我。

    1998年开播当年,共播出了14期节目,所选择的电影时间间隔较大,以名著改编电影居多,比如1948年版的《安娜·卡列尼娜》、1940年的《蝴蝶梦》,甚至前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电影原著在国内的超高知名度,应该也是编导选择的理由之一。

    费雯丽的安娜

    蝴蝶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那一年的节目编导可能是费雯·丽的铁粉,14部电影中她主演的占了三部:《安娜卡列尼娜》《欲望号街车》《汉密尔顿夫人》,这也可见费雯丽在我国影迷心中的地位,虽然1998年时费雯丽已经去世20多年了。

    真美!

    是吧,真是难以想象,费雯丽竟然在1967年就去世了

    1998-12-05期:《白芳》(1991,美国)

    白芳

    改编自杰克伦敦的小说《白牙》(White Fang),“狗党”片,也叫《雪地黄金犬》。(小说原名中的Fang就是英语中犬、狼尖牙的意思,译成“白芳”的话一个单词意译一个单词音译是不是有点奇怪?)小说原著多次被改为动画片。把这部提出来说是因为这版电影的男主角是伊桑霍克哦!!超级嫩的伊桑霍克哦!

    这是1998年完整的节目单:

    不过刚开播那几年,我对看电影还没什么概念,就把片单放出来吧。

    1999年片单:

    2000 年片单:

    从2001年开始,算是认真去“追”这档节目了。因为当时看电影的喜悦和满足感很是强烈,以至于现在回看节目单的时候,都不太敢相信那些电影竟然是十几年前自己读初中时看的。

    2001-06-02期:《天生一对》(美国)

    艾玛,看的时候觉得好好看啊,双胞胎怎么那么可爱呐!

    看完才知道扮演林赛罗韩一人扮演了双胞胎两个角色,古灵精怪的角色设定,可惜后来林赛路走偏了,也是年少成名的副作用吧。虽然电影是1998年上映的,但电影中描绘的美国加州葡萄园风光和英国伦敦的优雅生活、英美语音差异、服装搭配,都很吸引人。遗憾的是,扮演妈妈的英国演员娜塔莎在2009年因为意外去世了。

    2001-07-14期:《六天七夜》(美国)

    哈里森·福特在电影里抓了只孔雀烤着吃了

    竟然是因为这部电影知道了哈里森·福特,2017年看《银翼杀手2049》的时候,突然又想起《六天七夜》,恍惚中觉得他的外貌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2001-08-04期:《101真狗》(美国)

    因为这部电影知道了还有斑点狗这个品种,天天在老爹老娘耳边叨叨叨要要养一只。也因为这部动画片在很长时间里都对波点图案的衣服没有好感,觉得是坏人标配。

    谁能想到,当年风光无限的斑点狗,如今在网红圈竟然没有了姓名!

    2001-10-27期:《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美国)

    讲述四个孩子无意中被老爸自制的神奇机器变得很小后在自家后院草坪中展开的冒险,有点像哆啦A梦中的一集,很有趣。还记得变小的孩子们掉落到牛奶杯里,将麦片圈当成救生圈的场景,只是这部电影竟然是1989年的,2001年看的时候丝毫没觉得土啊。

    2001-12-08期:《倾城佳话》(美国)

    意外中彩票后引发的爱情故事,男主尼古拉斯 · 凯奇,典型的美式爱情喜剧,人物蛮脸谱化但总体还是温情脉脉的,女主好漂亮的。

    女主

    凯奇当年还是帅啊

    电影介绍里说这个电影取材自真实故事,很好奇的去查,结果发现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84年,主人公都是年过半百的普通人,中了彩票分钱的过程没反转也没套路,当时很失望来着。

    2002年、2003年的节目看下来,能记住不少演员了,模模糊糊也有了自己喜欢的类型,而这些偏好最终也成了自己观影习惯的一部分。

    2002年片单:

    2003年片单:

    苏菲的选择 梅丽尔·斯特里普

    克莱默夫妇,梅丽尔·斯特里普、达斯汀·霍夫曼

    其中,《克莱默夫妇》算是最早看到探讨家庭和事业、丧偶式教育、女性独立的电影了。妻子在长期得不到丈夫关心后离家出走,丈夫终于体会到了照料家庭的艰辛,妻子重回事业巅峰后想要夺回儿子的抚养权,但儿子已经和自己不再亲密。

    曾经幸福的克莱默一家最终分道扬镳

    虽然最终双方和解,但夫妻各自生活的结局似乎在告诉我们,家庭和事业哪有什么平衡可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无非是取舍。裹挟在夫妻矛盾中的孩子,永远是最无辜的,想要为人父母的小伙伴们都可以看一看,试想下自己有没有做好付出精力和改变生活节奏的准备吧。

    《雨人》

    看到《雨人》里帅气阳光的阿汤哥,就想起他一直是“山达基教”(难道这不算邪教吗?)的门面以及这个教派做的事儿。推荐个纪录片,《拨开迷雾:山达基教与信仰囚笼》,三观刷新到没朋友,保证给你一个不一样的阿汤。

    《拨开迷雾:山达基教与信仰囚笼》

    《剪刀手爱德华》——约翰尼·德普、薇诺娜·瑞德,孤独的有人类心智的机器人剪刀手和人类妹子的虐恋啊。其实我看的时候对爱情这条线不是很敏感,一直想的是,他作为机器人应该不需要吃饭的,但是电影里他又会吃东西,那他多年生活在古堡里怎么活下来的,是不是还可以充电??

    《机器管家》,罗宾·威廉姆斯,又是机器人和人类的爱情故事,为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机器人放弃了永生的机会。哎,爱情这个可怕的东西,简直是机器人称霸世界的克星!

    《永不妥协》,因为这个电影喜欢上朱莉娅·罗伯茨,这才是大女主电影呢!

    《浓情巧克力》,朱丽叶·比诺什,还有德普,不爱吃巧克力的人看着也会觉得温暖。

    《精灵鼠小弟》,这个系列的第一部,也是这个系列里印象最深的一部了,小老鼠一度很火啊,还有各种印有小弟形象的“山寨”周边。

    《理智与情感》——1995年版,李安导演的,都是大牌啊,凯特·温斯莱特、休·格兰特、艾玛·汤普森(哈利波特系列里的西比尔教授)、艾伦·里克曼(斯内普教授啊)

    年轻的斯内普教授和ROSE

    《珍珠港》——本·阿弗莱克、乔什·哈奈特、凯特·贝金赛尔,两个男主都好帅的,女主也是佳片播过的《缘分天注定》的女主。看豆瓣里有人吐槽三角恋的剧情安排,但是当时看的时候真的蛮热血的,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带来的震撼更大,爱情,也不过是穿插起故事的一条脉络罢了。

    《沉默的羔羊》——朱迪·福斯特、安东尼·霍普金斯,电影一度在同学们中引发热议,我真的被那个泡在瓶子里的人头吓到了。

    2004年,我的观影类型被拓展。

    01-24期,《音乐之声》(美国)

    音乐电影的入门,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简直可用“惨烈”二字形容,实在值得费些笔墨。

    电视上播放时正值春节,皖南极其湿冷的时节,我们全家在乡间的外婆家过年。

    徽式的老屋,地板、屋梁、隔墙都是木头的,阁楼算是半层,顶上直接盖瓦片,风能从瓦片间的缝隙间吹进。楼下,堂屋两边各有两间卧室,木板隔墙的缝隙除了能传递说话声,还供了阵阵冷风在各个屋子之间逃窜。堂屋的石头门槛很高,和大门的门板间也漏着条宽宽的门缝,人略走近点,膝盖以下都能感受到屋外冷风的冰凉。

    徽式的老屋子:美是美的,冷也是真的冷的

    总之,冬天坐在这屋里,和坐在院子里的体感温度是没什么区别的,“呼——呼——”的风声时有时无的吹进耳朵。取暖除了简单的炭火盆,在尚不知东北有暖气的当时,也只能靠着想象北方人民寒冬里的凄惨聊以自慰。

    偏偏电视机就放在堂屋,而这片子有174分钟,央六把它分成了差不多6个部分播,每次间隔插播的广告时间怎么也得有个15分钟,到了快24点才放完一半多。

    时间越晚,我哆嗦的越厉害,但我还是舍不得关电视。我把能找到的所有厚外套都裹在了身上,放广告时就去大人们还在打牌的饭厅里取暖,就这样,来回跑着看完了《音乐之声》。

    如今,经典的魅力还在散发,当年冻得直哆嗦的我也重刷了好几遍。《音乐之声》1965年上映(是的,1965年就上映了),刚上映时就看到这部片子的年轻人比我们要大了快30岁,中间还有父母那一辈,我们之后又不断有更年轻的观众看到,难怪很多影评都说这部电影影响了几代人。


    另一部音乐电影《雨中曲》,上映时间是更早的1952年,除了歌曲,里面的很多舞蹈动作设计在今天来看还是很精彩。不知追韩剧的小伙伴们有没有注意,去年《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里,男女主在男主家缠绵悱恻时旁边的电视里放的就是这部《雨中曲》哟。

    《乱世佳人》:这部就不用多说了,嘿,斯佳丽。哦,瑞特,光这两句台词就能带来很多回忆杀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简直要被英文作文引用烂了吧。嗯,这电影让我开始思考芳心乱撞和灵魂伴侣之间的关系。

    《大卫·科波菲尔》,小男主就是“哈利波特”丹尼尔小时候啊,超级萌的啊。谁知道后来三人组里只有赫敏越长越好看。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到今天还觉得是比原著意境还要美的电影版,佛罗伦萨的青春狂野、英国乡村的安宁惬意,女主海伦娜仙死了。

    个人很喜欢三个男人在野外小池塘洗澡、嬉戏的那一段,非常有活力,虽然还有一个是大叔,但是那种青春的感觉还是溢出屏幕,后来被女主一行发现后的尴尬也很好笑的,会让人觉得像是小时候村里的男孩子在一起玩,可见,油腻不油腻真的和年龄无关。

    呐,就是这段,不过貌似现在不少视频网站给剪了,其实一点也不色情好嘛,只承认有基情!

    《海上钢琴师》《天使爱美丽》《红白蓝三部曲之蓝》,对“文艺片”有了一定的概念。如今文艺片似乎总和不好看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去年《地球最后的夜晚》口碑暴跌之后,但是在我的印象里,好看和文艺片并不是那么矛盾的关系。

    题外一句,个人总觉得《地球最后的夜晚》若说作为文艺片不甚“好看”,更像是导演的自我沉醉。但想想自己不够专业,还是去查些资料更瓷实,结果发现“文艺电影”似乎是国内更为常用的词汇,国外电影理论中则更倾向于只使用“艺术电影”这个名称。

    (到底是魅惑还是打光像KTV ,各有判断哈)

    而国内有些电影相关论述中将文艺电影界定为一种介乎“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之间的过渡状态,即文艺电影有一定的个人特色但在表现上也遵从大众化形式;而艺术电影则更具原创的、批判性的表达,是对电影语言的实验性尝试。

    如果按照这个界定的话,那将《地球最后的电影》归之于艺术电影是否更加合适?但是其7000万的成本和知名影星的加入又违背艺术电影小成本、少明星的通行做法,在不得不作为商业电影进行营销后自然遭到反噬,这个锅应该由导演自己来背。至于该片在电影拍摄技术上的意义,则有待时间去验证了,还希望更多专业人士提供分析。

    盘算2004年,我简直是“期期打卡”,可当时明明是初三到高一期间啊,咋回事儿啊。没错啊,6月份的四期都没看,敢情还假模假样的备战中考来着。我的天啊,初三到高一的周六晚上竟然都在看电影,周日回味前一天看的电影,难怪中考成绩很烂,高一更是扎心啊!

    2004年好像是一个分界点,从这年之后,由于日渐紧迫的高考压力(成绩依然很渣),我的《佳片有约》观看记录就少了很多。

    附上一些片单:

    2007年

    2009年

    进入10年代之后,电脑、手机和无线网让曾经无可取代的电视机的存在感下降,个人时间分配也在这种整体趋势的变化中逐渐改变。

    渐渐地,在《佳片有约》看电影转变成消遣方式之一,如果预告的电影有感兴趣的题材,时间也配的上,就会看一看。比如作为魔法界铁粉,发现节目要播出《哈利波特》就兴奋的不行,哪怕已经看过好几遍了,但还是会按时调到中央六套,其感受类似“哎呀,编导选的正是我喜欢的”这种幸福感吧。

    (央六还是很爱播“哈利波特”的)

    2012年

    2018年

    网络资源丰富后,看电影的渠道突然打开了,在没有爱奇艺、优酷、B站这类视频网站时,下载资源的网站倒是相当多的,加上去电影院的次数增多,打开电视看电影的几率就更少了。

    随着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我们的视野也早已飞出一两个电视节目的框架,甚至一度不屑于再去看它们,在写这篇时也看到网上有不少在好奇这档节目怎么还在继续做的问题。

    但是一直坚持在更新的《佳片有约》,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并没有变,还是在用电影影响着人们,只是所针对的对象已经换了。

    其实,这20年来,《佳片有约》作为一档电影推荐赏析类的节目,在形式上也在做出更加迎合时代的改变。

    最直观的就是,节目开播早期的谈话模式就像是老师在带领大家看电影,演播厅也是讲坛式布置,而在那个娱乐生活尚不丰富的时期,电影开始前的导引和结束后的漫谈确实为观众提供了大量背景资料和知识,而其推荐的电影,尤其是前十年,大多是豆瓣评分在7分以上的片子。

    青水瞎画: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演播厅

    慢慢的,《佳片有约》的舞台变为开放式、共享式的聊天模式,更像是关于电影的分享会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待电影和娱乐的态度更为开放,二来和观众的观影层次逐渐提升、自主性加强无疑是分不开的。

    (新的论坛模式)

    前一代的观众由其启蒙,成长起来了,纵然节目在改版,但他们已经不再需要。但就像是《穿PRADA的女王》里的设计师谈及时尚杂志时说的,可能你觉得这是一本没有意义的杂志,但是你怎么知道,在某个小岛上,有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这本杂志而在心里滋生出成为设计师的念头呢?

    在我梳理节目的时候,看电影的场景好像就在眼前。初中三年中很多周一上午的休息时间都是在和前后桌讨论电影剧情中度过,而那些荧幕上鲜活的面孔,就像是隔壁班帅气小哥哥走过窗口时哼唱的《最后的战役》和闺蜜追的4 in love,都成了我的青春记忆。

    (噢哟,当年好多男生好喜欢这个mv的嘞)

    很多时候,当我们兀自去回忆某些过去片段的时候总觉得模糊,但如果有了一个具体的参照物,细节就会丰满起来。因为一个电视节目,而想起很多看节目时的场景、人物和对话,乃至想起某个时间段自己的想法和困惑,就像多年追一个偶像、反复读一本书、做好几年的备胎,可能长大之后曾经的热情已经褪去,但那些自己花费的时光却见证了成长和改变。

    想来,也正是这些记忆,构成了我们自己对潮流、时尚、审美的定义,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一直伴随我们。可能到了我们很老的时候,想起来的帅哥、美人的模样还是那时电影中的那些精致的面孔,想要去旅行的地方还是某部电影的取景地。

    也许我们会渐渐忘记这档节目,但是一定还有和当年的我们一样的孩子,在期待每一期的电影吧。

    《佳片有约》,谢谢你,我的电影启蒙,祝你好运。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青水下杂面

    参考文献:

    王莉莉.浅析艺术电影的大众性与小众性问题.青年记者.2011

    罗萌.浅析中国艺术电影的审美功能.光影艺术.2013

    杨寒冰宋超.艺术电影/商业电影——青年导演发展的困惑.电影文学.2012

    章宏、胡颢琛.艺术电影新媒体营销中的情感动员效果研究— —基于艺术电影枟百鸟朝凤枠的个案分析.新闻与传播.2017

    张书端.新媒体时代的电影类型理论再思考.电影新作.2017谢谢你,

  2. 读中学时候每个周六守着电视机观看《佳片有约》,总是提前先洗好澡,准备好零食,窝在沙发上等待电影带我进入我从未想象过的五彩斑斓的世界。我妈则会坐在旁边给我织着毛衣,她从来都没有喜欢过电影,只是默默的陪在我身边,偶尔问我一句到底电影里演的什么,我也从来都是敷衍一下。这个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就像电影里的画面一样,暖暖的灯光下,默默无语的两个人,时光流逝在一部部电影中,平静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