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
日本很多作品的名字都巨长,长出了一种国别特色,譬如从上影节开始热度攀升,甚至号称打工人必看的《MONDAYS / 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
从下属视角出发的片名就是煞费苦心的剧透,但也信心十足地提前告知观众,那只是电影的首要任务,过程中与达成后必然横生枝节,而那些外探的枝节,将决定这故事好与不好,以及能走到哪一步。
观众笼罩在这种信心甚或信念下走进这部电影,很快就能清晰看到其他鲜明的国别特色,尤其是日本镜头下常见的热血、中二,以及炽热与清淡深度交融的人际关系。
当这些统一到又一则时间循环的故事里,是有它的新意乃至喜感在的。这些新鲜感之所以十分必要,正因为电影在选材上本就走了一条窄路。
关于「时间循环」,电影里提及的《土拨鼠之日》《明日边缘》《忌日快乐》,都是知名的范例。
但莫说全球,单是日本,同类故事就已有不少,比如《穿越时空的少女》《与君相恋100次》《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东京复仇者》等等,不乏热门之作。
《MONDAYS》偏偏也要挑战「时间循环」。太多珠玉在前另说,光是不断重复拉锯的段落,对观众的耐性就是不小的考验。
电影就顺势主打一个简短,迅速点明他们从周一在办公室醒来,持续应对繁忙的广告行业工作开始,事态迅速滑入更忙碌、更琐碎的阶段。但明明已经是筋疲力尽了,通过日本文化里常见的相互「加油」,或者自打鸡血,又能把人往前推送一段。
这里头就贴上了一些喜感。我们在最开始进入、打量这类故事的时候,不太会刻意观察、剖析它背后的所谓指涉,而更多是直观地去体察这些角色在困顿时强打精神,带出了什么肢体和神情上的反差幽默。
因此也会顺应这些轻松基调,笑看他们在寻找陷入时间循环的坐标证据时,窥视大街上打完哈欠突然发现自己没拉裤链的男士。这确实要比起初仅展现男孩给女孩捡拾手绢的半截浪漫,要更贴合这部电影在喜剧风格上捕捉、化解尴尬的惯常动作。
与此同时,很多热血片段是随着中二形式铺展开去的。他们每周一循环重启的时候,一觉醒来就会被一只鸽子撞死在办公室落地窗上吓到,因此最底层的两位员工远藤、村田试图告知吉川现状的办法,是非常认真地用看来有些犯傻的手势,让她记住鸽子这一关键信息。
这些神态、语气、动作,实际上都很有漫画风格,甚或多少有点在用这些年流行的漫画新式,来怀缅、致敬上司所代表的困在某种时间循环里的漫画旧风。
但显然,谈论《MONDAYS》最有价值的落脚点,还是在上述各种因素的加持下,如何用「时间循环」这个模式,反过来讲一个关于职场的故事,这已经有别于改变过去来挽救生命、爱情、亲情等等主题,甚至有别于以「时间循环」本身的游戏性为主了。
它跨过现实题材,对职场的超强模拟,精髓在于「时间循环」的雷同,即对很多人来说,根本不需要有这样的超现实前提,日常工作本身已经是反反复复的相似劳作。
更可怕的则是,跟西西弗斯一样,重复过后是服务方更高的要求,或更大的否认,在推倒重来的又一轮操作中,指向一种已被习惯的徒劳的虚空。
吉川就是典型代表,她在公司处在底层,但又不致于在最低的位置,那么,结构金字塔上面是实干需求越来越少的上司,下面是业务不精的年轻员工,她作为中坚骨干,就需要在实操层面完成事无巨细的任务,身心俱疲,顾此失彼,几乎难以抓住现任男友和跳槽机会。
那对很多人而言,她就是自我情感投射最多的社畜代表。电影也主要借她的视角,来开展最起码企及表面的情绪按摩。
我们不难察觉,在这个统共七人的格子间里,人跟人之间本质上是冷漠疏离的。吉川的倦怠爬满脸上,她在应对周遭同事,尤其是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时,基本上是爱理不理。只有在面对客户时,才会用热情、恳切来掩盖疲倦和怨憎。
在工作场所的这种人际逻辑中,为什么管行政的圣子姐最先意识到时间循环却无法说服众人,就是因为她在公司相对透明的位置,于是发了声,却没有人听进去,这跟年龄、性别、职位、个性都有关系。
《MONDAYS》最喜形于色的地方就是去扭转这样的局面,即想要在日常困顿里,提炼更能打动人的诙谐。
要让上司注意到时间循环,在格外讲究层层递推的日式职场规矩里,就需要吉川他们不断往上说服,直至由二把手,带队传达给部长,然后等来对方一句「我是那么难被说服的的吗」。
此间的荒谬可以叫人忍俊不禁,加之森山对少女偶像组合的迷恋,平对小游戏的依赖,使得下属们在跟上司们拉近关系时有许多搞笑桥段。
电影也拍得如同闯关游戏,由主角领衔,队伍不断壮大,直至迎战最后boss。日本创作者很擅长在这类故事线上大玩热血元素,游兵散勇几乎成了视死如归的大军,直至迈过片名指定的任务,走入由被动到主动替人圆梦的忘我阶段。
两股强暖情绪交汇,催生相当旺盛的感动气氛。
因为一帮本身黏连并不深的同事,有了友谊,也有了一起奋发这种相当受用的日式励志。加之这是一群人为了共同的,或者说更大的集体利益,不断修炼自己,甚至委屈自己、牺牲自己,那在流畅叙述中,当然能够由足够可爱的群像刻画,带人抵达感动的关口。
充满暖意的协同合作在这里,跟同是日本故事的《重启人生》有了交相辉映的地方。但它的落点终归不是对友谊万岁的歌颂,不是对平淡美好的欣赏。
《MONDAYS》非常聪明地反了套路,但偏偏是这个「反」字,让它在大放异彩的同时,模棱两可地踩了空。
电影是关乎职场的,而且是要在非现实的背景下做现实的探究,那么,下属社畜身份的凸显,就是避无可避的。
从高位去往下看,最高位置的永久,上班时间在看漫画,下班准点走人,甚至可以去喝点小酒,余下众人则需要在项目催逼之下,长期在办公室苦熬,而且他们的工作量显然分配不均,越是偏离核心,越有偷鸡摸狗的时间。
这些普遍现状,连同边界感分明的逐级层报制度、社交礼仪等等,是当下职场生活的尖锐揭露。而远藤、村田明知一切都是无用功,也还是会担心时间循环突然终止时,会因为自己过度放飞而失去工作,所以不敢心安理得地摸鱼。
更讽刺的地方则是,当大家决心一起画漫画来打破循环时,吉川会因为自己搞砸跳槽机会而想要再度循环,并且指责其他人不求上进。比对之前循环多次的结果,是所有人学到了全新技能,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不是实现任何职场之外的愿望,难免渗出一股令人窒息的压力。
也不只是内卷,当它很直白地彰显出许多工作的本质后,会依附过分「入戏」的吉川,构成一种带有病态属性的自我驱动。
《MONDAYS》实质上能跟《下一个素熙》《青春》等电影所密切关注的不当生产机制、过劳摧残这类主题连成一线,形成真正意义上打工者难以逃脱的时间循环,达到针砭的更高峰。
但是观众很难在感动过后回过神来,面对这么一个事实感到心平气和:所有人加班加点,从解决自身陷于时间循环这件私人事情上,最终转到了为上司实现梦想而自觉废寝忘食的「大我」境界上。
而且,吉川能被工作氛围感染,哪怕只有上司一句口头挽留,不提调休,不提涨薪,不提此前想要离开的任何原因,就真心实意地留下来,请大家继续指教。上司是很可爱,那场景也很暖心,但这可爱与暖心里头,又是一出难免掺杂讽刺的寒心对照记。
何况上司的漫画,画的是平淡人生的珍贵,可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并不见得他们能够享用到被颂赞的那种平淡人生,更不用说参透漫画所要传递的精神主旨,那就更显得盘剥之下人对自身观照的局限。
再说了,电影并不像《足球教练》这些故事那样,可以从容而细腻地勾勒出工作中的神仙环境,它既然缺乏成员相互理解、敬重、喜爱、珍惜的基础,那么感动里头就有强行煽情的份额。
这也让人进一步对吉川的选择,对故事的落脚,对我们顺从他们去感动的惯性,产生一定怀疑。
电影也就在哪怕有所放手的刻意大团圆中,沦为某种伪自由、伪自我的表达,就像是吉川他们所要推销的味增汤碳酸片那样,乍看更加香浓可口,再想无非多此一举,甚至充满工业口味。
意料之外的好看!目前看的北影节四场里的最佳!笑点很密集,有意想不到的反转,也有能发人深省的地方。就是翻译略差了点,有一些我这个日语渣都能听出的错误,还有几个笑点没看懂。
笑点太多了,全场大笑不下10次。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是:1.鸽子的手势,每个人都会一本正经的比划:2.大山让YouTube博主制作出来的视频;3.上司终于被说服时,他与PPT的问答;4.几人带着防护镜爆破手串;5.几个人为了不让设计师充电的一系列举动。
反转是没想到助理(没介绍身份,或许是?)居然是第一个发现循环的人,前面完全没提到,连手势都是她发明的,甚至最后正确的解法也是她找到的!
有一个还蛮日本的点,就是必须要一级一级向上汇报,不能直接找大老板解决问题,明明一个办公室也没几个人orz
有两个比较矛盾的感人的点:
女主是一个比较自私和相信自己的人。
让别人帮忙出主意却觉得都不好,方案全都自己写,甚至连发邮件都不许别人帮忙。后来同事擅自把自己想的内容加了进去,也帮她发了邮件。客户很喜欢同事的方案,但她却没解释,让客户误以为都是她的idea。后面大家为了逃出循环,全都停下手中的工作(当然还是做了一小部分),开始全力画漫画的时候,她还是想着自己的方案。甚至说自己这个机会很重要,不想跟这些没什么人生目标的同事一样。
后来她也在同事画的漫画下感悟了,开始跟大家齐心协力画漫画,客户喜欢的方案她也直说是同事的想法。
上司是个非常无私和不相信自己的人。
他为了公司项目,放弃了自己画漫画的梦想。在大家被客户骂的时候努力给大家撑腰,替大家担责任。同事们画好了漫画,让上司画完结尾的时候,他却说:“我是个很会给别人提建议的人,但我不相信自己。”在大家的鼓励下,上司最终还是完成了漫画,带着大家脱离了循环。最后也在跟其他公司竞争女主的时候,硬气的留下了女主。
其实单看这两个点都蛮正常的,但是一部电影里两个点都讲到了,似乎又有一层新的意义——团结就是力量。虽然用这个词很老派,但确实只有整个公司人的想法一致,不能太自私也不能太无私,才能完成所有的事情。
大家也都在这一次次循环中找到人生的意义。比如结尾的彩蛋,有个同事去了西班牙还在那边找了女朋友。就是因为逃离循环后才想去做以前只敢想不敢做的事,不想继续浪费人生了。
其实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在想,有一天的循环,也有一周的循环,也许人生也是一场大循环呢?没想到最后上司的漫画真的就是画的人生的循环。
“这一生真无趣啊。你还要再循环一次吗?”
“不用了,我要去找我的孙子了。”
也许人生的意义就是逐渐归为平淡,消磨个性,变成普罗大众之一。虽然这个观念与我相悖,但我也接受它作为东亚人环境下的一种自洽。
这部电影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像漫画一样的情节设定,可爱又有趣。想了想,我们的生活不也是怪圈一样不停的循环往复嘛?我身边不止一个朋友抱怨过自己每天重复又枯燥的生活,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跳脱出去。导演把这种生活魔幻化还挺有意思的~所以我看完迅速拿起笔画下了脑子里的画。至于观后感嘛~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日本公司还要由下到上,不越规矩地汇报,换了我早疯了,艹
哪个苦命打工人看了不得称竹林亮一声“鬼才”?如同当年有玩笑称速激系列搁在我国的塞车洪流中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我们其实也很难在享受娱乐性之外设身处地的去思考普通人会如何处理“土拨鼠之日”一样的时间循环,尤其是对于难兄难弟一般的东亚三国观众。而MONDAYS则是用极致的本土化给出了一份答案,完成了对时间循环这一被玩儿烂了的高概念的独特诠释,披着低成本喜剧的壳,里子却是令每一位打工人在傻笑之余感到寒意侵扰的“真·东亚恐怖故事”。
MONDAYS的观影过程有一种很奇妙的既视感,虽然也是少不了日式的中二热血,但由于太过于贴近生活,许多看似搞笑的情节你也拿不准到底是真的为了节目效果,还是在设计之初就把嘲讽拉满,指着观众鼻子阴阳怪气。“内卷”的恶性循环即便是改变时空的奇幻事件也难以撼动,大抵也只有我们会因为担心循环突然结束影响工作进而不敢有任何懈怠,做梦都离不开一间小小的办公室。
本片与以往时间循环系电影最明显的不同恰恰也是最具讽刺性的,打工人啊,在电影里都不配成为故事的主角。一方面园景湾饰演的女主不是主动意识到时间循环的,而是被强行唤醒,甚至最早发现的人,仅仅因为职位无足轻重而无法做出任何改变。另一方面,历经重重职场磨难(强行巴结上司、被迫学习新技能替领导分忧以及每一只“PPT狗”经历的煎熬),才发现领导的梦想才是关键。剥开廉价的感动,会发现这无异于一次顶级的“胯下之辱”,它甚至从24小时延长到了一周。
也许多少会被其明快的节奏稀释,但MONDAYS营造的窒息感却是实实在在的。电影有结局,漫画有完结,故事有收尾,而打工人却只能穿梭在奇幻与现实的双重牢笼中,深夜的加班与周末的陨落超越维度,而真正的自由在每一个时空中都是遥不可及。
唉...ε=(´ο`*)))唉我这一周,连续六天加班到夜里...真的好想让领导去死啊...