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离乡贱,我们都有“小镇青年”那一刻。
在家的时候,牛逼哄哄,进城一趟,秒怂了,原来自己能做的主,都是个屁啊。
我最喜欢的反派影评,主持人,波米,说过:他相信电影能改变世界。
Me too。
因为,电影首先改变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一部电影,你信它,它就是一种信仰,指引你的方向。
电影《三伏天》里,展示了三个小镇青年的困境与惯性。
Sunny,一个弯的Gay,20岁男孩。在小镇的最底层,廉价出卖色相。他相信,爱情一定是条出路。
白龙,一个直的Gay,30岁的时候,他很正常地追了一个姑娘,一起正常地生活了两年,还生了个孩子。然后,他32了,靠女朋友养活。
璐璐,她知道跳艳舞在镇里养不起孩子,她知道男朋友出轨,但不知道他还出了柜,她当然希望孩子能过得比他们这对露水夫妻好,但是,她是母亲,她只能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等待奇迹出现。
奇迹,出现了。
白龙把孩子卖了,打电话招呼Sunny进城,因为,有钱,住酒店、吃大餐了。
孩子卖给了一户殷实的人家,中年夫妻,丧子,想悄悄弄一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养。
如果,璐璐放聪明点儿,不去找孩子。
孩子等于重新投了次胎,会活的很幸福。
Sunny会靠他相信的爱情,离开小镇。凭他酷似汤唯的长相,也许将来就是个张国荣。
白龙会有钱开始新的生活。城里,Gay是时尚。
她还年轻,还是镇里最漂亮性感的姑娘,她可以回去老实嫁人,也可以在城里搏一把,再燃烧一把青春。
结果,她死缠烂打找到了孩子,别人都聪明地闪了。
白龙,拿钱,一个人走了。
Sunny,没钱,也一个人走了。
收养孩子的人家,怕麻烦,宁可不追回钱款,把孩子还给璐璐了。
璐璐一个人抱着孩子,坐在三伏天的马路边上,用手给孩子遮着荫凉。
全片,
到此
Over。
【备注】
Sunny 的演员在新浪微博 @罗蓝山-Roy
刚开完黄璐主演的《三伏天》,很好的一部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一对同居的情侣,带一个哺乳期的婴儿。男的无所事事,女的靠在低级歌舞厅跳艳舞养活三个人。男的抵不住生活压力,偷偷把婴儿贩卖,并打算跟基友私奔。基友良心尚存,带女主寻人,发现了事实真相。
男的是最常见的男的,吊儿郎当的长大,因自己和环境的原因错过了学习的最佳年华,浑浑噩噩烟酒度日;女的安守本分,庸庸碌碌, 只想靠自己诚实的劳动在社会上立足。如果两人的生活没有交集,那男的或者跌入社会的深渊或者试着动手去安身立命,女的勤勤恳恳嫁人生子。可造化弄人,一个聚会一个眼神,就像一根火柴,燃烧掉了生存的表面伪饰,把最底层的灰暗展示出来。
男人哪,中国的男人哪…… 有多少被生活压弯了脊梁,仅仅靠着尚存的一丝自尊在社会的角落里寻找立足点。女人哪,中国的女人哪……遭受着命运的折磨,但还是那么坚韧,像一颗草籽一样,总能感觉到破土重生的力量。
三伏天,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感觉:压抑。三伏天在公交车上挤着,手里还抱个婴儿,这种感觉大家应该也能体会:窒息。周围的眼光里,有同情,有鄙视,有无视,有好奇。但女主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逃离。无法辩解,无法反抗,甚至无法抬头,只能逃离。
影片没什么晦涩的地方,只要融入深沉的配乐中,跟着导演听他把故事讲完(不许快进),自然就会默默地感动。黄璐表演没什么可挑剔的,给我的就是生活中见到的此类人的感觉,说不上传统,说不上朴实,说不上执拗,更说不上圆滑。但一定很坚强。
现在观众是不是太带情绪化偏见了…一部非商业伦理叙事类的文艺片,能把故事交代清楚,理应已经能拿5-6分左右了。不知道4.8分是怎么回事……刚看完,个人感觉应该起嘛是7~8分的片子比较合适,本片作为一个小品级别的文艺片算是成功的了。其一,就是刚开头说的,故事讲清楚了,主线尽管很简单,但剧情和人物的展开发展都算是比较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虽谈不上惊艳,但每一次场景转换,每一步的小细节都能引领观众逐步深入剧情和角色。其二,立意的表达还是比较成功的,导演通过剧情铺陈,最终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确实可圈可点,是近几年少有的用简单叙事和朴实普通的办法来表达立意的片子。镜头是很多人诟病的地方,但我恰恰认为这个刚好符合电影主题的表达,大量的局部特写尤其是人物的,实际在诉说社会环境对人的压迫,使人逐渐支离破碎的无力感。三伏天,很热,本就不是人的问题,是环境的造成的,而人如果不开空调,硬熬着,这是人的问题吗?别人都能熬着,你是不是也得一样呢?如果要责怪,是怪环境还是怪人呢?该如何付出代价?该如何抉择?其实本片就是用这个在不断拷问着主角,推动剧情展开,最终无论是爱情还是母子亲情都逃脱不了这个残酷现实的拷问。最终幕,闷热的公交车厢内的人们挤着、熬着,女主仅坐了一站便匆忙下车,抱着娃蹲在路边,背后是一片凌乱的施工现场,在这种环境下,她必须重新纠结一个问题,是不是应该把孩子再送回去?毕竟三伏天,谁也逃不过,阳光照着母子,女主用手给娃遮阳,就在这时,影片结束,留下一个开放结局。个人比较喜欢这个结尾的处理,一下子让人意识到影片正在此处向观众传达电影的立意对人性的最高拷问,试问,如果你就是女主,此刻你会如何抉择呢? 本片缺点自然也是很明显的,其一,剧本 台词文本的生涩感是一大问题,不至于败笔,但基本起不到提升的作用,如果能通篇采用方言或更口语的表达方式一定会大大提升代入感。其二,同性恋题材的引入有点刻意,有噱头感,男同角色其实完全也可以用一个女情人来代替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剧情需要的只是爱情以及爱人的关系,与同性话题无关,所以我认为不应把此片归类为男同伦理,也许是编剧或导演的偏好设置,也因此很多人可能一开始就被带偏,毕竟这片的主线其实根本不是男同话题。其三,有些情节不太能推敲,偏场景化、片段化。比如火车上抱别人孩子,如果现实真这么做了,这绝对会被群众围堵送警察喝茶的,还有可能会被打,结果女主竟然没付出任何代价…另外,卖小孩是这么随意就能买卖的吗?反正剧情需要卖,就这样卖了?另外,女主和她老公难道都没亲人的吗?否则很难想象女主如此不堪的生活模式是如何怀胎十月然后产子的?当然,如果一一如此推敲,也不会有影片的剧情了,一切都是为了剧情和角色服务嘛。 综合起来,我觉得7.8分算是比较接近的心里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