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也算得上群英荟萃,男一号杨在葆自不必说,两大老戏骨仲星火和陈述,还有小字辈的郭凯敏和张芝华,这两位后来在八十年代经常是主演。演恶霸的李炜更是四十年代名片小城之春的主演。 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前期,国共合作那一段,故事有点散,不仅讲了两代人的故事,而且还有杨在葆三次大闹地主家,中间还去了趟延安,大刀在故事中的作用不大,主要还是个穿线。 插曲运河儿女心向党,天上北斗亮晶晶 演唱者吴萍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 地下的运河水清清 自从来了共产党 梦里也要笑几声 千里平原春风暖 万年枯树发了青 运河儿女心向党 毛主席是咱大救星!
最开始就是在冲浪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图片,但是问了一圈,最后还是通过仲星火老师找到了这部电影。
以前看这种主旋律电影的时候,都没有代入进去,就是当成杀坏人的爽片看。直到近几年,才有了深刻的代入感:“孩子,这天底下没有咱穷人说话的地方,也没有帮咱说话的人。只有它,能帮咱穷人把那一肚子苦水倒出来,能把那人情事理儿挣过来呀!”
梁永生在剧情上是充满了成长性的,从最开始只知道好勇斗狠1V1换命,到后来组织拳房练武,但一直没能取得胜利。
梁永生的失败只是偶然性的功亏一篑吗?只是恰好夜里被人看到了大刀的反光导致潜入失败?只是恰好一不留神让攥在手里的贾玉圭跑掉吗?不是的,他的失败是必然的。无论是一人一刀对抗地主家丁,还是拳房民团对抗持枪军警无组织总是要输给有组织,小组织总是要输给大组织——我可以失误无数次,但你只要失误一次,你就败了。
但梁永生的成功也是必然的。人民群众生生不息,只要剥削和压迫还在,死了梁永生还有张永生、李永生——我可以死无数次,但你只要死一次,你就没了。也正是如此,一旦梁永生加入了八路军,找到了组织,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以组织对抗组织,以刀枪对抗刀枪,贾玉圭表示三十六计走为上。而且梁永生直接官方吐槽,贾玉圭怕的不是我,怕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他怕的是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跟他斗——这么一说,大家心里是不是就亮堂了?
惊闻杨在葆老师已于2021年2月13日在京去世,享年85岁。惊愕之余,回忆一下他主演的电影《大刀记》聊表悼念。
杨在葆老师的电影都很有时代气息,像革命历史题材的《红日》、《白求恩》、《从奴隶到将军》、改革开放时期的《原野》、《血总是热的》都能引领时代潮流。杨老师导演的《上海屋檐下》,把好剧本搬上电视荧屏, 成功再现旧时代上海低层小人物生活的隐忍坚韧与悲悯温情。感觉颇能概括上海人的气质与精神内涵。而在历史题材《双雄会》塑造的八大王张献忠,更是到现在都难以逾越的艺术形象。
印象最深的还是《大刀记》。粉碎四人帮之后那些年,制片厂爱拍时间超长的电影。像《锁龙湖》、《万水千山》、《大河奔流》、《从奴隶到将军》等,拍出来的基本都是时代巨片。
《大刀记》上下集时间跨度大、剧情紧张激烈,在当时相当好看。后来看小说好像情节上还没拍完。演员阵容相当强大、杨在葆老师豹头环眼、怒目圆睁的铮铮硬汉形象不说,李炜老师的反派也真是入木三分。很难想象他当年曾演过瑰丽无比的《小城之春》。仲星火老师为杨老师配戏,而郭凯敏张芝华在当时都是小配角。
影片一开始梁永生一家被地主反锁住房门然后放火烧房的镜头,一度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70年代后期乃至80年代初期,社会治安还不大好。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习惯在晚上紧闭门窗、插上房门。在我们北方邻里之间更是要给家里的窗户安上铁栏杆,结果形同一个个封闭的小堡垒。一早上自己家开窗户开门都要费些周折。更别提遇上意外时手足无措、慌不择路的情况下。
那些年总是忘不了梁永生一家葬身火海的惨剧,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一直到后来,家里搬进新式楼房才算松了一口气。
电影插曲“天上北斗亮晶晶”、“万年枯树要发芽”现在还记得。运河水灾那场戏简直可以跟《大河奔流》相媲美,那时候感觉《大刀记》水灾的视觉效果比《大河奔流》还要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